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的前三天,苏软桃在桃记总店设了 “答谢宴”,邀请朱雀街的街坊们来吃饭 —— 张老板、刘老板、李三,还有春杏和几个徒弟,满满当当坐了五桌,小馆里飘着药膳的香气,还有欢声笑语,像过年一样热闹。
“软桃姑娘,这是我给你做的喜糖,江南样式的,里面包了桂花馅,你尝尝。” 张老板提着个红布包,里面装着一颗颗糖,糖纸印着桃花,是他特意让绸缎铺的伙计印的。
苏软桃接过喜糖,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甜糯的味道混着桂花的清香,像回到了江南的秋天:“谢谢张老板,真好吃,比我在江南吃的还香。”
刘老板也笑着递过一罐茶叶:“这是我珍藏的明前龙井,大婚那天泡上,给客人尝尝,咱们桃记的喜宴,得有好茶配。”
“谢谢刘老板,” 软桃接过茶叶,“等大婚那天,您一定要来,咱们一起喝这茶。”
李三忙前忙后地端菜,额头上满是汗,却笑得格外开心:“姑娘,您做的当归羊肉汤我给大家盛好了,还有您新做的‘锦绣桃花酥’,大家都等着尝呢!”
软桃走到后厨,看到林阿妹、赵小莲和周虎正在帮忙 —— 阿妹在切菜,小莲在摆盘,周虎在烧火,动作比刚收徒时熟练多了。“姑娘,您看我摆的桃花酥,像不像真的桃花?” 小莲指着盘子里的酥点,上面用豆沙画了小小的桃花,精致得很。
“像,太像了!” 软桃笑着说,“你们进步真快,以后桃记就靠你们了。”
周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姑娘教得好,要是没有您,我现在还在京郊种地呢,哪能学会做药膳。”
喜宴开始后,苏软桃端着酒杯,走到每一桌前敬酒:“谢谢大家这几年的照顾,从桃记开业到现在,不管是食材告急,还是遇到麻烦,大家都帮我,我都记在心里。以后我虽然要去王府,但桃记还在,我会常回来看看,也希望大家还能常来桃记吃饭。”
“肯定来!” 李三第一个喊道,“就算姑娘去了王府,桃记还是咱们朱雀街的桃记,我还会帮姑娘看着,不让人捣乱!”
张老板也笑着说:“软桃姑娘,你放心,以后桃记要是有需要,我和老刘肯定帮忙,咱们朱雀街的街坊,就是一家人。”
席间,徒弟们还表演了 “药膳制作小演示”—— 赵小莲演示切菜,刀工又快又整齐;林阿妹演示辨食材,一眼就能看出春笋的好坏;周虎演示煮当归羊肉汤,火候控制得刚刚好,引来街坊们的阵阵掌声。
“没想到软桃姑娘的徒弟这么厉害,以后桃记肯定能越开越好!” 有街坊笑着说,“以后咱们朱雀街,不仅有王爷的王妃,还有厉害的药膳师傅,真是咱们的福气!”
软桃看着满馆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刚到京城时,这里还是陌生的街道,她连铺面都找不到,是萧璟渊帮她找了铺面,是街坊们帮她撑过了最难的日子,现在,她要结婚了,要去王府了,可朱雀街的温情,却一点都没少。
“大家快尝尝这道‘同心莲子羹’,” 软桃端着一碗羹,放在桌上,“这是我特意为今天做的,莲子成对,祝大家都能和和美美,也祝我和王爷,能永远同心。”
街坊们纷纷拿起勺子,尝着羹,赞不绝口:“好吃,甜而不腻,软桃姑娘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萧璟渊站在门口,看着里面热闹的景象,看着软桃笑着和街坊们聊天,眼底满是温柔。他没有进去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 —— 他知道,这里是软桃在京城的根,是她的家,就算她去了王府,这里的温情,也会一直陪着她。
喜宴快结束时,软桃站在小馆门口,看着街坊们陆续离开,张老板还回头说 “大婚那天我早点来帮忙”,刘老板说 “我帮你招呼客人”,李三说 “我帮你搬东西”,她的眼眶有点红,却笑着挥手:“谢谢大家,大婚那天见!”
萧璟渊走过来,轻轻握住她的手:“都安排好了?”
“嗯,” 软桃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有他们在,我觉得京城就是我的家,一点都不陌生了。”
“这里本来就是你的家,” 萧璟渊轻声说,“以后不管是王府,还是桃记,都是你的家,我会陪着你,守着这些温暖,守着你。”
夜色渐浓,桃记的灯笼还亮着,暖黄的光映着 “桃记小馆” 的木牌,映着两人并肩的身影。软桃知道,这场答谢宴不是结束,而是她和朱雀街街坊们情谊的延续 —— 就算她身份变了,就算她去了王府,这份温情,这份烟火气,也会一直都在,陪着她,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