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府大厅,魏征躬身说道:“殿下,其实赵大人也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还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
杨谅高兴之余,当即吩咐道:“来人!准备酒席,本王要宴请魏大人!”
魏征闻言,急忙起身拱手道:“多谢汉王殿下,魏征不胜荣幸。”
酒宴很快便准备好。
酒宴之上,杨谅举起酒杯,对着魏征说道:“魏大人,来,本王敬你一杯,愿我们合作顺利,早日击退刘武周与突厥的联军!请!”
魏征也端起酒杯,一脸笑意地说道:“多谢汉王殿下!请!”
……
过了一日,赵信也收到了魏征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
他看罢,微微点头,对麾下将领说道:“诸位,魏征已经成功说服杨谅联手,我们即刻动身,前往太原,与汉王殿下会合,共同对抗刘武周!张涯,你要时刻注意河东附近的动向!”
“诺!”众将拱手领命。
“大军出发!”当天,赵信和伍云召等人,率领三万河东军前往太原。
……
太原城中,一处院落。
“娘,你吃这个,这个好吃。”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拿着一块桃酥对着一个女子说道。
“俨儿,最近有没有认真听两位李叔叔、房先生和王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学武?”女子声音轻柔,长相绝美。
虽然已经是十几岁少年的母亲,但岁月似乎对她极为宽容,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腰肢纤细,身段看起来宛若少女一般。一举一动,皆显露出大家闺秀的气质,端庄而优雅。
“孩儿每天都有好好读书学武,娘,你放心吧。”少年点头说道。
女子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伸手轻轻摸了摸少年的头。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急匆匆跑了进来,神色紧张地说道:“夫人,不好了,刘武周的大军朝着太原而来,如今太原危在旦夕!”
女子闻言,微微皱眉,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轻声说道:“该来的总会来,不用惊慌。”
丫鬟一脸焦急:“可是夫人,万一……”
“没有万一。”
女子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汉王殿下和诸位将军会守护我们,太原城,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说话间,女子已经站起身来,神色从容地吩咐道:“小桃,让王喜总管去请房先生、王先生、李安、李靖将军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是,夫人。”
被叫做小桃的丫鬟连忙应声,转身匆匆而去。
女子看着小桃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了一眼正在吃桃酥的儿子,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
杨俨见状,放下手中的桃酥,握住女子的手,一脸坚定地说道:“娘,你不要担心,有孩儿在,一定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这对母子,正是前太子杨勇的王妃云韵和儿子杨俨!
杨勇失踪之后,云韵多次派人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
没过多久,杨广便成为太子,他觊觎云韵的美色已久,想要占为己有。
好在房玄龄、王珪及时提醒云韵东宫不宜久留。
云韵向独孤皇后禀告,以去汉王杨谅的王府访亲为由,带着杨俨出了宫。
房玄龄、王珪、李安等一路护送至太原,并在太原落脚。
等杨广反应过来的时候,云韵娘儿俩已经到达太原,他也不好再下手,只能就此作罢。
没过多久,房玄龄、王珪、李安、李靖便匆匆赶来。
“见过夫人。”四人拱手行礼。
云韵微微点头,示意四人落座,将丫鬟小桃所说之事告知四人。
房玄龄沉吟道:“此事我等已经知晓,夫人不用担心,有汉王殿下在,刘武周想要攻破太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王珪也附和道:“是啊,汉王殿下还请来了河东郡赵信前来助阵,赵信勇武,麾下更是猛将如云,有他相助,刘武周不足为虑!”
李安说道:“夫人无须担心,属下会护您周全的。”
云韵听后,微微点头,但脸上的忧虑之色并未完全消散。
她轻声说道:“希望如此吧,只是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李靖安慰道:“夫人不必过于担忧,乱世总会安定,夫人宽心便是。”
云韵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
云韵一直带着儿子没有改嫁。
汉王杨谅这几年对这对孤儿寡母颇为照顾,让汉王妃和她们多走动。
杨谅曾多次邀请房玄龄几人加入他的麾下。
可他们对于杨勇并没有死心,始终认为杨勇还活着,便多次拒绝了杨谅相邀。
李靖曾多次告诉云韵,赵信与杨勇极为相似,但云韵并没有见过赵信,只当李靖是为了安慰她。
毕竟,世上之人千千万,长相相似之人也并非没有。
也许,只是巧合罢了。
云韵不知道的是,有时候,巧合往往就是命运的安排。
……
就在云韵担忧太原安危的同时,赵信也带着大军来到了太原城外。
杨谅早已得到消息,亲自带人前来迎接。
“哈哈,子渊(赵信字)终于来了,本王可是望眼欲穿呐!”
赵信翻身下马,拱手行礼:“见过汉王殿下。”
“子渊不必多礼!”
杨谅伸手扶起赵信,可是当他看到赵信面容的那一刻,不由得一愣。
起初他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了,并未多想。
但下一刻,他的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个人来,那正是他的兄长杨勇!
兄长不是死了吗?
怎么……
杨谅心中一阵激动,险些没有忍住问出来,但想到什么,又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激动,试探的问道:
“子渊,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赵信有些一头雾水,摸不清杨谅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如实说道:“汉王殿下,下官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
杨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嗯,应该是本王记错了。”
说罢,又仔细的打量了赵信几眼,这才大笑道:“呵呵,子渊与本王的一位旧识颇为相像,倒是让本王有些恍惚了。”
赵信也没有多想,认为只是巧合罢了,毕竟世界上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