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扩大会议结束第二天,天刚亮,陆云就带着小陈往京州高新区赶。园区门口的早餐摊前,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边吃包子边聊,见陆云走来,主动打招呼:“陆书记,听说下半年要建‘校企合作产业园’,我们以后是不是能跟着高校专家学技术了?”
陆云笑着坐下,接过摊主递来的豆浆:“不仅能学技术,产业园还会设研发中心,你们要是有想法,还能跟着搞项目。”年轻人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们现在只会操作设备,要是能学研发,以后就能当技术骨干了。”
同一时间,高育良去了云山县。县委书记早已在路口等候,两人直接去了计划建培训点的村子。村民老张听说要办免费技能培训班,拉着高育良的手说:“我儿子在外打工好几年了,要是在家能学技术、找工作,说啥也让他回来!”高育良拍着他的肩:“月底培训点就开,保证让大家学到真本事。”
省发改委的办公室里,主任正带着团队跟新能源企业视频会议。“产业园的土地指标已经批下来,启动资金下周一就能到账,汉东工业大学也同意派5名教授驻场指导。”主任指着屏幕上的规划图,“你们要是这周能派人来考察,月底就能签约。”企业负责人当即拍板:“明天就派人过去,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可不想错过。”
省教育厅这边,厅长亲自带队去汉东农大。在食品科学实验室,陈教授正带着学生研究桃酱的新配方。“岩台的罐头厂急需深加工技术,你们能不能派3名专家驻厂,再招20名学生跟着实习?”厅长说明来意后,陈教授立刻点头:“我们早就准备好技术方案了,下周就能出发。”
云山县的培训点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施工队当天就进场,县人社局还从外地请来2名资深电工当老师。“第一批先开电工班,招50个学员,教材、设备明天就到。”人社局局长盯着施工进度,“月底必须开课,不能让老百姓等太久。”
青溪县的幼儿园选址现场,民政厅的工作人员正跟村民商量。“这块地离三个村子都近,孩子上学走路10分钟就到,还能利用旁边的闲置校舍改造,省钱又快。”村民们纷纷点头:“就按你们说的来,早点建好,娃们就能就近上学了。”
一周后,陆云再次来到京州高新区,新能源企业的考察团正好也在。在汉东理工大学的实验室,考察团负责人看到学生们研发的芯片测试技术,忍不住赞叹:“有这么强的技术支撑,我们更有信心在汉东落地了。”当天下午,双方就签了合作协议,约定年底前建成第一条生产线。
岩台罐头厂这边,陈教授带着团队已经驻场三天。“我们改良了桃脯的烘干工艺,保质期能延长到8个月,还开发出低糖桃酱,适合老年人和小孩。”陈教授拿着样品给王磊看,王磊尝了一口,激动地说:“就按这个配方生产,下个月就能上市!”
云山县的技能培训班如期开课。50名学员坐满了教室,老师正手把手教大家操作电工设备。学员小郑学得格外认真,他说:“学好电工技术,就能进县里的电子厂,一个月能赚5000多,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月底,省委召开第一次调度会。各部门负责人依次汇报进展:新能源企业签约落地,培训点开课5个,幼儿园和医院动工3个,校企合作对接企业28家……陆云看着进度表,满意地说:“开局不错,但不能松劲,下个月要把进度再提一提,尤其是偏远乡镇的民生工程,不能拖后腿。”
高育良补充道:“我下周去青溪县看看幼儿园建设,再去云山县督查培训效果。各市县要把遇到的难题及时报上来,省里会统一协调解决,绝不能让问题卡在半路。”
会后,赵刚的电子厂拿到了银行贷款,新设备已经在路上。“有了这笔钱,下个月就能扩产,再招30个本地技术工,全从云山县的培训班里招。”赵刚笑着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得抓紧干,争取年底产值再翻一倍。”
汉东的秋天,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产业园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培训教室里,学员们专心学习;企业车间里,技术工们忙着调试新设备;乡村田野间,幼儿园和医院的地基渐渐成型。这忙碌的景象,正是汉东干部群众践行“实干兴省”的生动写照,也预示着下半年的发展,必将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汉东理工大学的芯片实验室里,张教授带着研究生们围在新设备旁,屏幕上跳动的测试数据稳定在最优区间。“多亏赵刚电子厂投的300万研发资金,咱们的故障诊断系统才能这么快落地。”张教授笑着说,“下周就能给企业装到生产线,预计能让他们的检测效率再提20%。”
研究生小李拿着记录册,眼里满是兴奋:“以前做项目总担心‘纸上谈兵’,现在有企业提供真实场景和资金,不仅能验证技术,还能跟着师傅学实操,毕业找工作都更有底气了。”旁边的同学也附和:“以后就该多搞这种产学结合,对咱们、对企业都好。”
同一时间,汉东农业大学的食品加工实验室里,陈教授团队刚完成桃酱的低糖配方优化。“王磊罐头厂追加了150万投资,让咱们研发桃汁的锁鲜技术,现在样品已经通过检测,保质期能到12个月。”陈教授指着货架上的产品,“企业还说,要给咱们团队发‘技术贡献奖’,年底还有分红。”
罐头厂的车间里,技术工老周正跟着陈教授的研究生调试新设备。“以前做桃酱全凭经验,经常出现口感不一致的问题,现在有了教授团队的技术,每次生产都按标准来,废品率降了一半还多。”老周笑着说,“厂里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也涨了,真是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