陆云把报告拿给高层看,高层翻着报告,点头道:“巡视不是终点,整改也不是终点,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你总结的那些好经验,要在全国落地生根,让更多农民受益。”陆云应道:“我们已经在制定《农业补贴长效监督办法》,把‘农户代表监督’‘季度抽查’‘信用档案’这些做法都写进去,确保政策能长久执行。”
这天下午,陆云收到了北方某县老农寄来的一封信,信里夹着一张照片——老农站在麦田里,手里举着补贴到账的手机截图,笑得满脸皱纹。信里写着:“陆委员,今年麦子收成好,补贴也及时,家里添了新农机,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谢谢您为我们农民办实事。”
陆云把信和照片放在桌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巡视整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完善政策、优化服务、解决新问题,但只要盯着农民的需求走,只要保持这份实干的劲头,就一定能让惠农政策真正扎根基层,让更多农户的日子像这麦田一样,丰收又红火。
陆云从高层办公室返回后,没歇片刻,就让小林通知农业、水利、农村、通信等十余个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下午两点在中央会议室召开专项部署会。小林刚出门,他便将巡视整改报告、优秀案例集和农户访谈记录逐一摊开,用红笔在“未整改问题”“重点推广经验”上做了醒目标注,连农户提到的“偏远村信号差”这类细节,也圈出来写了备注。
下午两点,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各部门负责人手里都拿着提前发的材料,眼神里带着专注——没人敢轻视这次会议,毕竟陆云刚结束全国巡视,手里握的全是基层实打实的情况。陆云坐在主位,手指敲了敲整改报告,开门见山:“先说好的方面,这次巡视发现不少真干事、办实事的案例,必须拿出来推广。”
他抬眼看向农业部门负责人:“北方某粮食主产区,给每个村配了‘补贴讲解员’,还用方言讲政策、送纸质明细,老人再也不用愁看不懂。你们农业部门牵头,三天内把他们的讲解员培训流程、考核标准整理出来,下周五前发往全国各省,要求两个月内实现所有偏远村全覆盖。”
农业部门负责人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还补充道:“我们计划同步制作‘政策顺口溜手册’,印上当地农业部门的咨询电话,让农户有疑问能随时问。另外,会抽10名骨干组成指导组,去整改滞后的省份蹲点,确保推广不走过场。”陆云点头:“要盯紧,别让手册变成‘抽屉货’,指导组每周得报一次进展。”
接着,陆云翻到南方经济作物产区的案例,看向农村部负责人:“他们搞的‘补贴拨付实时台账’,每笔资金从中央到农户手里的时间、流向都记得明明白白,还和农户的银行卡绑定,到账自动发短信提醒。农村部负责把这个台账系统的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梳理好,下个月开始在东、中、西部各选两个省份试点,年底前全国推开。”
农村部负责人连忙应下:“我们已经联系了技术公司,会根据不同省份的补贴类型调整系统功能,比如北方加‘粮食补贴专项模块’,南方加‘经济作物补贴模块’。试点期间会派技术员驻点,防止系统出故障耽误补贴发放。”陆云追问:“农户不会用怎么办?”对方立刻答:“会联合乡镇政府,在村服务中心设‘台账查询点’,安排专人帮农户查。”
说完好经验,陆云的语气沉了沉,翻到“未整改问题清单”:“现在说问题,还有6个省份没完成整改,有的找借口说‘基层人手不足’,有的简化流程只是‘改了张申请表’,根本没让农户少跑腿。”他看向这6个省份的派驻联络员:“下周内必须完成整改,缺人手就从省机关抽调,流程简化不到位就重新设计,逾期没完成的,直接向我说明理由,别找客观原因。”
其中一个省份的联络员面露难色:“陆委员,我们省有3个偏远乡,山路难走,工作人员下去一次要大半天,核查进度确实慢。”陆云没松口:“协调当地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忙,再配两辆越野车,优先保障核查用车。农户等不起,不能因为路远就拖。”联络员只好点头:“我们今晚就开会安排,下周一定完成。”
这时,水利部门负责人主动发言:“西部某山区的灌溉渠补贴,之前因为核查不及时,导致部分农户没拿到钱。我们已经加派了50名技术员,带着测量仪下去重新核查农田面积,明天就能开始发放补贴。另外,我们计划把水利补贴和灌溉设施管护绑在一起,拿到补贴的村,必须定期上报设施维护情况,不然下次申请补贴会受限。”
陆云认可道:“这个思路对,不能只发钱不管后续,要形成‘补贴-建设-管护’的闭环。你们把管护标准细化,比如渠道多久清一次淤、闸门多久检查一次,让村里有章可循。”水利部门负责人连忙记下,还说会制作“管护责任牌”,贴在每个灌溉渠的显眼位置,写上责任人姓名和电话。
会议进行到一半,陆云让小林播放了几段农
户采访视频。第一段里,北方老农举着纸质补贴明细,笑着说“现在有人给我讲,我才知道自己该拿多少钱”;第二段里,南方养殖户抱怨“手机查补贴总断联,得跑到山顶才有信号”;第三段里,中部农户说“一站式窗口好是好,但有时候工作人员不在,还是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