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阵营划分已然明朗,如同两军对垒,肃杀之气弥漫在每一次廷议的空气中。林弈深知,面对盘根错节的守旧同盟,全面出击只会分散力量,陷入四面受敌的窘境。他必须选择一个突破口,一个既能动摇旧势力根基,又能彰显改革决心,同时相对容易见到成效的领域。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中兴十策》的第一条——经济改革,尤其是其中最为尖锐的“官绅一体纳粮”与“一条鞭法”上。这是旧贵族和官僚集团特权的直接体现,也是地方豪强赖以生存的命脉,触动这里,无异于直捣黄龙,必然引发最激烈的反扑。但同样,若能在此打开局面,其象征意义和对国库的实际裨益,都将是无与伦比的。
他没有急于在全国推行,而是选择了赋税重地、同时也是官绅势力盘根错节的江南东道作为试点。政事堂的公文以最快的速度发出,明确要求江南东道所辖各州府,即刻开始清丈田亩,造册登记,无论官民勋贵,田产一律纳入征税范围,并准备于下一季开始,试行“一条鞭法”,赋役折银,统一征收。
这道政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守旧同盟积蓄已久的怒火!
朝堂之上,攻讦如潮。
“陛下!万万不可啊!”率先发难的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他是陈国公的门生,声音激愤,几乎要冲破殿宇,“林相此议,名为均平赋税,实为盘剥士绅,与民争利!江南士绅,乃国家柱石,世代忠良,岂可等同于升斗小民,课以重税?此令一行,必致士林寒心,江南动荡!请陛下立废此令,严惩妄言变法之人!”
紧接着,户部的一位侍郎(杨阁老心腹)出列,手持算盘和账册,看似公允地奏道:“陛下,林相之心或可嘉,然此举恐适得其反!江南赋税,牵一发而动全身。骤然改制,清丈田亩,必然耗时日久,其间胥吏若借此扰民,恐生民变!且官绅一体纳粮,看似公平,然执行起来,阻力重重,若因此导致江南今年税银大幅亏空,国库何以维系?臣恐林相少年气盛,不谙世事,徒惹祸端啊!”
“臣附议!”
“臣亦附议!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弹劾、质疑、警告的奏对之声此起彼伏,几乎将林弈淹没。他们扣过来的帽子一个比一个大,从“动摇国本”到“引发民变”,再到“危及国库”,试图从各个角度将这场改革扼杀在摇篮里。
林弈立于班中,面沉如水。对于这些攻击,他早有预料。待反对声浪稍歇,他才缓缓出列,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力:
“陛下,诸位同僚所言,无非‘士绅寒心’、‘江南动荡’、‘国库亏空’三者。臣,有本奏。”
他目光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官员,语气转冷:“其一,所谓士绅寒心。臣试问,士绅所食所衣,何而来?非朝廷俸禄,乃百姓膏血!享民之奉,纳应缴之税,何来寒心之说?若因纳粮便寒心,如此之‘心’,不寒也罢!此等只知索取、不愿担当之辈,岂堪为‘国家柱石’?”
“其二,所谓江南动荡。”林弈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清丈田亩,明晰产权,按律征税,乃朝廷本分,何来动荡?若有不法胥吏借此扰民,该当严惩胥吏,而非因噎废食,废弃良法!至于民变……呵呵,臣只闻加赋易致民变,未闻均平赋税、减轻小民负担亦会致民变!若真有动荡,恐怕非因新政,而是因某些人特权被夺,心有不甘,暗中煽动吧!”
他这话几乎是指着鼻子骂那些反对者才是动荡的根源,让不少人脸色涨红。
“其三,所谓国库亏空。”林弈最后看向那位户部侍郎,“大人担忧税银亏空,殊不知,正是现行税制不清,官绅隐匿田产,逃避税赋,才导致国库常年空虚!‘一条鞭法’、‘官绅一体纳粮’,正是为了堵住漏洞,开源节流!短期或有阵痛,长远来看,必能使国库丰盈,何来亏空之虑?大人身为户部堂官,不思开源之道,反惧改革之艰,是何道理?”
他一番话,逻辑清晰,言辞犀利,将对方的论点一一驳斥,竟让那些反对者一时语塞。
龙椅上的老皇帝,微闭着眼睛,仿佛在养神,但紧握龙椅扶手的手指,显示他正仔细聆听着双方的每一句交锋。
然而,朝堂上的唇枪舌剑,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较量,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江南。
守旧同盟在朝堂上未能阻止政令的发出,便迅速将指令传达到了江南。以陈国公家族、杨阁老门生故旧为首的地方官员、世家大族,开始了默契而顽强的消极对抗。
阳奉阴违,拖延怠工。 清丈田亩的队伍派下去了,却处处受阻。不是遭遇当地乡绅的“热情款待”和软磨硬泡,就是被以“田契遗失需补办”、“族产划分有争议”等各种理由无限期拖延。负责清丈的官员,不是被收买,就是被孤立,工作进展极其缓慢。
最关键的一招,如期而至——拖欠税款。 以往,江南各州府上缴国库的夏税秋粮,虽也有拖延,但大体能在期限内完成。然而,在新政试点诏令下达后,到了该解送税银的时候,江南东道所属的十几个富庶州府,竟然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规模的税款拖欠!
理由五花八门:有的声称因清丈田亩引发民怨,百姓抗税;有的上报遭遇“罕见”天灾,收成锐减;更有甚者,直接言明因推行新政,官绅抵触情绪强烈,税吏无法开展工作……
一道道请求延缓缴税或减免税赋的奏报,如同雪片般飞向户部,飞向政事堂,飞向皇帝的御案。
这一手极其毒辣。你不是要改革吗?不是要充盈国库吗?我现在连原有的税款都收不上来!看你如何向皇帝交代,如何维持朝廷的运转!一旦朝廷因缺钱而出现动荡,比如边军缺饷,官员欠俸,那么所有的矛头都会指向林弈和他那“祸国殃民”的新政!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之上,守旧派官员们虽然表面上依旧忧心忡忡,但眼底深处,无不闪过一丝得意和冷笑。陈国公甚至在一次私宴上,对着心腹放言:“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我看他这新政,能撑到几时!等着吧,用不了多久,陛下就得亲自下旨,废了这乱命!”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重重地压在了林弈的肩上。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这位年轻的宰相,将如何应对这来自地方、直指要害的凌厉一击。是退缩妥协,还是……有更凌厉的后手?
第一回合的经济战,守旧同盟已亮出了他们的獠牙。而林弈的反击,即将开始。这不仅仅关乎江南一地的赋税,更关乎整个改革事业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