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方舟”拖着残破的舰体,如同一位历经鏖战、遍体鳞伤的骑士,缓缓驶入逻辑锚点内部Zero-Seven平台的专用泊位。与离开时相比,它外壳上新增的灼痕、扭曲的装甲板以及偶尔闪烁的电弧,无声地诉说着在“沉寂回廊”经历的凶险。
泊位周围,自动维修臂如同机械的触手般缓缓探出,开始对接方舟的受损区域,进行初步的结构稳定和外部损伤评估。平台内部柔和的光线洒在舰桥上,映照着几张疲惫却带着深思的脸庞。
舱门开启,林墨第一个走下舷梯,脚步略显虚浮。深度连接规则之海带来的精神负荷远超乎想象,若非“心象闭环”和源血之种的支撑,他的意识恐怕早已在那片怒海中迷失。凌霜紧随其后,她的脸色也有些苍白,灵能过度消耗的后遗症尚未完全消退,但她依旧保持着警惕,目光扫视着熟悉的平台环境。吴庸和小李则需要留下来,配合平台工程师进行更详细的损害评估和紧急维修。
范因斯坦博士的意识副本早已将初步分析报告发送至平台主控中心。“直接去分析室,”博士的电子音在内部通讯中响起,“我们需要尽快整合所有数据,尤其是林墨带回来的那些……颠覆性认知。”
分析室内,巨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中央,原本代表“沉寂回廊”和“虚空之茧”的区域被高亮标记,周围环绕着大量不断滚动、更新的数据流和理论模型。林墨带回的关于规则冲突、异种规则污染、集体意念的信息,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博士建立的模型库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首先,确认一个重要推论,”博士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全息影像上展示出复杂的规则拓扑结构图,“根据林墨感知到的‘规则伤疤’形成过程——即原有秩序被‘冲击’撕裂并污染——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共鸣体’之间所谓的‘共鸣’,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同源创伤的、规则层面的‘感染共振’。”
影像变化,模拟出几个不同的、但内部同样混乱的规则结构体,它们之间延伸出扭曲的、代表规则信息交换的连线。
“它们并非主动沟通,而是因为共享相似的‘创伤模式’和‘异种规则污染’,导致其内部规则的振动频率在特定波段产生耦合。一个‘共鸣体’的剧烈活动(比如我们遭遇的攻击),会像在池塘中投入石子,通过这种‘共振’将波动传递给其他‘共鸣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吸引它们靠近。”
凌霜蹙眉:“这意味着,我们如果再次对一个‘共鸣体’采取激烈行动,可能会惊动更多的‘它们’?”
“可能性极高。”博士确认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共鸣体’有时会表现出集群性。它们并非有组织的军队,而是一群被相同病痛折磨、相互间无意识传递着痛苦的病人。”
这个比喻让分析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
“其次,关于你带回来的那些模糊坐标。”博士将星图放大,几个微弱的光点在浩瀚的星海中闪烁,它们的位置飘忽不定,仿佛信号受到严重干扰。“这些坐标并非稳定的空间位置,更像是……规则创伤在宇宙背景辐射上留下的‘涟漪印记’。它们指向的,确实是其他的‘规则伤疤’,也就是其他‘共鸣体’。”
其中一个光点,相较于其他几个,显得稍微稳定和清晰一丝,其规则涟漪的“频谱”也与“虚空之茧”有微妙的相似之处,但又存在明显差异。
“这个目标,我们暂时标记为‘回响节点-Alpha’,”博士指向那个光点,“根据模型推算,它可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病变期,内部的规则冲突或许没有‘虚空之茧’那么极端狂暴。理论上,它可能是一个更理想的……研究乃至‘治疗’实验对象。”
“治疗……”林墨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目光紧锁着那个名为“回响节点-Alpha”的光点。在亲身感受过“虚空之茧”那无尽的痛苦后,这个词语在他心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分量。
“但这需要方法,林墨。”博士的语气严肃起来,“你之前的‘秩序安抚’是一个方向,证明了非破坏性干预的可能性。但这远远不够。要真正进行‘规则净化’,我们需要理解异种规则的‘语法’,需要能够精准识别并分离它们与原生规则的工具,需要一种能够稳定创伤规则结构、促进其‘愈合’的‘信息抗体’或‘规则粘合剂’。”
博士停顿了一下,全息影像上开始浮现出大量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学公式、信息拓扑模型以及基于林墨“信息编织”能力推演出的几种理论上的“净化协议”。这些协议无一例外,都对精神力量的精细操控、对规则本质的理解深度以及对信息侧碎片的运用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基于你目前的能力,‘信息编织’更多是用于构建防御(如逻辑闭环)、进行有限的信息探查和干扰。要达到‘手术’级别的精度,你需要更深层次的进化。你需要真正理解‘信息’如何构建‘现实’,如何从根源上影响甚至重塑局部规则。”
林墨沉默着,感受着体内那沉睡的“世界编辑器”本源、跃动的源血之种能量以及那碎片化的信息侧权柄。它们力量强大,却如同散落的工具,缺乏一个统一的、指向终极目标的“蓝图”来整合。
就在这时,仿佛感应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求与迷茫,以及博士话语中提到的“蓝图”一词,一段极其古老、被封存在他意识最深处、源自“世界编辑器”核心数据库的加密信息流,突然被触动了。
一股庞杂而浩瀚的信息洪流,并非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如同缓慢展开的古老卷轴,开始在林墨的感知中流淌。那不是具体的知识或技术,更像是一种……“概念框架”,一种描述宇宙底层信息结构与规则生成逻辑的“元语言”。
它的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林墨脑海——
“创世蓝图(残篇)”
这并非真正的创世说明书,而是“世界编辑器”所属文明,对宇宙规则进行理解、干预和局部“编辑”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框架的一部分,是残缺的、碎片化的。但它所揭示的视角,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宇宙万物,从基本粒子到星辰运转,从物理定律到概率云,都视为不同复杂度、不同层级的“信息结构体”。
在这“蓝图”的视角下,“规则”不再是不可触碰的铁律,而是可以被阅读、解析,甚至在足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编译”的“信息代码”。而“虚妄之潮”的悖论攻击,可以理解为一种恶意的“信息病毒”或“逻辑炸弹”;“共鸣体”的规则创伤,则是“信息代码”被污染、结构崩溃后的“系统错误”。
林墨猛地睁开眼睛,瞳孔深处仿佛有无数细微的几何符号和信息流一闪而过。他抬起手,指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过,一道极其微弱、但结构异常稳定和谐的淡金色光痕随之浮现,持续了数秒才缓缓消散。这不是灵能,也不是简单的信息投影,而是他本能地、依照刚刚理解的某种基础“信息结构”,对周围空间规则进行的极其微弱的“编译”尝试。
“林墨?”凌霜第一时间察觉到他气息的变化,那是一种混合了震撼、明悟和极度专注的状态。
范因斯坦博士的数据流也出现了短暂的停滞,显然检测到了林墨周围异常规则波动。“你……接触到了什么?”
