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彭世凛会意笑了笑。
我们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底蕴深厚,以前我们没有西药,我们就靠着中医治病救人。
以前我们没有什么的抗生素药,一样可以利用中医清热解毒、消炎杀菌。
难道今天没有抗生素药就不能救活人吗?中药一样可以(救命治病)。
21世纪里,很多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给病人看病,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彭世凛转身对着两位医生说:“两位医生,你们想一想,之前西医没有引进到我们国家时,我们是靠什么给病人看病的?”
白医生&肖医生:“中医。”
彭世凛加重语气说:“对,我们就是靠中医。而且我们的中医已传承千年,比西医历史更悠久。我们老祖宗没有抗生素,同样也能救活全龙国的人。
所以我建议,你们医院可以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病人。其实,这个治疗方法已在一些大城市的医院推行,只是没有大力宣传罢了。”
肖医生眉头微蹙,一边思索一边喃喃道:
“这么说我们医院还得请中医馆的大夫来坐诊,专门开辟出诊室让他们接诊;还得设置一个中医药房,从药材采购、炮制到储存都得按规矩来,不然抓错药可不得了。
而且医护人员也得跟着学,不然病人问起中西医怎么配合、药该怎么吃,我们答不上来可不行。
还有院方的规章制度也得改,以前都是西医的一套流程,现在要加中医进来,挂号、会诊、病历记录都得重新理顺……这一下子要动这么多地方,怕是没那么容易啊。”
白医生在一旁也点头附和:“可不是嘛,且不说请中医大夫要花多少钱、药材成本怎么算,单是中西医的诊疗理念不一样,万一在治疗方案上有分歧,该听谁的?
病人会不会觉得我们医院不专业?这些都是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彭世凛摆摆手,语气诚恳地说:“按照现在你们医院的情况,也暂时没有这么多的财力增加中医这一块进来。
不过,你们可以灵活一些,允许病人出去请中医馆大夫进来医院帮病人看病。这样既不用医院额外投入,又能解决患者的治疗需求,岂不是两全其美?”
肖医生闻言摇了摇头,面露难色:“我想我们的院长不可能同意你这个提议。医院有医院的规矩,哪能随便让外面的大夫进来行医?
再说,这中西药混在一起吃,万一药性相冲,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呀?到时候医患纠纷可就麻烦了。”
彭世凛肯定地说:
“不会的。中药跟西药根本不会起冲突。我认识那位医生,听他说了,在大城市里一些医院,临床上很多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的。
若实在怕有冲突,那么让患者相隔两小时服用不同的药就行了。
你们想想,我们中医的药材随处可见,随处可采集。但西药需要工厂生产、长途运输,现在物资这么紧张,断供是常有的事。
所以在西药不足的情况下,让中药补上,是最实际的方法。”
白医生和肖医生都沉默不语。
终于,白医生推了推眼镜,打破了沉默:“彭兄弟,我觉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这样,我把你这个提议跟刘教授说说,他是省城大医院来的专家巡诊,应该对中西医懂吧。
若是他觉得你的提议不错,我想请他出面跟我们的院长说说,院长说不定能听他的话。”
这时肖医生又皱起眉头,提出新的问题:“话是这么说,但来医院住院的患者不一定都是县城的居民,还有很多是下属公社、乡镇来的农民。
你说叫他们去看中医,中药需要专门煎熬才行。若是在县城有亲戚或熟人,还能借个厨房用用;可大多数农民都是举目无亲来求医的,你叫他们上哪里去煎药?总不能在病房里生火吧?”
这个问题难不到彭世凛:
“医院可以提供几个小瓷炉灶和柴给患者,叫患者家想办法从家带个煎药锅来。当然这炉灶和柴要收钱。这样医院又多一笔收入。”
肖医生觉得彭世凛的脑子真聪明,这样方法也让他想得出来。
彭世凛抬手看了看手表:“两位医生,时间不早了,我也要回供销社上班了。
至于抗生素的事,我记在心上呢,下午抽空给那位专给外国人看病的医生发份电报问问。有消息了我第一时间来医院告诉你们,你们放心。”
说完,彭世凛转身走向病房,他要跟韦家兄弟打一声招呼,告诉他们,自己要回去上班了。
进入病房,见到患者韦家康醒了,韦家隆正在喂他喝水。
韦家康虽醒,但因脚受伤,他是不能坐起来,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
病床上的韦家康脸色蜡黄苍白,一看就知道没什么营养吃。
彭世凛当然知道贫穷的韦家,为韦家唐动手术也花了不少的钱,现在肯定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买营养品给韦家康吃。
想到这里,他的心微微一酸,又从裤兜里再拿出5块钱递给韦家隆。
“韦大哥,我要回去上班了。这里5块钱,你去买多点营养品给你二弟吃吧。若身体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会下降的。”
彭世凛说完转身对家兴说:“你明天一定要回学校上学,不能逃学。你二哥的事就交给大人和医生想办法。你放心,医生一定有办法治好你二哥的病的。”
韦家兴点点头。
但递给韦家隆的5块钱,他坚决不收。
“彭兄弟,你能来看我弟,我非常感激。再说了,你刚才那两块钱我就收下,这5块钱,我就坚决不能的。
还有,我想问问,那抗生素医院真的不能弄到吗?昨天我父母都在满心期待着有抗生素运来救我二弟。若是他们知道,现在又没抗生素了,他们肯定会急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