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印舒等多久,其他人就已经在接到通知后赶了过来。
印舒也没有废话,只是拿出了之前那位夫人相中的图样,递给几个负责最后组装绒条的人。
“你们先看图样,然后将这个绣样转成绒花的图样。”
随后她又看向剩余的几个人。
“你们这会儿也看到绣样了。根据你们的经验,现在去选好绣线。”
那些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阵,很快就各自散开去寻找自己认为需要的颜色丝线。
确认无误后,她们就将丝线交给了梳绒的人。
各自回了她们自己的工作间。
没错,她们现在每个岗位都在不同的房间里。
负责梳绒的人拿到丝线后,将各色丝线固定住,就开始认真工作。
印舒走在她们的身后,低声指导着她们动作间的不足。
随着印舒的指导,这些负责梳绒的人的动作越来越自然流畅,梳出来的丝绒看着也越来越自然。
人多力量大,很快,梳绒完毕,在印舒点头确认了她们的判定后,梳绒的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纷纷露出了笑意。
这个时候,外面也有伙计再次将各色丝线送了进来。负责梳绒的女人们也没有多问,再次拿起梳子忙碌了起来。
而印舒这会儿已经到了负责排绒工作这边的房间里。
负责排绒的人这会儿已经拿到了丝线,根据刚才打尖那边的人提供的绒条信息开始排绒。
将绒线一排排固定好,剪下来后,这些排好的绒线就被送到了勾条的女工们的房间中。
拿到了这些已经排好绒的半成品绒条,负责勾条的女工们手指翻动,很快一根根绒条就出现在了她们的手中。
在得到印舒的点头后,这些绒条则被送入到了另一个小的房间中。
这个房间中坐着不少的半大孩子——这些,都是印舒专门从慈幼院那边喊过来的。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十岁-十五岁之间,在慈幼院里算是大人,可到了外面去找工,又没有地方愿意收留他们。
所以平日里这些孩子都是去码头等着,然后结伴一起完成一些搬运工作。
所以印舒干脆就让他们来了这里。
在这个房间中,有很多的木架子以及木棍。
这些孩子的任务,就是将那些勾条完成的绒条缠绕在那些木棍上后,将木棍放在木架上,并写上日期与责任人的名字。
这些绒条在打尖之前,还需要进行预定型。不然之后绒条就会回缩。
到那时,绒条变形,连带着整个绒花制品也会跟着变形塌缩。
这一步,印舒没有告诉其他人。
这毕竟也算是她的一个小秘诀。
当然,这样的定型还不是全部。
在这些时间,印舒还特意制作了一种定型液。
这种定型液是专门为了绒条制作,将定型液均匀刷在绒条上后,绒条的颜色不仅会变得更加光鲜亮丽,绒条的立体骨骼感也会更加的明显。
在这种定型液中,印舒加入了磨的极细的云母粉,再用极细的木薯粉按照比例混合,之后再加入少量煮过薄荷的薄荷水。
将这种浆液调成极稀的浆液后,定型液,也就完成了。
云母粉是微小的片状结构,在附着在绒条上之后,不仅能在丝绒纤维间形成物理支撑,增加蓬松感和骨架,更能在光照下产生极细微的润泽光感。
而木薯粉粉浆调的极稀,所以透明度也非常的高。在干了之后,完全能达到无色透明的程度。
至于加入薄荷水,则是因为薄荷不仅闻着味道清新,更是能够防虫防蛀。
那些从慈幼院过来的孩子们在将绒条缠绕摆放好后,就需要净手凝神,每人端着一个小碗,用刷子蘸着那些浆液,一点点将浆液均匀刷在那些绒条上。
等到绒条彻底阴干,绒条也就定型完成。
这样之后打尖传花的人才能根据花样的需要来这边提取相关的绒条。
负责最后组装与打尖的人还在确认最后的图样,时间还完全来得及。
至于前面梳绒与勾条的人,她们之后制作的绒条会被制作成更多款式的绒花首饰与摆件,之后摆放在绣庄的货架上进行展示与售卖。
到了这一步,绣庄这边关于绒花的摊子才算是正式搭建完成。
一直等到下午,组装那边终于确定下图样,在与打尖传花这边的人沟通好后,她们也确定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绒条。
很快,就有小女孩脚步轻巧无声地端着挑选好的绒条送到了打尖传花这些人的手上。
她们拿起剪刀与绒条,在心中确认了一番后,就没有任何迟疑地开始动起了剪刀。
这个时候印舒都是没有吭声的,一直等到她们停手,印舒才会轻声开口指点几句。
如果有人出现了失误,印舒也会接过剪刀,一边指点对方一边对那根绒条进行修补。
这边修剪完成,那边组装的人就会将工作接过去。
因为人多,所以速度自然提升了不少。看着她们小心却又熟练的动作,印舒终于放下心来。
将这边的事情放下后,她拿出另一张花样留下,叮嘱了几句后,就不再在这边停留。
准备明日再过来验收成果的印舒坐上马车,就开始考虑这边的事情。
对于印舒来说,将这边的绒花摊子铺开后,在镇上这边的事情就不多了。
印舒,有点想回宋家村看看了。
这般想着,印舒忽然好像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走进药铺里。
那人,好像是慈幼院里的一个女人?
印舒记得她曾经看到这个女人在河边浆洗衣物。
她进药铺,是生病了?
但是很快印舒就看着她提着几个药包出了药铺。
很明显,这女人就是去抓药,并不是看病。
如果要看病,大夫诊脉就要好一阵,再加上问诊,那需要的时间更长。
时间这么短,明显就是这女人只是在药铺抓了药。
或许是慈幼院里有人生病了,因为之前就有药方?
这般猜测着,印舒直接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第二天,印舒再次去绣庄时,就看到了两支制作好的绒花步摇。
仔细检查了一番,印舒满意地将两支步摇装进锦盒中,又去看了一下那些人,确认她们每天都在进步中后,这才带着两个锦盒回了小院中。
这一次,宋纶没等到傍晚,午后刚过不久就回到了小院中。
见到印舒,他没有意外,只是笑眯眯开口。
“娘子,我这边已经完成了学业,夫子准备回村里去安心复习。”
本来还想开口问他要不要一起回村子的印舒有些无奈。
“我都还没问呢,你怎么就跟早就猜到了一样呢?”
挑了挑眉,宋纶心情很是愉快。
“这就是心有灵犀啊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