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文件保存完,手指在回车键上多按了一下,像是要把这口气彻底落定。他没动身子,顺手点开后台数据面板,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事情做完先不走,看看系统有没有“反话”要说。
屏幕右下角跳出一条提醒:客户咨询词频更新完成。他点了进去,热词图谱自动展开。最近三天,“包安装”三个字跳得格外高,紧跟着是“全屋换新套餐”“限时八折”。这些词本身不稀奇,但出现在不同客户嘴里时,用的句式几乎一模一样,连标点都像复制粘贴过的。
他皱了下眉,调出五条原始对话记录。第一位是做社区维修的老李,问:“你们那个全包价是不是不如某某玻璃家划算?”第二位是刚接了小餐馆装修的陈姐,说:“朋友推荐了个牌子,说是现在搞活动,玻璃加安装一口价。”第三条、第四条……全都提到了同一家品牌,方案细节也惊人一致。
“这么巧?”他低声说了句,又不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在等谁回应。
他转头看了眼王姐的工位,人不在,椅子还温着,桌上留着半杯凉茶和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下午联系的三家客户都说收到促销短信,发我截图了。”字迹潦草,但重点圈了出来。
他把那几张截图调出来,一一比对。三家不同公司,宣传页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可核心内容却像商量好似的:同样尺寸的钢化玻璃,同样包含测量安装,价格清一色打了八二折,活动期限都是七天,起止时间分秒不差。
他往后靠了靠,手指敲着桌面。市场里拼价格不稀罕,可三家主要对手在同一时间推出结构雷同的套餐,还精准投送到同一波客户手机上,这就不是竞争,是合奏。
他又打开销售日志,拉出过去十天的报价变动记录。果然,三天前,这三家公司先后调整了标准产品报价,降幅集中在8%到10%之间,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只有十七个小时。更巧的是,每一家降价后第二天,都有客户主动提到“别家更便宜”。
“这不是打擂台,是搭台唱戏。”他喃喃道。
正说着,老陈从技术区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系统刚抓到一组异常访问。”他把屏幕递过去,“有三个外部Ip,连续两天高频查询咱们的公开报价单,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查完就走。”
“查得这么快,不是真想买。”刘好仃接过平板,眯眼看了看来源地,“都在本市,一个在南山,两个在龙岗,正好是他们三家分公司注册地。”
老陈点头:“我已经让后台做了标记,下次再进来看价,直接推定制方案上去,至少让他们觉得咱们反应快。”
刘好仃没说话,把数据表切到历史对比模式,三条价格曲线并排铺开。原本各有起伏的走势,在三天前突然同步下行,像被同一根线拉着往下拽。他放大时间节点,发现其中两家公司在降价前二十四小时,内部通讯系统有过一次密集通话记录——这个数据来自客户反馈时无意中透露的员工聊天内容。
“王姐!”他抬高声音。
王姐端着饭盒从茶水间回来,听见喊声赶紧走过来。“怎么了?”
“你下午联系的那几个客户,除了说便宜,还提过别的没有?比如服务承诺、售后保障?”
她放下饭盒,扒拉了一口米饭:“提了。都说‘人家保证三年内免费换新’‘施工队是总部直派’‘签合同当天就能上门’。听着挺靠谱,但我问他们要合同样本,没人能给。”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指着屏幕,“正常促销,卖的是货。可这回,他们在卖一套完整的‘承诺’。而且步调一致,话术统一,连不能提供的东西都一样。”
王姐咽下嘴里的饭,眉头拧了起来:“你是说……他们串通好了?”
“不是串通,是试探。”他摇头,“真要结盟,不会这么急着露脸。这更像是集体试水,看市场反应。要是咱们这边一乱,他们立马就能扩大战果。”
老陈插话:“那我们现在要不要调价?或者推个对抗性套餐?”
“不急。”刘好仃摆手,“现在动手,等于承认怕了。而且我们不清楚他们是临时联手,还是背后有更深的合作。贸然应战,容易踩坑。”
王姐点点头:“可也不能装看不见啊。已经有客户开始犹豫了,再拖几天,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信任又要打折。”
办公室安静了一瞬。窗外的风把窗帘吹得轻轻晃动,远处车间传来一阵短暂的机器轰鸣,又很快平息。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主显示屏前,把几组数据重新整理成一张综合图表。客户提及频次、竞品价格变动、外部访问轨迹、话术一致性评分……所有线索并列排开,像一张正在拼合的拼图。
“以前咱们愁的是没人理。”他看着屏幕说,“现在有人特意跑来盯着咱们看,还组团看,说明咱们做的事,让人坐不住了。”
王姐笑了下:“这话听着像安慰,可我咋觉得有点瘆得慌?”
“本来就是好事变出来的麻烦。”老陈也凑近了些,“就像小孩长大了,旧衣服穿不下,总得面对新气候。”
刘好仃转身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市场动态异动研判”。下面画了个三角,分别标上“价格同步”“话术趋同”“行动协同”。
“这不是普通的促销潮。”他说,“是有人想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把我们的客户心智搅乱。下一步,恐怕不只是降价那么简单。”
王姐把饭盒盖扣上,认真起来:“那咱们怎么办?等他们出招?”
“不。”他摇头,“我们要比他们更快看清局面。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反击,是确认这股风到底是阵风,还是季风。”
老陈问:“需要我调更多数据吗?”
“把过去一个月所有被提及的竞品信息都抓一遍,重点看有没有其他区域也开始出现类似动作。另外,把咱们成长档案里那些高活跃客户的近期互动再筛一遍,看看有没有人已经悄悄换了供应商。”
王姐立刻掏出手机:“我现在就去回访两个老客户,借口做个满意度调查。”
“行。”刘好仃点头,“记住,别提竞争对手,只问他们最近使用体验有没有变化,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选择。”
两人各自回到座位,键盘声很快响成一片。刘好仃站在原地没动,目光停留在白板上的那个三角上。他知道,一场看不见的较量已经开始,而真正的胜负,往往不在价格表上,而在人心的细微动摇之间。
他走回工位,打开会议纪要模板,光标在标题栏闪烁片刻,最终敲下几个字:
“关于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初步研判”
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新消息提示,来自王姐:“刚联系上老周,他说昨天已经签了另一家的全包合同,原因是‘对方承诺三天内全部完工’。”
刘好仃盯着那句话看了两秒,抬起手,准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