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养心殿内已是一片肃穆。
萧景琰端坐御案之后,面前摊开着一卷宫苑布局图。指尖划过那些标注着库房、废弃殿宇的区域,最终停留在“毓庆宫旧内库”几个字上。
“传朕旨意,”皇帝声音平稳却不容置疑,“即日起彻查宫内所有库房及闲置殿宇,核查宫禁安全,清查火灾隐患。重点在毓庆宫旧内库,那里存放前朝旧物,最易疏于管理。”
下首的内务府大臣连忙躬身:“陛下圣明,旧库确实多年未彻底清查,臣这就安排人手...”
“不必,”萧景琰打断他,“此次清查由朕的亲卫协同内务府进行。李德全,你亲自带队。”
站在殿角的一个精干侍卫应声出列:“臣遵旨。”
退朝后,皇帝独留李德全一人。
“旧库中若有与楚家案抄家清单相关的异常记录,或未登记物品,立即密报于朕。”萧景琰声音压得极低,“特别是与玉玺、虎头符有关的物件,仔细查验。”
李德全神色一凛:“臣明白。”
与此同时,永寿宫内。
沈清辞正为云苓喂药,一个小太监低头进来添炭火。经过她身边时,极快地将一个小纸团塞入她袖中。
是裘丙贵的人。
待无人时,沈清辞展开纸团,上面只有简单一句:“上令查旧库,重点毓庆宫。”
她心中一震。皇帝果然也在查楚家旧案,而且直接指向存放前朝旧物的毓庆宫旧内库!
忽然,一段尘封的记忆浮上心头。那是母亲去世前一年,她偶然在母亲医案中看到某一页角落有个奇怪的符号,当时未曾在意。后来整理母亲遗物时,她发现那符号竟是用一种特殊药水书写,遇热方显。
那符号的形状...似乎与旧内库某种储物柜的编号相似!
沈清辞立即找出随身携带的母亲医案——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念想之一,一直小心收藏。翻到那一页,对着阳光仔细察看。果然,在纸张右下角,有一个极淡的印记,形似“丙柒贰”。
这正是旧内库储物柜的编号方式!
母亲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标记这个编号?难道旧内库中藏着什么与楚家有关的秘密?
一日清查匆匆而过。
晚膳时分,皇帝竟意外驾临永寿宫。
“今日可好些了?”萧景琰看似随意地问候,目光却细细打量沈清辞的神情。
沈清辞恭谨回礼:“谢陛下关怀,已好多了。”
用膳间,皇帝状似无意地提起:“今日朕下令清查宫中库房,特别是毓庆宫旧内库。真是繁琐至极,尘封多年,蛛网密布,记录混乱不堪。”
沈清辞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旧内库?可是存放前朝旧物的地方?”
“正是,”萧景琰夹了一箸菜,看似随意道,“翻出不少老物件,都是尘封往事了。物是人非啊。”
沈清辞顺势轻声问道:“那可还存有些有趣的老物件?清辞小时候听母亲提起过,前朝宫廷有些精巧玩意儿。”
皇帝目光微凝,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皆是尘封往事,无甚稀奇。”话锋一转,“倒是翻出几箱旧军械,似是楚家军当年所用。”
沈清辞手中的筷子几不可察地一顿。她强压下心中震动,故作好奇:“楚家军的旧物?陛下可否让清辞一观?家母生前常念及祖父治军之严,清辞也想看看楚家军的风采。”
萧景琰注视她片刻,忽然微微一笑:“待清查完毕,整理妥当后,朕让你看看也无妨。”
膳后,皇帝起身欲离,行至门边忽又驻足:“清辞。”
“陛下?”
“宫中近日不太平,你若无事,少往偏僻处去。”萧景琰语气温和,眼神却深不见底,“特别是那些废弃殿宇,年久失修,恐有危险。”
“清辞明白。”她垂首应道。
送走皇帝,沈清辞背靠门扉,只觉心跳如鼓。皇帝明显是在警告她,不要接近旧内库和其他可能藏有秘密的地方。
但他为何特意提起楚家军的旧军械?是试探,还是真的发现了什么?
是夜,毓庆宫旧内库内灯火通明。
李德全带着一队亲卫和内务府太监正在仔细清查。尘封多年的箱笼被一一打开,物品登记造册。
“大人,这里有个编号丙柒贰的储物柜,锁具锈蚀,打不开。”一个小太监禀报。
李德全走过去,只见一个铁皮柜子静静立在角落,编号正是“丙柒贰”。他心中一动,想起皇帝的密令。
“撬开它。”
锁具应声而落。柜门开启,里面竟出乎意料地整洁,只有一个紫檀木盒。
李德全小心取出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页,最上面一张绘着一个奇特的虎头图案,下方有一行小字:“玉玺虽小,重于泰山”。
他心中巨震,正要细看,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走水了!偏殿走水了!”
李德全急忙将木盒收入怀中,冲出门外。只见旧内库东侧偏殿冒出浓烟,火势似乎刚刚起来。
“快救火!”他大声命令,心中却升起一丝疑虑:这火起得太过巧合。
混乱中,无人注意到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溜出了旧内库,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永寿宫内,沈清辞辗转难眠。
她起身点亮烛火,再次拿出母亲医案,对着那个模糊的标记出神。丙柒贰...这个编号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窗外忽然传来极轻的叩击声。
沈清辞警觉地吹灭烛火,悄声走到窗边:“谁?”
没有回答,只有一件小物事从窗缝塞入——这次不是铜钱,而是一把小小的、锈迹斑斑的钥匙。
钥匙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个编号:丙柒贰。
沈清辞心中狂震。这把钥匙,莫非就是打开旧内库那个储物柜的钥匙?是谁送来的?裘丙贵?还是其他势力?
她握紧钥匙,冰凉的温度从掌心直达心底。
旧内库中果然藏着秘密!而皇帝显然也在寻找这个秘密。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喧哗声。沈清辞推开窗望去,只见毓庆宫方向隐隐有火光闪动!
走水了?偏偏在清查旧内库的时候?
沈清辞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这场火太过巧合,像是要掩盖什么,或者阻止皇帝的人发现什么。
她凝视着手中的钥匙,知道这把小小的钥匙,可能关系着楚家的清白,也可能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更让她心悸的是,那个送钥匙的人,能够如此精准地知道她需要什么,并在皇帝严密监控的永寿宫来去自如。
这个人,究竟是谁?
远处火光渐熄,夜色重新归于平静。但沈清辞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皇帝的人在旧内库发现了什么?这场火是谁放的?送钥匙的人目的何在?
一切疑问,都指向那个编号丙柒贰的储物柜。
而此刻,那个储物柜中的木盒,正静静躺在李德全的怀中,即将被呈到御前。
木盒中的虎头图案和那句“玉玺虽小,重于泰山”,又将引发怎样的波澜?
沈清辞握紧钥匙,知道她必须尽快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