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指向舆图上的几处标记,“洛阳周边矿产丰富,铁矿、铜矿、煤矿皆有分布。朕打算成立专门的矿务司,组织流民开采矿产。铁矿可铸造兵器、农具;铜矿可铸造钱币,解决市面上钱荒的问题;煤矿可用于冶炼、取暖 —— 这些都是能产生实实在在价值的产业。”
他看向魏征,语气诚恳:“魏大夫担心劳民伤财,是怕重蹈前隋帝杨广的覆辙。但其错在‘强征’,错在‘无度’,错在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朕的以工代赈,是‘雇佣’,是‘互利’—— 百姓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国家获得建设成果,还能通过矿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这不是亡国之举,而是强国之基!”
杨谅也补充道:“陛下说得对。晋阳府库的银两,与其放在那里闲置,不如拿出来流通。给流民发工钱,他们会用来买粮、买布、盖房,这些钱最终会流入商户、农户手中,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都会活跃起来。”
杨勇继续道:“朕还打算颁布新令,凡参与建设的流民,待工程结束后,可优先获得洛阳周边的土地,开垦耕种,三年免征赋税。如此一来,不仅能吸引更多流民参与建设,还能充实洛阳周边的人口,恢复农业生产 —— 这才是朕的目的!”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魏征站在原地,眉头紧锁,显然仍在思索。
他并非固执己见之人,只是对 “劳民伤财” 四个字极为敏感。
他二十岁之前做道士的时候,走南闯北,游历四方,见惯了苛政对百姓的摧残,因此他深知百姓疾苦。
所以他十分明白一个王朝要想长久下去,民心非常重要。
杨勇看着他,没有催促,只是平静地等待。
他理解,像魏征这样的臣子,一旦被说服,便会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
片刻后,魏征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所言,句句在理。以工代赈、开发矿产、安置流民,确是兼顾建设与民生的良策。臣之前只虑其一,不及其余,是臣见识短浅了。”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诚恳:“陛下能体恤民情,变‘强征’为‘雇佣’,变‘消耗’为‘创造’,实乃百姓之福,大隋之幸。臣收回之前的谏言,恳请陛下推行此策!”
杨勇脸上露出笑容,抬手道:“魏大夫能直言进谏,又能虚心纳谏,此乃国之幸事。朕准你参与监督以工代赈之事,若发现有克扣工钱、虐待流民者,可直接向朕禀报,无需避讳!”
“臣遵旨!” 魏征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他原本以为杨勇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会刚愎自用,想要一意孤行。
没曾想竟有如此远见和胸襟,能耐心解释,还能接纳不同意见 —— 这样的君主,和以往任何一个帝王都有所不同,或许真的能开创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房玄龄上前道:“陛下,既然议案已定,臣请即刻拟定以工代赈的细则,包括工钱标准、工程调度、矿产开发规划等,确保此事顺利推行。”
“准奏。” 杨勇点头,“玄龄总领其事,无忌、魏征协助,杨谅从晋阳调拨粮草、银两支援,务必让此事尽快落地。”
“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陆续退出,魏征却被杨勇留了下来。
“魏大夫,” 杨勇看着他,笑道,“今日朝堂之上,你直言不讳,朕很欣赏。迁都之事,关乎重大,朕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敢于直言的臣子,帮朕查漏补缺。”
魏征躬身道:“臣不敢当。陛下能容臣直言,已是臣之幸。臣今日才明白,陛下的迁都,并非为了奢华,而是为了天下安定。”
“天下安定,非一日之功。” 杨勇叹了口气,“洛阳只是起点。待河南安定,朕还要北伐窦建德,西平李渊、薛举,北拒突厥,南荡荆襄…… 这一路上,少不了劳民伤财的顾虑,更需要你这样的臣子时刻提醒朕,不可偏离正道。”
魏征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郑重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直言进谏,死而后已!”
杨勇点了点头,心中甚慰。
杨勇点头道:“好。玄龄,你负责协调各部搬迁事宜;王珪,你草拟一份迁都的诏书,明日昭告天下。”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对了,陛下!”魏征忽然想起一事,“王世充那逆贼,听说已经被押解到洛阳了?”
提到王世充,杨勇眼中的温和褪去,换上了一丝冷冽:“正是,明日三司会审,定他的罪。”
杨勇沉声道,“王世充弑君篡位,罪不容诛!”
微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杨勇眼中的决绝。
三日后,洛阳刑部大堂。
王世充穿着囚服,被铁链锁着,押跪在堂下。
他头发散乱,脸上布满了污垢,早已没了昔日郑王的威风。
堂上,刑部尚书虞世南、大理寺卿郑善果、御史大夫魏征三司并坐,房玄龄作为监审官,坐在侧席。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郡人。
虞世南出生于南朝陈,父亲早逝,他由叔父抚养长大。
灭陈后,虞世南以侍母为由留在建康,后在晋王杨广府中做王府学士。
杨广即位后,虞世南被授秘书郎一职,但因性格刚直不受重用,便将他留在了洛阳。
如今归顺了杨勇,担任刑部尚书一职。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出身官宦世家。
郑善果自幼丧父,由母亲崔氏抚养。
因父亲战死,他在9岁时袭爵 “开封县公”,随母亲在官舍生活。
母亲崔氏是一位有学识、重品行的女性,对他严格管教,常以父亲的忠烈事迹勉励其清廉为官,这对郑善果的成长影响深远。
郑善果成年后步入仕途,在隋朝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如沂州刺史、鲁郡太守等。
他为官勤勉,政绩显着,史载其 “在官有政绩,百姓怀之”,因清廉干练多次受到朝廷表彰。
杨广称帝后,郑善果被派到东都洛阳,辅佐杨侗。
洛阳被破后,杨勇因其精通法令,断案公正严谨,任命他为大理寺卿,掌管司法刑狱。
“王世充,你可知罪?”虞世南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