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迪拜国际机场缓缓降落,舷窗外是一片金黄的沙漠与璀璨的都市交相辉映。陆轩整理了下西装领带,目光沉稳如常。他的身后,赵宇、马亮和孙明几人也早已调整好状态。
这是一次真正的跃迁,从国内走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横跨东南亚、中东、非洲的超大规模基建项目——由欧瑞克集团主导,总投资额超过两百亿美金。
“准备好了吗?”陆轩转头看向众人。
“随时待命。”赵宇点头。
“情报方面我已经安排下去,落地后就能拿到第一手资料。”马亮语气坚定。
“资金测算我也连夜做了一份初步模型。”孙明补充道。
陆轩微微一笑:“很好。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参与这个项目,而是要成为它不可替代的一环。”
走出机场,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燥的气息。车队早已等候多时,一行人迅速上车,直奔欧瑞克在迪拜的临时办公点。
接下来的几天,樊星阁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筹备阶段。会议室里堆满了各种文件、地图、数据报表,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梳理信息、制定方案。
然而,挑战很快显现出来。
首先是资料的整合问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不一,更新时间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关键地区的业务数据严重缺失。光是把这些资料统一归档,就耗费了整整两天时间。
“这些数据根本对不上。”孙明指着一份报告皱眉,“中东这边的能源需求预测,和我们掌握的市场分析完全不同。”
“问题在于,谁负责提供这些数据?”赵宇问道。
“应该是欧瑞克那边的本地合作伙伴。”马亮翻阅着手中的资料,“但他们的反馈很慢,有时候发来一封邮件,三天都没回音。”
陆轩听完,神色未变,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那就派人过去一趟。”
于是,他亲自带队前往沙特的合作方总部,实地考察并重新核对数据来源。这一趟行程虽然耗时,却为后续的财务评估提供了准确依据。
其次,协调难度远超预期。
项目涉及多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商业习惯。更麻烦的是,合作方的工作时间差异极大,导致会议安排异常困难。
“日本那边早上十点开会,非洲下午三点才上线,欧洲晚上九点才空。”张涛抱怨道,“我们的时间表都快成跨国时区导航图了。”
陆轩没有回应,而是召集所有成员开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他要求每个人提出自己认为最棘手的问题,并给出一个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一张全球协作时间表。”赵宇提议,“把各个合作方的可用时间段列出来,找出重叠部分,集中安排核心会议。”
“另外,必须提前收集各方的意见。”孙明补充,“不能等到会上再吵,那样效率太低。”
“还有,得设立区域负责人。”张涛说,“每个地区指定一个专门对接的人,避免沟通混乱。”
陆轩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现在开始分工。”
于是,团队被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东南亚、中东、非洲三大区域的对接工作。每个小组配备一名翻译、一名法律顾问和一名财务分析师,确保信息传递精准无误。
第三大难题,是内部意见分歧。
面对如此庞大的项目,团队成员之间难免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人主张谨慎推进,先从小规模试点入手;有人则认为应该趁势而上,直接拿下整个项目的核心资源。
“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一位资深顾问在会议上提出质疑,“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果我们不敢迈出这一步,永远只能停留在亚洲。”赵宇反驳道,“这次的机会,是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会议室一时陷入沉默。
陆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关键词:信任、效率、目标一致。
“信任,是我们能坐在这里的基础。”他转身看着众人,“效率,是我们赢得合作方尊重的关键。而目标一致,是我们能否真正把这个项目做成的核心。”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我们不能因为风险就放弃机遇。真正的强者,是在风暴中也能航行的人。”
一番话掷地有声,会议室气氛陡然转变。
最终,团队达成共识:以中东为核心突破口,逐步辐射其他区域;同时设立应急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对预案。
筹备工作继续紧锣密鼓地进行。资料整理完成,时间表敲定,人员分工明确,方案初稿出炉。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欧瑞克那边刚刚通知,原定三天后的正式谈判,提前到明天上午。”林娜匆匆走进会议室,脸色凝重。
众人一愣。
“这么急?”张涛皱眉。
“看来他们也在试探我们的反应速度。”赵宇低声说道。
陆轩却只是淡淡一笑,站起身整了整袖口:“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执行力。”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所有人,进入最后冲刺状态。”
会议室内,气氛再度紧张起来,每个人都投入到最后的细节完善之中。
夜色渐深,迪拜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而在樊星阁的临时办公室内,灯光彻夜未熄。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博弈,正悄然拉开帷幕。
陆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摩天大楼,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