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计划”如同给在风暴中颠簸的巨轮加装了压舱石和更坚固的龙骨,让“星语”联盟在创伤后得以稳固,甚至比以往更加凝聚。但林墨深知,这艘船若要驶向更加汹涌、更加未知的深空,现有的动力和导航系统还远远不够。
他与凌霜、范因斯坦、吴庸组成的核心决策圈,开始了被内部称为“溯源行动”的绝密计划。目标直指林墨所提及的那些“边界”——“创世蓝图”的深层权限、“星银灵能”的源头奥秘、“虚空低语者”知识库中的禁忌篇章,以及……与“虚妄之潮”关系的重新定义。
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每一步都可能触及宇宙运行的根本秘密,甚至可能惊醒沉睡的巨兽。
第一站,是“创世蓝图”。
林墨在“守望前哨”最深处新建的“规则静滞室”中,首次尝试主动、深入地“沉入”权限核心,而非仅仅调用其力量。以往,他使用“创世蓝图”如同使用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但现在,他要去理解工具的“制造原理”,甚至尝试与“制造者”留下的“使用说明”背后的意志进行沟通。
意识沉入一片由纯粹规则和信息构成的海洋。这里不再是具象的星辰宇宙,而是万物运行背后的数学骨架,是因果律的编织场。他越过那些熟悉的、用于稳定、修复、创造的浅层协议,向着更加晦涩、更加古老的深层代码区域探索。
阻力巨大。仿佛有无形的壁垒在阻止他窥探更深层的奥秘。这些壁垒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保护机制,防止未准备好的意识被过于庞大的真理撑爆。林墨能感觉到,在这些壁垒之后,隐藏着关乎宇宙“初始化参数”、“自由变量(心火)注入逻辑”甚至“多重宇宙耦合接口”等终极秘密。
他尝试冲击,却感到自身意识如同撞上铁壁,阵阵眩晕。强行突破,很可能导致权限反噬,甚至自身存在被规则同化。
“需要……钥匙……”一个模糊的意念在他意识深处浮现,是“创世蓝图”本身对探索者的反馈?“或者说……需要‘证明’……”
证明什么?证明他有资格?证明他的意图?林墨不得而知。但他明白,蛮干不行。对“创世蓝图”的深入,需要契机,或许也需要他自身达到某种“境界”。
---
与此同时,凌霜在“虚空低语者”的陪伴下,开始了对自身星银灵能源头的追溯。
她的旅程更加内在,更加感性。她并非潜入数据海洋,而是沿着自身灵能流淌的脉络,逆流而上,回归到那最初点亮这力量的瞬间——在第七避难所,与林墨共同面对绝境时,那源于生命最深处守护意志的迸发。
“虚空低语者”引导她,将感知延伸到“星语”网络中所有与她的灵能产生过共鸣的生命节点,去感受那亿万份微小的守护、关爱、创造的意念。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她灵能的江河。
【灵能……并非……孤立……】【它连接着……生命网络……最深层……的……善意与……韧性……】【其源头……或许……并非……某个……具体点位……而是……生命意志……本身……在规则层面的……投影……或者说……‘心火’在个体上的……显化……】
这个认知让凌霜震撼。她的力量,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整个生命网络集体意志的一个聚焦点?她是“心火”的代言人之一?
