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的呼吸几乎停滞,眼前这张布满皱纹却眼神锐利的脸,她再熟悉不过——正是太后身边最得信赖、也最是深不可测的孙嬷嬷!
“孙……孙嬷嬷?”巨大的震惊让沈清辞的声音都有些变调,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怀疑是否有宫廷侍卫埋伏,“怎么会是您?”
孙嬷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戴着一张精心雕琢的面具。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沈采女,别来无恙。看到老身,很意外吗?”
沈清辞迅速冷静下来,心念电转。太后!竟然是太后!是了,在这深宫之中,能有如此能量,对她的行踪了如指掌,并能轻易调动太医署地牢“疏漏”的,除了皇帝,恐怕也只有这位深居简出却影响力无处不在的太后了!
“确实意外。”沈清辞稳住心神,目光直视孙嬷嬷,“不知嬷嬷用这种方式将我引来,甚至不惜以骆将军的性命相要挟,所为何事?骆云峰现在何处?”
孙嬷嬷嘴角牵起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弧度:“沈采女稍安勿躁。骆将军是忠良之后,只要沈姑娘配合,他自然会平安无事。”
她向前走了两步,距离沈清辞更近,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睛仔细打量着沈清辞,仿佛在评估一件物品的价值。“至于为何请你来……沈采女,你在宫中住了这些日子,难道还没看清自己的处境吗?陛下对你沈家,可从未真正放心过。”
沈清辞心头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嬷嬷此言何意?”
“何意?”孙嬷嬷轻轻重复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嘲弄,“你暗中调查阿箐之死,联系旧部骆云峰,昨夜又冒险潜入太医署地牢,这些……又是什么?”
沈清辞袖中的手猛地握紧。果然,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嬷嬷既然都知道,又何必多此一问?”沈清辞迎着她的目光,反将一军,“我只是想知道身边人枉死的真相,这也有错吗?”
她故意提及太后,试图试探对方的真正意图。
孙嬷嬷眼神微动,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沈采女,你是聪明人。应该明白,在这宫闱之中,有时候知道真相,未必是福气。重要的是,站在哪一边,才能活下去,甚至……拿回本该属于你的东西。”
“本该属于我的东西?”沈清辞蹙眉。
“你未来的安稳。”孙嬷嬷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陛下近年来,行事愈发激进,猜忌心重。长此以往,非社稷之福。太后娘娘仁德,不忍见忠良之后备受煎熬,更不愿见朝局动荡。所以,愿意给你一个机会。”
沈清辞心中冷笑连连。说得冠冕堂皇,无非是想利用她,来牵制或者对抗皇帝罢了。她成了两股最高势力暗中角力的棋子。
“太后娘娘想让我做什么?”沈清辞直接问道。
“很简单。”孙嬷嬷盯着她的眼睛,“第一,安分守己,留在聆秋阁,没有娘娘的吩咐,不得再擅自行动,打草惊蛇。第二,陛下若私下召见你,你需要将陛下的问话,一五一十,通过柳嬷嬷禀报给太后娘娘知晓。”
柳嬷嬷!沈清辞心中巨震。连柳嬷嬷都是太后的人?还是说,柳嬷嬷也只是这庞大网络中的一环?她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向她收紧。
“你们想让我做太后的耳目,监视陛下?”沈清辞的声音冷了下来。
“是‘保全’你自己,也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孙嬷嬷纠正道,语气不容反驳,“沈采女,你没有选择的余地。除非,你不在乎骆云峰的生死,也不在乎那个叫云苓的小丫头的安危。”
又是威胁!沈清辞感到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但她强行压了下去。她知道,此刻的愤怒毫无用处。
“我需要先确认骆云峰安全。”她提出条件。
孙嬷嬷似乎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的、刻着虎头纹样的铜符,那是骆云峰随身携带的信物。“这是骆将军的。你只要按照刚才的吩咐去做,你们无生存的危机。”
她沉默了片刻,暮色笼罩着孤亭,也笼罩着她的心。前有皇帝猜忌,后有太后胁迫,她如同走在万丈悬崖的钢丝上,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良久,她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平静的决然:“好,我答应。但请嬷嬷转告太后娘娘,清辞人微言轻,未必能探听到什么重要消息。也请娘娘,信守承诺,护我身边人周全。”
孙嬷嬷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算是满意的神色:“沈姑娘是明白人。太后娘娘自然不会亏待于你。时候不早,沈姑娘请回吧。记住,今夜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沈清辞深深看了孙嬷嬷一眼,不再多言,转身朝着西华门的方向走去。她的背影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单薄而决绝。
每一步,都感觉沉重无比。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仅仅是为自己和沈家而活,她被迫卷入了一场帝国最高权力的暗流之中,成为了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回到聆秋阁,云苓还在焦急等待。看到沈清辞安然归来,她喜极而泣。
沈清辞看着云苓单纯担忧的脸庞,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她轻轻抱住云苓,低声道:“没事了,云苓,我回来了。”
但她知道,真正的风雨,才刚刚开始。太后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她充当耳目那么简单,皇帝那边也绝不会毫无察觉。她必须更加小心,在这夹缝中,寻找到那一线生机,以及……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