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谷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战争本身更加深远。当战场初步打扫完毕,伤亡得以安置,俘虏被严密看管起来后,一种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支刚刚经历了地狱与天堂的军队中,悄然发生,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最普通的士卒身上。
当林弈行走在临时搭建的伤兵营中时,所有能动的伤员,无论伤势多重,都会挣扎着试图起身,用他们所能做出的最庄重的姿态——或艰难地抱拳,或努力挺直脊梁,目光灼热地注视着他们的统帅。那些无法动弹的重伤员,则会将目光紧紧追随他的身影,眼中没有了面对伤残和死亡的恐惧,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感激与崇敬。
“将军……”一个被削断了手臂的年轻士卒,脸色苍白如纸,看到林弈走近,嘴唇哆嗦着,努力想说出感谢的话,却因虚弱和激动而难以成言。
林弈在他身边停下,俯身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口包扎情况,对旁边的医官低声嘱咐了几句。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空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士卒那仅存的、紧紧攥着的左手。
那士卒的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不是出于疼痛,而是出于一种被至高无上者关怀的、受宠若惊的巨大激动。他死死咬着嘴唇,用尽全身力气点了点头,那眼神仿佛在说:愿为将军效死!
类似的情景,在营中各处上演。林弈不再仅仅是一位“将军”,一位“上官”,他成为了这支军队的魂,是带领他们从必死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并将荣耀与胜利带给他们的——神!
他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甚至是超额地执行。当他下令轻伤员协助加固新的营防时,许多本该卧床休息的士卒也偷偷加入了劳作的行列。当他要求各部清点军械、整顿建制时,效率之高、态度之严谨,远超平时,甚至超过了皇帝谕旨下达时的情形。没有人监督,没有人催促,只因为这是“林将军”的命令。
这种威望,同样渗透到了中高层将领之中。
曾经对林弈年轻资浅抱有疑虑,或是在靖安公麾下各有山头的老将们,如今面对林弈时,态度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孙懋老将军在向林弈汇报粮草清点情况时,会不自觉地微微躬身,语气带着发自内心的敬重,而非仅仅出于上下级的礼节。他私下里对刘都尉感叹:“老夫戎马半生,从未见过如此人物!用兵如神,身先士卒,更难得的是这份战后安民(兵)定乱的心智……此非池中之物,乃真龙也!能追随其麾下,是吾辈之幸!”
刘都尉等一批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林弈倚重的将领,更是成了林弈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聚集在林弈身边,不再是简单地听令行事,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完成林弈的战略意图,如何能为这支“林”字旗号的军队贡献更多力量。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生死、共享无上荣光而形成的、坚不可摧的核心团体,正在自然形成。
一次军事会议上,林弈提出要精简整编部队,将被打残的建制合并,选拔有功将士充任军官。这本是容易引发原有势力反弹的敏感举措。然而,当林弈将方案提出后,帐内竟无一人反对,所有将领都表示无条件支持,甚至主动献计献策,愿意将自己麾下的精锐调拨出来充实新编队伍。
原因无他,所有人都明白,这支军队之所以还能存在,还能获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全靠台上那位年轻的统帅。他的意志,就是这支军队最高的意志。他的决定,必然是最正确、最有利于这支军队的决定。反对他?那无异于自绝于这支拥有着无上荣光和凝聚力的集体。
这种“军心所向”,最极致的体现,发生在一件小事上。
朝廷的封赏圣旨和兵部关于军队整编的文书,在捷报发出十数日后,终于由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北疆大营。
宣旨太监当着众将的面,抑扬顿挫地宣读了对林弈及其麾下将士的封赏。林弈晋爵县侯,授镇北将军(虽是临时,但权柄极重),总领北疆一切军政事务。其余将领也各有升赏,士卒则厚加抚恤,大赏三军。
圣旨宣读完毕,众将跪谢天恩,气氛庄重。
然而,当宣旨太监又拿出兵部文书,准备传达朝廷关于部队调动、将领轮换的一些具体安排时,林弈尚未开口,下首的孙懋老将军却突然出声,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天使容禀。北疆新定,蛮族虽遭重创,然残余未清,百废待兴。林侯爷深孚众望,熟悉边情,军中上下,唯侯爷之命是从。兵部文书所涉事宜,关乎北疆安危,老臣以为,还需由林侯爷根据当下情势,斟酌办理为宜。”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朝廷的封赏我们收了,感谢陛下。但具体的军队指挥和人事安排,对不起,这里只听林弈的。兵部的文书?可以先放一放。
那宣旨太监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地方将领竟敢如此公然“曲解”中枢命令?他刚要开口训斥,却见帐内所有将领,包括那些刚刚受了朝廷封赏的将领,都目光平静地看着他,那眼神中没有丝毫犹豫和惶恐,只有一种坚定的支持,只持孙懋所说的话。
太监到嘴边的话,生生咽了回去。他感受到了那股无形的、却又沉重如山的压力——那是数万虎狼之师凝聚在一起的意志,而这份意志,只汇聚于一人之身:林弈。
林弈自始至终,没有对孙懋的话表示赞同或反对,他甚至没有去看那兵部文书一眼。他只是淡淡地对宣旨太监说道:“有劳天使。北疆军务繁杂,本侯还需与诸位将军详细商议。请天使先行回驿馆休息,封赏事宜,本侯会妥善安排。”
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太监诺诺而退。
帐内,重归平静。众将看向林弈的目光,更加炽热。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军队,真正地、彻底地,只姓“林”了。这不是通过权谋算计夺来的,也不是凭借朝廷任命得来的,而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由无数将士用生命和信任共同铸就的,是人心所向,是军魂所系!
林弈的目光扫过帐下一张张忠诚而坚定的面孔,心中了然。
军权在握,且是人心所向的“活”的军权。这,才是他立足乱世、实现抱负最坚实的根基。
北疆大营的帅旗之上,“林”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阳光照射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一个属于军神林弈的时代,已经真正到来。而这支对他奉若神明、令行禁止的百战雄师,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斩开前路上的一切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