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的揭面表演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在一周内突破千万。最热门的评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格莱美奖得主、英国电子音乐人orion。
“这是新一代的声音。”他在推特上转发视频时写道,“谁有兴趣合作?”
星的手机被祝贺信息淹没时,她正在工作室地下室调试新买的模拟合成器。月冲下来,平板电脑屏幕上orion的推文格外醒目。
“他可是orion!”月难得地激动,“他从不主动邀约合作!”
金允斌比她们更谨慎。“国际合作要考虑合约细节...”他翻开法律文件,却被姜素拉轻轻按住手。
“这次让她们自己决定。”姜素拉微笑,“记得我们第一次国际合作吗?”
那是在很多年前,他们打破公司规定,秘密与日本独立音乐人合作。那段经历最终促成了Free Fall工作室的诞生。
三天后,星和月坐在了与伦敦的视频会议中。屏幕那端的orion穿着宽松的卫衣,背景是堆满古怪乐器的录音棚。
“我喜欢《cocoon》里那段故障音效。”orion开门见山,“像是数字时代的抗议。”
月惊讶地挑眉——那段音效是她用老旧的韩国传统乐器采样后加工的,很少有人听出其中的文化融合。
会议结束后,orion发来了合作曲的初步构思:一首探讨科技与传统文化冲突的电子民谣,需要她们提供韩国传统音乐的现代解读。
接下来的一个月,星和月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她们拜访了国家国乐院的老师,学习濒临失传的板索里唱法;在民俗博物馆研究传统巫乐的节奏;甚至去了江陵,记录端午祭的古老仪式音乐。
“我们像是在重新认识自己的根。”星在视频日记中写道。
与此同时,她们发现orion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超乎想象。
“他的母亲是韩英混血。”李在真查到了资料,“上世纪七十年代移民英国,是个传统舞蹈家。”
这个发现让合作有了新的意义。她们决定不仅仅做音乐的提供者,而要成为真正的共同创作者。
合作曲《Arirang 2025》的录制在首尔和伦敦同步进行。orion特意飞来表示尊重,这个以神秘着称的音乐人意外地谦和。
“我母亲一直想用现代方式重新诠释传统音乐。”他在录音间隙说,“但她总说缺少了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她缺少的是你们这一代的视角。”
《Arirang 2025》发布当天,正好赶上星和月的十八岁生日。歌曲以民歌《阿里郎》为基底,融入了电子音效和双声部和声,既古老又未来。
发布三小时,歌曲空降全球itunes电子音乐榜榜首。乐评人称这是“东西方音乐对话的里程碑”。
但真正的惊喜来自发布第二天。orion在个人音乐会上邀请星和月作为特别嘉宾,这是她们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
伦敦o2体育馆的后台,星紧张得反复检查伽倻琴的弦音。
“记得冰岛的黑沙滩吗?”月突然说,“你说过,音乐就像那些沙子,每一粒都不同,但共同构成了海岸。”
舞台上,当《Arirang 2025》的前奏响起,台下起初是礼貌的掌声。但当星开始演唱板索里风格的引子,月加入现代改编的副歌时,现场渐渐安静下来。
唱到第二段,orion出人意料地用韩语加入和声。后来星才知道,那是他母亲教他的唯一一首韩语歌。
表演结束的瞬间,掌声如雷。台下有年长的韩裔观众擦拭着眼角,也有年轻观众随着节奏继续摇摆。
“那是我的母亲。”演出结束后,orion指着观众席一位优雅的老妇人,“她说你们唱出了她梦中听到的声音。”
回到韩国,星和月面临新的选择:多家国际唱片公司发来邀约,希望将Anonymous推向全球市场。
“这意味着更多的曝光,更少的隐私。”金允斌提醒。
“也意味着我们的音乐能被更多人听到。”月反驳。
在家庭会议上,星提出了折中方案:成立Anonymous独立厂牌,与国际公司进行项目制合作,保持创作自主权。
“就像Free Fall当年一样。”姜素拉眼中闪着骄傲的光。
第一张国际专辑《Roots & waves》的制作过程中,星和月开始探索更深刻的文化命题。在歌曲《 hyphen 》中,她们唱道:
“连字符之间的空间\/才是真正的我\/不是韩国人也不是全球公民\/而是两者之间的涟漪”
专辑发布当月,她们受邀在联合国文化多样性论坛表演。站在那个曾经只属于政治领袖的讲台,星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有人问我们代表哪种文化。我们的答案是:我们代表连接,而非边界。”
表演结束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等在休息室——李瑞妍,如今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
“我为我们所有人骄傲。”她说,眼中泪光闪烁。
那天晚上,星在日记本上写下:“曾经以为‘传奇之女’是负担,现在明白它是翅膀。”
而在工作室的另一端,月正在与orion讨论新项目:一个连接全球年轻音乐人的数字平台,让更多像她们一样的声音被听见。
“该我们创造新的规则了。”月在群聊中写道。
首尔的夜空下,Free Fall工作室的灯光依然明亮。但这一次,照亮的不再只是一栋建筑,而是无数年轻人梦想的灯塔。
星光不负赶路人。而她们,已经准备好成为新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