“……蓝图。”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一种理解……不,是‘阅读’世界底层代码的方式。虽然只是残篇,但……它指明了方向。”
他看向全息星图上那个“回响节点-Alpha”的光点,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博士,将我们现有的所有关于规则、信息侧、源血之种的数据,与这份‘蓝图’框架进行整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可行的‘规则净化协议’,哪怕只是最初阶的版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同时,全力修复和升级方舟。不仅仅是武器和防御,我们要加装更精密的规则感知阵列、高维信息交互接口,甚至……尝试基于‘蓝图’理论,建造一个小型的‘规则编译单元’,作为未来‘治疗’的核心工具。”
“吴庸,小李,”林墨通过通讯频道联系还在泊位的两人,“方舟的升级方案会很快下发,这次升级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它具备在规则层面进行‘精细操作’的能力。”
“明白!”吴庸的声音带着技术狂人特有的兴奋,“只要能搞到材料和设计图,保证完成任务!”
小李也回应道:“我会优先确保规则抗性场和新型传感器的加装。”
最后,林墨看向凌霜:“凌霜,你的灵能感知与规则层面也有独特的联系。在我尝试理解和练习‘蓝图’中的知识时,可能需要你的灵能作为‘参照系’和‘稳定锚’。”
凌霜郑重点头:“我会全力协助你。”
目标已然明确,道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但团队第一次拥有了一个超越单纯生存与对抗的、充满挑战却意义非凡的目标——掌握治愈规则创伤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Zero-Seven平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
林墨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对“创世蓝图(残篇)”的研习中。这个过程极其艰难,那并非线性知识,而是一种需要极高悟性和空间想象力的“概念体系”。他时常陷入长时间的冥想,意识沉入自身的信息宇宙,尝试用“蓝图”的视角去解构自身的能力,去理解“信息编织”更底层的原理。凌霜守在一旁,她的星银灵能如同清澈的溪流,在林墨意识过于深入可能导致迷失时,提供着温暖的牵引和稳定的支撑。
范因斯坦博士则带领着平台的计算核心,全力推演着“净化协议”。结合林墨提供的“蓝图”框架、从“虚空之茧”收集到的规则冲突数据以及源血之种蕴含的生命秩序信息,一个初步的、被命名为“秩序之愈v0.1”的理论协议逐渐成型。这个协议旨在通过注入高度有序的、带有“愈合”意向的信息结构,暂时稳定创伤区域的规则,并尝试标记和隔离异种规则,为后续可能的“清除”或“同化”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方舟的改造工程也在吴庸和小李的监督下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规则感知阵列被安装,其灵敏度提升了数倍;船体内部开辟了一个隔离舱室,用于安装基于“蓝图”理论设计的原型“规则编译单元”——一个看起来由无数复杂晶格结构和流动光丝构成的精密设备,它将作为林墨未来施展“净化协议”的放大器与稳定器。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悄然流逝。每个人都清楚,下一次出航,他们将不再是单纯的探索者或战士,而是尝试拿起手术刀,走向宇宙病床的……星际医生。
然而,就在方舟升级接近尾声,林墨对“蓝图”的理解逐渐深入,“秩序之愈v0.1”协议完成初步模拟测试的那天,范因斯坦博士带来了一个并不意外的警告。
“监测到‘回响节点-Alpha’的规则波动出现轻微加速迹象。”博士在全息星图上标注出变化,“根据模型预测,它可能正在从‘稳定期’向‘活跃期’过渡。我们剩余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它变得像‘虚空之茧’那样极具攻击性之前抵达,否则‘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将呈指数级上升。”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墨身上。
是继续留在基地,进行更万全的准备,还是立刻出发,抓住那个可能稍纵即逝的“治疗窗口”?
林墨凝视着星图中那个微微加速闪烁的光点,仿佛能感受到另一个遥远时空中,一份相似的痛苦正在加剧。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抉择。
“方舟最终调试还需要多久?”
“最多二十标准时。”吴庸立刻回答。
“博士,将‘秩序之愈v0.1’协议加载到规则编译单元,进行最后的环境适配性检查。”林墨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二十小时后,我们出发,前往‘回响节点-Alpha’。”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是毁灭。”
“而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