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饼厂回到单位,上午班已下了。彭世凛去食堂打了一瓶开水,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吃了一桶方便面。
方便面是很好吃,但这东面是利口不利福。特别彭世凛又是那种容易上火的人,只要再吃多一包方便面,脸上的青春痘就会出现在脸上。
因此,对于方便面,彭世凛更喜欢吃八宝粥。
特别是在夏天,对彭世凛来说是种享受。
拉开易拉罐,就能尝到不同食材的口感,清甜不腻,既填了肚子,又不会像方便面那样让他担心长痘,浑身都透着舒坦。
这时彭世凛看着窗外的太阳高高挂着,干旱继续肆虐,有的田地里的土壤都已经干裂得能塞进手指。
彭世凛不由叹了口气,希望稻谷不会受影响。
太热了!他突然间想起西瓜。在这个年代想买西瓜吃,是件非常奢侈又难于实现的事。
想起在前世的21世纪,西瓜就是垂手可得的东西:
从冰箱里取出冰镇过的西瓜,带着凉气,一刀切下去“咔嚓”响,鲜红的瓜瓤裹着黑籽,咬一口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瞬间浇灭了浑身的燥热。
等到了星期六,他买回西瓜回家吧。其实妹妹弟弟都没吃过西瓜。
彭世凛擦擦馋着流下口水的嘴,就坐在这阴凉处打个瞌,下午他要去找周大哥。
………
在县政府门口值班室,值班人员见过彭世凛,所以他就顺利进入行政楼,来到周县长办公室,见到了张少华秘书。
“彭同志,你来啦。请稍等,我去禀报一声周县长。”
前段时间的猪仔问题现在还没解决,现在干旱问题,周文强现在真的非常忙。
他现在经常要下乡。粮食严缺,他就盼着这一道稻谷的收获来填补一下严缺的粮食,可偏偏在将要割稻谷时,遇到干旱天气。
“周县长,彭同志来了。”张秘书说。
“让他进来。”
“彭同志,你请进。”
彭世凛走进周县长办公室。
因为县城供电是用水力发电,现在天没有下过水,电严重不足,今天全县城停电。周县长也要用蒲扇来驱热。
“周大哥。”
“小彭,快坐,快坐。”
周文强迎上去,握着彭世凛的手,让坐下后,周文强就从桌面上拿着蒲扇给他。
“小彭,没有电,就用蒲扇吧。”
彭世凛接过周文强递来的蒲扇,摇了起来。
“周大哥,我早习惯这种热了。我来找周大哥,没有碍着大哥做事吧。”
“小彭,你不来找我,我也想去找找你。你有年轻的脑子,又有一种见识独到的眼光,很多事跟你聊能有新思路。”周文强说。
彭世凛听到周大哥夸自己,他谦虚地摆了摆手:
“周大哥您太抬举我了,我这也就是瞎琢磨,好多事还得靠您多指点呢。
周大哥,我也注意到干旱问题。按我来看,未来的两三年,这干旱问题仍然会存在的。”
彭世凛也开门见山说出自己来找他的目的。
“周大哥,接下来我说的话,仅我个人的意思,但你可以作为参考。”
这时,张秘书端来一杯茶给彭世凛。
“谢谢张大哥。”
张秘书笑了笑离开了。而彭世凛继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乳南县是山区县,也是产竹县。全县的稻田多在山坳里,平时靠就是山泉水引水灌溉,可这旱了快一个月,山泉也细得跟线似的。
现在离春稻收割就剩半个月,这节骨眼上田里离不得水——稻穗正灌浆呢,一缺水,颗粒就会瘪,今年的收成得折损一大半。所以我们眼下先救春稻为主。
可现在旱得太狠,山涧泉水肯定不够用。我有个提议,”
彭世凛抬眼看向周文强,语气带着点试探,没把话说完,待周文强回应。
“说吧,小彭。”
“我听说城南那边有个老水库,开始想在那里建水电站,后来没建在那里。
去年汛期应该存了不少水,所以能不能组织村民修条简易水渠,把水库的水引到山坳里的稻田?
虽然工程量不小,但只要能保住稻谷,我想很多村里青壮人员都愿意出力气。”
周文强很认真听彭世凛说的方法。
他又补充道:“另外,我看有些地势高的稻田,若离山泉水近点的,可以用竹子,打通了竹节,接泊成水管,把山泉水引到稻田。
若真的水渠引不到水,就只能农户用木桶、陶罐从附近的水井挑水浇田,先保住那些长势好的稻子。
我还有一个提议,春稻收割完,我们尽量建多点蓄水池,小型水塘,最好一个村建一个,把水井挖深加宽。
秋季的水稻,若有些水稻田真的无法灌溉到的,就改种耐旱的食物。在无粮食的情况之下,也能有食物填饱肚子。”
彭世凛这番话也正是周文强一直在想的。
“小彭,周大哥也是有这种想法。那么明天就安排去把城南的老水库的水放下来。
但小彭说未来的两三年也会有干旱问题,你是怎判断出来?”周文强笑着问。
彭世凛笑着说:“这个是我下乡与一些上了年纪老农民谈话时,他们告诉我的。
虽然不一定很准,但他们一辈子都在田间劳作,几十年看天吃饭的摸爬滚打的经验积累得出来的实践结论。
对未来天气这些老农民自己的一套判断法子、比旁人准几分的直觉。”
周文强听后哈哈大笑:“小彭,我也是农民出身,你说这些这老农民有自己一套对未来天气的判断诀窍。
云走得快不快、蝉叫得响不响,老农民瞅一眼、听一耳朵就心里有数。
好,我会听从你的建议。等把春稻收割后,我就要大家多建蓄水池,打多几口井。
虽然不希望未来真的有干旱现象出现,但未雨绸缪,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看着庄稼干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