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2号”核心架构的突破,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整个芯片项目部士气大振。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翻过了一道关键的山梁,前方还有更漫长、更枯燥、也更考验耐心的详细设计与实现阶段。项目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同时也伴随着极度的精神紧绷。
陈深领导的架构团队,开始将高层级的框图转化为精确的、可供后续设计团队实施的寄存器传输级(RtL)代码。这需要将每一个功能模块的行为,用硬件描述语言精确地定义出来,确保逻辑功能的正确无误。这个过程极其繁琐,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后续流片的彻底失败。团队实行了严格的代码审查和交叉验证制度,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满屏的代码和波形图,反复推敲、仿真、调试。
“这里有一个状态机的条件判断可能不完整,在极端情况下会产生死锁!”
“内存控制器的仲裁逻辑需要优化,否则在高负载下带宽利用率上不去!”
“加密小核的流水线停顿周期还可以再减少两个时钟!”
诸如此类的技术讨论和问题排查,成为了每天的常态。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参考书籍和数据手册,白板上画满了擦掉又重画的时序图。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加班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林渊确保后勤保障到位,但同时也严格控制着进度,避免团队因过度疲劳而出现低级错误。
赵青的算法团队则与陈深团队紧密配合,他们将加密协议中那些被确定为最耗时的核心操作,进一步细化成具体的硬件微指令,并编写相应的测试向量,用于验证硬件实现的正确性。软件与硬件的协同设计,在这一阶段达到了空前的紧密程度。
与此同时,来自主管部门的那份“合规摸底”的征求意见函,在“星火无限”提交了经过精心准备、既展现配合态度又巧妙保护了核心机密的回复后,暂时没有了下文。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激起涟漪后便沉入水底,水面恢复了平静。但这种平静,反而让林渊感到一丝不安。他深知,辰光科技绝不会轻易罢休,暂时的沉寂,可能意味着在酝酿更大的风暴。
果然,几周后,风暴的征兆开始显现。这一次,不再是直接的攻击,而是更为隐蔽的市场挤压。
先是几家之前与“星火无限”接触过、对搭载“磐石1号”工程样品的NAS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潜在客户,陆续以各种理由推迟了进一步的测试计划,语气变得含糊其辞。随后,一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委婉地表示,由于“上游供应商的政策调整”,原定引入“星火”产品的计划需要“暂缓”。
周敏通过多方打听,反馈回来一个令人警惕的信息:辰光科技正在向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施加压力,暗示如果与“星火”这类“技术路线不成熟、可能存在合规风险”的公司合作,可能会影响他们与辰光科技未来的合作优先级。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策略,旨在切断“星火”产品未来可能的市场出口。
“他们是想在我们产品真正上市前,就扼杀我们的市场空间。”周敏向林渊汇报时,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林渊听完,沉默了片刻。这种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的排他性挤压,取证困难,但杀伤力极大。正面冲突并非上策。
“我们的应对策略是‘聚焦’和‘穿透’。”林渊迅速做出了判断,“暂时放弃与大型渠道商的纠缠,避免正面冲突。将有限的营销资源,全部集中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有极致要求、且决策相对独立的高价值客户身上,比如顶尖的科研机构、部分对隐私极度敏感的外资金融机构驻华办事处等。用我们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实现单点突破,打造标杆案例。只要有几个关键客户用出了口碑,辰光制造的壁垒就会出现裂缝。”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将目前的市场挤压情况,作为辰光科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证据,整理成材料,通过‘国创投’的渠道再次向上反映。这不只是我们一家公司的事,关乎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市场端的风波暂时被引向更精准的赛道,而芯片项目部则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磐石2号”的RtL代码设计终于全部完成!
但这远非终点,甚至可以说是另一个更严峻挑战的开始:后端物理设计。这个阶段要将RtL代码转换成实际的晶体管电路布局,并确保其满足时序、功耗、面积等所有物理约束。这被誉为芯片设计中最“脏”最“累”的活,充满了无数细节的折磨。
负责后端设计的团队,开始了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日夜不休的搏斗。布局、布线、时钟树综合、时序分析、功耗分析……每一步都可能遇到成千上万的违规(Violation),需要反复迭代优化。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端设计的质量。
那段时间,项目部里最常听到的就是后端工程师的哀嚎和与工具“搏斗”的键盘敲击声。陈深和几位架构师也需要随时待命,协助分析并解决后端反馈上来的各种与架构相关的性能瓶颈问题。
就在这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滑入了2016年的春天。校园里的樱花再次绽放,但林渊和他的团队却无暇欣赏。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正处在决战的前夜。“磐石2号”能否成功,在此一举。
一天深夜,林渊巡视项目部时,发现后端团队的主管还盯着满屏的布线图,眼睛布满血丝。林渊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地去自动售货机买了几罐功能饮料,轻轻放在他的桌角。
主管抬起头,看到林渊,疲惫地笑了笑:“林总,快了,最难的几个时序路径马上就收敛了。”
林渊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他们都在等待,等待那颗承载着所有人希望与汗水的芯片,迎来破晓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