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底,女娲石散发着温润而永恒的五彩光辉,静静悬浮于混沌气团之中,仿佛自洪荒以来便一直如此。那温暖的光芒柔和地对抗着上方那道狰狞的妖界裂缝所散发的邪异紫黑能量,彼此消磨,发出细微如春雨般的滋滋声。
秦昭的手,在即将触碰到女娲石的前一刻,停滞在半空。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磅礴无比、蕴含无限生机与创造之力的神圣气息,这气息让他体内躁动的混沌血脉都为之平复少许。然而,绯烟残魂最终消散时那决绝而眷恋的粉色光点,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眼底,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牺牲……又是牺牲。为何守护总是需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女娲石乃先天圣物,自有灵性。”混沌行者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平和而深邃,打断了秦昭的沉痛,“它认可了绯烟那孩子的牺牲与善念,亦感知到了你的守护之心。但欲将其力量发挥至极致,弥补这天之裂痕,尚需知其本源,明其真意。”
她手中的混沌权杖轻轻点向女娲石。没有强大的能量波动,只有一缕极其精纯的混沌意念,如同钥匙般,触及了女娲石核心那亘古的沉睡记忆。
嗡——
女娲石骤然光华大放!但这一次,光芒并非扩散,而是向内收敛,投射出一片巨大而清晰、仿佛身临其境的全息景象,将秦昭、混沌行者以及玉面狐的意识,猛地拉入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关于这片天地最初始的秘辛之中!
景象一:混沌初开,人族始生
意识仿佛于九天之上俯瞰。大地苍茫,万物蒙昧。最初的人类部落于大地上艰难求生,与野兽搏斗,与自然抗争。他们身形孱弱,寿命短暂,但眼中却燃烧着对生存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还有……日益增长的、属于智慧生灵的复杂情感——爱、喜悦、恐惧、贪婪、嫉妒、怨恨……
这些情感,尤其是那些负面情绪,并非虚无缥缈。在这段被揭示的古老真相中,它们如同拥有实质的重量和色彩,从每一个人类个体身上散发出来,丝丝缕缕,汇聚成一片无形却磅礴的“意念之海”,弥漫在整个天地之间。
景象二:恶念积聚,妖源初现
画面流转。随着人族繁衍生息,部落壮大,争斗、杀戮、背叛、阴谋……人世间的负面情绪与日俱增,那片“意念之海”变得越来越浑浊、沉重,充满了暴戾、痛苦与绝望的能量。
终于,量变引发质变。在某个人族部落因贪婪和仇恨爆发大规模血祭的夜晚,那积累了不知多少万年的、浓郁到极致的负面意念之海,在天地间某种原始法则的作用下,发生了惊人的异变!
大地之上,无数荒僻的角落、古战场的地下、怨气深重的山谷……那些沉淀了无数年的负面意念开始凝聚、结晶,最终与天地间的灵气、野兽的精魄,甚至是一些残缺的人类亡魂相互结合、扭曲、异化!
于是,第一批“妖”诞生了。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还保留着野兽的特征,有的则完全是扭曲的能量体,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其核心本质,皆源自于人族自身所产生的、无法消解的庞大恶念!它们是人性之暗的具象化,是文明发展的阴影伴生物!
“这……这怎么可能?!”玉面狐首次失态,绝美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我妖族……竟是源自人族恶念所化?!”这个真相,颠覆了她以及世间所有妖族传承了万年的认知!
混沌行者面色平静,眼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悲悯:“并非全部。妖族中亦有秉承天地自然灵气而生的精怪,但其中最为强大、最为暴戾、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支,其根源确系如此。人族颂圣贤,斥妖邪,却不知,妖邪实乃自身业力所铸。”
景象三:斩妖人之始,血脉之秘
画面再变。妖物肆虐,初生的人族文明岌岌可危。此时,一部分先贤意识到了妖物与自身恶念的关联,他们试图导人向善,净化怨气,从根源上减少妖物的产生。但此法收效缓慢,难解燃眉之急。
另有一部分极端者,则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近乎悖逆的方案——既然妖由人念所生,知其本质,何不“以毒攻毒”,抽取人族战士心中最炽烈的、针对妖物的“憎恨”、“杀戮”、“决绝”之念,混合以秘法,注入其身,创造出专门针对妖物本源、能感知并能彻底毁灭妖物的特殊战士?
这批战士,便是最初的“斩妖人”!
他们拥有远超常人的力量、速度和对妖力的感知,他们的兵刃能轻易撕裂妖躯,毁灭妖核。他们成为了人族对抗妖潮的中流砥柱。
然而,这力量的代价是巨大的。融入体内的“憎恨之念”如同诅咒,不断侵蚀着斩妖人的心志,让他们变得冷酷、偏激,寿命大幅缩短,且极易堕入疯狂。更可怕的是,这种针对“恶念”的力量,其本身也成为一种极致的“恶念”,使得斩妖人的血脉,从源头上就与“妖”产生了无法分割的、黑暗的联系!