顺着这个思路,她开始尝试主动与网络底层那磅礴的生命意志海洋进行更深度的融合,不再是战时被迫的、高负荷的连接,而是一种平和的、持续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星银灵能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颜色变得更加深邃内敛,其中似乎开始闪烁起如同星辰尘埃般的细微光点,充满了更古老的韵律和包容力。她感觉到,自己正在触及灵能更深层的应用——不仅仅是连接与治愈,或许……还关乎赋予与启示。
---
范因斯坦博士则一头扎进了“知识回廊”中被标记为“禁忌”或“未解析”的古老 archives。 这些资料部分来自“虚空低语者”的共享,部分来自与“虚妄之潮”有限度的数据交换,更多的是历次危机中捕获的、无法理解的规则碎片。
他的工作枯燥而危险,像是在拆除一颗颗概念炸弹。他试图从莉兰塔留下的“演化派”数据、“厌弃者”的静默波动、甚至“清道夫”的攻击模式中,逆向推导出宇宙更深层的运行逻辑。
他有一个大胆的猜想:既然“创世蓝图”代表“设定秩序”,“星银灵能”代表“心火”(自由变量),那么是否存在第三种力量,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或者超越其上的“调和之力”或“观测之力”?这种力量或许就是安全接触更深层秘密的关键。
他的研究暂时没有突破性进展,但却为联盟积累了无数宝贵的基础数据和对异常规则现象的认知。他知道,科学突破往往需要灵光一闪,而这一闪,需要足够的燃料积累。
---
最为棘手也最为关键的,是与“虚妄之潮”关系的突破。
林墨在恢复后,多次尝试与“虚妄之潮”进行 beyond 常规报告的交流,提出建立“信息共享联盟”或“联合研究项目”的构想,但收到的回应始终是程式化的【观测持续中】或【权限不足】。
转机出现在吴庸负责的一次对“规则脆化”区域的巡逻任务中。他的舰队发现了一处极其隐蔽的、正在缓慢扩张的“规则脓疮”——并非“脆化”,而是规则在“厌弃者”冲击下发生的恶性变异,开始自发地吞噬周围的时空结构,如同宇宙的“癌症”。
常规手段无法遏制。就在吴庸准备冒险进行规则切割时,“虚妄之潮”的力量毫无征兆地介入了。
没有交流,没有预警。一片银灰色的、绝对理性的规则力场覆盖了“脓疮”,以其无法理解的高维操作,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切除”了变异部分,并将创口处的规则结构重新“缝合”稳定。
完成后,银灰色力场悄然退去,只留下一段指向“脓疮”成因分析及后续监控要点的数据包。
这一次,林墨没有发送感谢,而是发送了一个问题:
【为何出手?此事件并未达到威胁‘系统稳定性’的常规阈值。】
这一次,“虚妄之潮”没有立刻拒绝回答。沉默了片刻,一段信息传来:
【定义更新:‘系统稳定性’ 外延扩展。将‘协同观测者’及其关联网络(‘星语’)的存续与健康状态,纳入系统稳定性评估加权因子。权重:中等。】
【补充:基于长期观测,判定该网络对系统(宇宙)长期演化多样性及抗风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维护其存在,符合更高层级观测使命。】
林墨心中一震。这意味着,“虚妄之潮”不再仅仅将他们视为观测对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他们视为系统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甚至开始承担一部分“保护”责任!这是一种关系的质变!
他立刻抓住机会,提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请求:
【为进一步提升该‘加权因子’的稳定性与价值,我们请求共享部分关于‘初始设计界层’的非核心外围信息,以及安全接近其边界的方法论。目标:评估潜在威胁(莉兰塔),非侵入性探测。】
又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就在林墨以为又会收到“权限不足”的回复时,一份高度加密、附带无数警告标签的信息包,被传输了过来。
【警告:此信息涉及系统(宇宙)根基。泄露风险:极高。使用限制:仅限‘协同观测者’林墨本人解析。禁止任何形式复制及传播。】
【内容:‘初始设计界层’ 外围拓扑结构示意图(简化版)、规则排斥场弱点点位预测(时效性不确定)、以及……一种基于‘创世蓝图’与高维灵能共鸣的、理论上可行的‘临时观测孔’构建协议。】
它给了!虽然只是外围信息和理论协议,但这无疑是通往终极秘密之路的第一张,也是最关键的一张入场券!
林墨紧紧握住了双拳。他看向身旁的凌霜,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准备一下,”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们可能……很快就能知道,‘门’后面到底是什么了。”
“溯源行动”的第一阶段,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终于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而缝隙之后,是无限的可能,也是无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