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最前方,一名身穿黑色铠甲的将领纵马来到杨勇身边。
只见他手持长枪,腰间挂着宝剑,英气勃发,身形挺拔,目光锐利,长相儒雅帅气,拱手道:“陛下,前面不远处,就是阌乡县地界了。”
此人正是李靖。
杨勇微微颔首,目光朝前方看了一眼,又看向李靖,开口问道:“李靖,咱们距离弘农还要多远?”
李靖从怀中掏出地图看了一眼,伸手指向南方:“陛下,从地图上看,阌乡县往南百里之外便是弘农县城。”
杨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说道:“嗯,知道了。弘农作为进入关中的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隋军一定会派重兵把守,你可知道防守弘农的是何人?”
李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道:“据探子回报,是前隋将军裴仁基。”
杨勇目光微微一闪,若有所思。
“哦?原来是他。”杨勇喃喃自语,他想起当年在长安时,曾与裴仁基有过数面之缘,对其印象颇为深刻。
裴仁基是当朝名将,武艺高强,治军严谨,是个极难对付的对手。
李靖看着杨勇,继续说道:“陛下,听说裴仁基手下有一员猛将,极其厉害,名字叫做裴行俨,是裴仁基之子。别看此子年岁不大,但据说他武艺超群,善使马槊,作战勇猛异常,有万夫不当之勇,连其父裴仁基都不是他的对手。曾一人一枪独斗瓦岗三员战将而不败,端的是勇猛无比。我们想要拿下弘农,必须要小心此人才是。”
裴行俨?
杨勇一听便来了兴趣。
其实,作为穿越者,杨勇对这个人了解还是挺多的。
在杨勇心目中,裴行俨属于这个时代的战力天花板之一了。
历史上的裴行俨随父裴仁基同瓦岗寨作战,失败后投奔瓦岗寨,成为李密麾下精锐内军骠骑之一。
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他常率骑兵冲锋,曾于邙山之战中力战突围,因功被李密封为上柱国。
裴行俨尤其擅长骑兵作战,其冲锋时如遇到流矢雨集,仍能奋勇向前,被李密称为“帐下第一猛将”。
史书上记载裴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杨勇脸上露出兴奋之色,哈哈一笑:“哦?竟有此等人物?那朕倒要看看,这裴行俨究竟有何不凡之处!李靖,传令下去,大军加速前进,争取早日抵达弘农,朕要亲自会会他!”
李靖立刻拱手道:“是,陛下!”
李靖得令后,转身大喝一声:“陛下传令,大军加速前进!”
身后的大军闻令,步伐立即变得加快了步伐。
整齐有序,气势如虹,朝着弘农方向进发。
弘农城头上,裴仁基、裴行俨与裴行方正领着三万隋军将士严阵以待。
裴仁基目光如炬,盯着远处的天空,嘴角露出一丝凝重:“大郎,杨勇率兵来犯,你怎么看?”
裴行俨哈哈一笑,撇了撇嘴:“父亲,管他什么杨勇,在我看来,都是插标卖首之徒。上次那几个瓦岗寨贼将,还不是被我一下给砸晕了?”
裴仁基闻言,微微一笑,目光中满是欣慰:“呵呵,我儿武艺比起为父来,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为父甚是欣慰。不过,杨勇不同于流寇,不可小觑,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站在一旁的裴行方摸了摸脑袋,也附和道:“父亲说得对,我也觉得不能轻敌。”
裴仁基转头看了裴行方一眼,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杨勇此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当年他平定吐谷浑,两次大败突厥,使得北方边境安定,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裴仁基心中,他一直觉得杨勇的威胁远大于瓦岗寨。
瓦岗寨之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训练和装备,战斗力有限。
而杨勇则不同,他率领的可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六万大军。
而且杨勇本人也是身经百战,极善用兵,是个极难对付的敌人。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登上城楼,单膝跪地,拱手道:“将军,敌军前锋已至阌乡县,离我城不足百里!”
裴仁基神色一凛,沉声道:“知道了,再探!”
“是!”斥候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裴仁基目光凝重,看着远处的天际,沉声道:“都下去好好准备吧!这一战,关乎我大郑生死存亡,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裴行俨与裴行方拱手应命:“遵命!”
其实,裴仁基早已下令坚壁清野,将弘农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所有村庄、粮仓等全部搬空,以此来防止敌军偷袭或者劫掠粮草。
他将城外的百姓全部迁入城中,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百姓,另一方面也让百姓们搬运守城物资,增加守城的力量。
两天后。
杨勇大军抵达弘农城下,开始安营扎寨。
六万大军,军容鼎盛,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气势恢宏,但城上守军却是毫无惧色,一个个弓箭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
杨勇骑着战马,手持长枪,站在大军最前方,目光冷冽地看着前方的弘农城。
弘农城高大坚固,城头上箭楼、瓮城一应俱全,易守难攻。
城头之上,隋军将士甲胄鲜明,旌旗招展,弓箭手、长枪手严阵以待。
杨勇打算先试试能不能劝说裴仁基投降。
杨勇觉得裴仁基父子都是良将,若是可以招降他们,那自己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弘农。
想到此处,杨勇催马向前,对着城上拱手高声道:“城上的可是裴仁基将军当面?故人杨勇有礼了!”
裴仁基听到声音后,靠近城墙往下看去。
他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杨勇,冷笑道:“杨勇,你我虽是故人,但如今各为其主,不必多礼,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杨勇眯了下眼,朗声道:“既然如此,朕就直说好了。裴将军,朕念在以往的情分,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开城投降,朕可以既往不咎。”
裴仁基哈哈一笑,声若洪钟:“杨勇,休要在此信口雌黄!这天下乃是有德者居之,郑王乃是天命所归,你若是识时务的话,还是早早投降,本将可以保你不死!”
杨勇闻言,不由得冷笑一声:“王世充乃是杀害忠良,谋朝篡位的逆贼,人神共愤,人人得而诛之!现如今,朕身为大隋天子,兴兵前来讨伐此等逆贼,尔等身为隋臣,不思报国,却投靠此等篡逆之辈,是何道理?朕劝你还是速速打开城门献城投降,早些弃暗投明,归顺大隋,朕定不会亏待你等!”
裴仁基神色一沉,手中长剑向前一指,厉声道:“休要再白费口舌了!我等深受郑王大恩,绝不会背叛郑王!你若有本事,便来攻城,我定叫你有来无回!”
杨勇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哼!真是冥顽不灵!朕好言相劝,你却如此不知好歹!既然你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说到此处,杨勇大手一挥,厉声大喝:“三军将士听令,开始攻城!先入城者,赏千金,封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