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抓起手电,快步走向锅炉区。
排污阀下方那圈湿痕还在扩大,水珠一滴一滴落在地面,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刚才检查过焊缝,没有裂口,阀门也拧得够紧。问题不在外部连接,而是内部密封出了状况。
蹲下身,我用指尖抹了点渗出的水,在灯下看了看。透明,无味,确实是冷凝水。但正常情况下它不该露出来。这说明垫圈老化,已经压不严了。
站起身,我翻出随身带的维修手册,翻到供暖系统维护页。上面写着:Fpm氟橡胶垫圈,耐酸碱,适用温度范围广,更换周期每半年一次。扭矩值必须控制在25牛·米,过大容易压溃,过小则无法密封。
我们之前囤了一批专用配件,可上周改造通风管时用掉最后一套。现在库存清零。
转身走向工具柜,拉开最下层抽屉。备用密封组件空了。再打开另一格,想找专用扭矩扳手,也没见影子。我记得装修队收工前借走过,说是调发电机底座要用,结果人走了工具没还。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打不通供应商。外面雨刚停不久,空气湿度高,通讯基站估计还没恢复。等不了配送,只能自己解决。
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城郊的地图。老工业区那边有家“恒力机修”,专做重型机械保养,货架上常年摆着工业级密封件和校准工具。灾前我去考察过两次,确认他们进过一批进口氟橡胶垫圈,包装是真空铝箔袋,保质期五年以上。那种东西不会轻易报废,只要店铺没被完全毁掉,就有希望找到。
穿上防护服,戴上头灯,背上工具包。出门前看了眼时间:十九点二十三分。天还没全黑,能见度尚可,得抓紧。
越野车启动顺利,沿着主路往东开。路面残留积水泛着灰白泡沫,那是酸雨留下的痕迹。绕开几处塌陷路段,二十分钟后抵达老工业区入口。
“恒力机修”门面半塌,卷帘门歪斜挂着,玻璃碎了一地。屋顶有破洞,雨水顺着铁皮边缘滴落,在地上积成小洼。我关掉引擎,熄灯,等了几秒确认周围无异动才下车。
头灯扫过室内,货架倒了大半,零件散落各处。机油桶滚到墙角,有些已经破裂,地面油污混着泥水。我避开湿滑区域,朝记忆中的工具区走去。
左侧第三排本该是扭矩类工具陈列架。现在横在地上,几根金属杆压在木板下面。我用撬棍轻轻挪开重物,露出一台老旧液压校准仪。机身锈迹斑斑,表盘碎了,显然不能用了。但它的配重杆是实心钢制,长度约八十厘米,末端有螺纹接口,正好能和普通活动扳手套接。
试了试,咬合牢固。
这玩意儿可以当力臂用。根据杠杆原理,只要知道施力距离,就能估算输出扭矩。假设扳手长度三十厘米,加上这根杆子,总力臂达到一百一十厘米。目标扭矩25牛·米,意味着我需要在杆尾施加约22.7公斤的垂直拉力。虽然不如电子扳手精准,但应急足够。
继续翻找,在一个铁盒里摸到三片未开封的垫圈。铝箔袋完好,生产日期是灾前一个月,密封状态良好。我小心收进防水袋,贴身放好。
正准备离开,头顶传来轻微响动。一块松动的天花板边缘开始晃动,灰尘簌簌落下。我立刻后退两步,刚离开原位,一根锈蚀的吊架砸了下来,砸在刚才站的位置,溅起一片泥浆。
不能再待了。
抱着工具包冲出店门,上车关门。发动引擎,沿原路返回。途中仪表盘警报亮起——前方湿度骤升,可能是酸雾回流。我减慢速度,绕开一片低洼积水区。轮胎碾过碎玻璃,车身猛地一震,左前轮发出刺耳摩擦声。幸好只是擦伤胎壁,没爆。
二十分钟后,安全屋大门开启,车辆驶入封闭通道。
消毒程序启动,我对所有带回物品做了表面处理。垫圈单独封装,放入干燥箱。那根钢杆和活动扳手一起登记入库,备注栏写上“临时扭矩装置”。
苏晨听到动静赶来,看到我手里拿着改装工具,问:“能找到合适的?”
“找到了。”我把垫圈递给他,“氟橡胶,真空包装,应该没问题。”
他接过检查一遍,点头:“可以用。”
两人回到锅炉区,拆下排污阀。旧垫圈已经发硬变脆,边缘出现细小裂纹,难怪压不严。换上新的,重新组装。
接下来是最关键一步——紧固。
我把活动扳手套上钢杆,缓缓施力。手臂肌肉绷紧,感受着力道传递。按照计算,当拉力接近二十五公斤时停止。为保险起见,又用手感复查一圈,确认四颗螺丝受力均匀。
完成后静观三十分钟。地面不再出现新水渍。渗漏止住了。
我松了口气,靠在墙边喘了口气。这一趟出去不到两个小时,却像跑了半个战场。
苏晨拍了下我的肩:“你回来的时候,脸都白了。”
“有点累。”我说,“回去休息吧,这儿我盯着。”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我坐在主控台前,打开维修日志,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 渗漏原因:密封垫圈老化失效
- 更换型号:Fpm-15氟橡胶垫圈
- 扭矩控制方式:自制力臂模拟标准值
- 后续建议:建立关键配件二级储备,优先补充耐酸密封组件
写完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监控屏幕。各区域温度稳定,压力正常,供暖系统运行无异常。
手边对讲机突然响起。
“林越。”
是苏晨的声音。
“怎么了?”我拿起话筒。
“你让我查的那个排水槽坡度数据……我算出来了。”
“说。”
“现有设计最低点倾角只有三点七度,低于临界排水角。雨水滞留超过四十秒就会形成腐蚀热点。单纯加厚封层治标不治本。”
他顿了顿。
“我们需要主动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