画面中清晰显示,主持创造第一批斩妖人的那位先贤,在仪式完成后,看着那些眼神逐渐被冰冷杀意覆盖的战士,流下了痛苦而悔恨的泪水,喃喃自语:“我等……究竟是在救人,还是在创造另一种更可怕的‘妖’?”
秦昭如遭雷击,浑身冰冷!他终于明白,为何血刃对妖物有特攻之效,为何自己有时会难以控制那股对妖物近乎本能的极端憎恶,为何自己的血液有时会让血刃兴奋嘶鸣……
原来,斩妖人的力量,从来都不是什么神圣的馈赠,而是源于人性中最黑暗、最极端的那部分情绪!斩妖人体内流淌的,是混杂了“憎恨之念”的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斩妖人与妖族,乃是同根同源、一体两面的存在!都是人性之暗的产物!
“所以……我秦家世代引以为傲的斩妖之血……”秦昭的声音沙哑干涩,他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那上面沾满了洗不净的、源自祖先的黑暗,“竟是……竟是……”
“竟是另一种形式的‘妖祖’基因。”混沌行者替他说了出来,语气沉重,“你们憎恶妖物,誓要斩尽杀绝,却不知,你们的力量与它们来自同源。这便是最大的讽刺,也是最深的宿命纠缠。”
玉面狐此刻看向秦昭的目光也变得极其复杂。原来世代与妖族为敌、手上沾满妖族鲜血的斩妖人,其本质竟与妖族有着如此深渊源。恨意、敌视,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有些苍白和荒谬。
景象四:女娲补天,真相沉埋
景象最终定格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之后。天穹破裂,并非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而是因为人族恶念达到顶峰,引动妖界力量暴涨,最终冲击天地壁垒,导致了一场浩劫!
女娲娘娘现身,采五色石炼化补天。但她补的,不仅仅是苍天的漏洞,更是人族与妖界之间那因恶念冲击而变得脆弱的界限!她将大部分真相封印,只留下“妖物凶残,危害人间”的简单叙事,是为了避免人族因知晓自身乃是“万妖之源”而陷入更大的恐慌、自责与分裂,也是为了保护那些因自然灵气而生的善妖不被牵连。
而那块遗落的女娲石碎片,其作用不仅仅是弥补物理上的裂缝,更深层的,是它能调和、净化那弥漫于两界之间的、由恶念产生的负面能量,从根源上缓和两界的对立与冲突!
景象到此戛然而止,女娲石的光芒缓缓收敛,恢复了平静。
池底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真相太过震撼,足以颠覆所有固有的认知。
妖族并非天生地养的外来入侵者,而是人类自身恶念的结晶。
斩妖人并非光明正义的守护者,其力量本质与妖物同根同源,是人性之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持续了万载的人妖对立,更像是一场人类与自身阴影的、无止境的残酷内战。
秦昭站在原地,脸色苍白,身体微微颤抖。信仰的基石在崩塌,家族世代传承的使命被赋予了完全相反的色彩,自我认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他一直以斩妖除魔为己任,视妖物为世间至恶,却发现自己所持之力,竟与至恶同源?那自己这些年所斩杀的,究竟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无尽的迷茫与自我怀疑,几乎要将他吞噬。
“很痛苦,对吗?”混沌行者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没有安慰,只有平静的陈述,“知晓真相,往往比沉浸在虚假的安宁中更为残酷。”
她走到秦昭面前,灰色的眼眸注视着他:“但这就是现实。人族与妖族,斩妖人与妖怪,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善与恶,光与暗,本就交织存在于每一个生灵心中,无论人、妖、仙、魔。”
“那……该如何?”秦昭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和困惑,“难道斩妖之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难道就该放任妖物肆虐?”
“非也。”混沌行者摇头,“恶念所化之妖,危害世间,自然当斩。但斩妖,并非因为它们是什么‘异类’,而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混乱’与‘毁灭’。就如同人会清除自身的痼疾和恶习一般。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斩’,而在于‘源’。”
她的目光变得深邃:“斩妖人血脉中的憎恨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斩妖,亦能噬主,更会不断滋生新的黑暗。欲要真正终结这循环往复的悲剧,或许……并非继续挥舞这浸满双方鲜血的憎恨之刃,而是寻找到一种方法,一种能从根本上净化恶念、调和冲突的力量。”
她的目光,缓缓落在了那块五彩斑斓的女娲石上。
“女娲石的力量,并非毁灭,而是‘创造’与‘调和’。它或许无法彻底消除人性之暗,但它能提供一种平衡,一种引导,一个……新的可能性。”
秦昭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女娲石。那温暖的光芒,此刻在他眼中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件用来补天的工具,更是一种象征,一种超越世代仇恨、通往某种未知未来的……希望之光。
他心中的混乱与痛苦并未立刻消失,但那无尽的迷茫中,似乎透进了一缕微光。
他缓缓地、坚定地,再次伸出手。
这一次,他的手指没有丝毫颤抖,稳稳地握住了那块温润的五彩神石。
在接触的刹那,没有强大的能量冲击,只有一股浩瀚、平和、悲悯苍生的意志涌入他的心中,与他那充满矛盾与痛苦的混沌血脉,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共鸣。
人妖同源,光暗一体。
宿命之刃,已至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