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材料风波过后,\"新生科技\"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林枫察觉到一丝异样——公司内部网络响应速度偶尔出现微小延迟,部分非核心研发数据的访问日志存在异常。网络安全团队初步排查后,认为是普通的网络波动和设备故障。
直到一个月后,国家某保密部门突然到访,出示证据表明\"新生科技\"的服务器已成为境外某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组织长期潜伏的跳板,该组织目标明确,旨在窃取\"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的预研数据和\"深蓝计划\"的核心算法。
\"他们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系统里住了至少半年。\"网络安全负责人脸色惨白,\"我们竟然毫无察觉!\"
在国安部门指导下,\"新生科技\"配合进行了秘密的反向侦查。攻击路径被层层伪装,最终通过多个境外服务器跳转,难以追踪。但技术专家在攻击者留下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脚本中,发现了一段独特的代码风格,与五年前某次针对国内航天机构的未遂网络攻击中使用的恶意代码,存在高度相似性。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间谍,\"林枫得出结论,\"这是国家级别的、有组织的技术掠夺。\"
既然无法立刻清除所有隐患,林枫决定利用这个被控制的通道。他授意技术团队精心构建了一个隔离的\"蜜罐\"系统,里面存放了看似极其重要、实则经过精心篡改的\"深蓝计划\"研发数据和算法模型。这些数据初看合理,深入推演则会导向错误的研究方向。
\"让他们偷,让他们把我们的‘礼物’带回去。\"林枫眼神冰冷。
\"蜜罐\"计划实施的同时,林枫加强了与国内其他重点科研机构的情报共享和联防联控。他发现,近期国内多家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先进材料领域领先的企业和研究所,都遭到了类似手段、不同强度的网络攻击。
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目标直指中国战略性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数月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海外传来:某国耗资数十亿、高调启动的\"创世纪\"新材料项目,在进入中试阶段后遭遇重大挫折,其基于窃取\"技术\"构建的模拟系统和实验路径,均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偏差,项目进度被迫无限期搁置。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该项目技术路线与\"新生科技\"公布的\"深蓝计划\"早期方向惊人相似,但其遭遇的问题,恰恰是林枫\"蜜罐\"数据中预设的陷阱。
时机成熟。在国安部门协调下,\"新生科技\"联合其他几家曾遭受攻击的企业,共同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大量证据,揭露了某国及其支持的黑客组织,长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系统性网络窃密的行为。公布的证据中,包含了攻击路径、部分被窃取的数据样本,以及对方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误导其自身研发的间接证明。
此举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涉事国家陷入极大的被动。
网络窃密事件虽暂告一段落,但林枫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涉及国家安全的科技暗战。我们站在了前线。\"
他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网络安全预算,成立了由顶尖白客组成的\"数字护城河\"实验室,并不定期邀请国安部门进行渗透测试和防护指导。
\"我们堵住了一个漏洞,但阴影不会散去。\"林枫在高层会议上警告,\"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在肉眼看不见的网络空间展开。我们的技术护城河,必须包括数字世界的铜墙铁壁。\"
他看向窗外数字化的城市,缓缓道:\"通知所有部门,启动‘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从每一位员工做起,筑牢安全意识。逆袭之路,我们必须学会在阳光下发展,也在阴影中防御。\"
林枫知道,这是一场永不终结的攻防战。而他,必须确保\"新生科技\"在这无声的战场上,始终是守卫者,而非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