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渐爬升,秋日午前的阳光变得明亮而温暖,驱散了四合院里最后一缕夜的凉意。刚踏进月亮门,一股浓郁诱人的饭菜香便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人的食欲。
小厨房里,李秀兰正系着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蓝布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着。
锅里炖着的菜咕嘟作响,蒸腾的热气带着肉香和酱香弥漫开来。
她动作麻利地将切好的青菜下锅,“刺啦”一声,油烟窜起,锅铲翻飞间,又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即将出锅。
案板上,还整齐地码放着切好的葱姜蒜,一切都井井有条。
听见脚步声,李秀兰回过头,看见小两口,脸上立刻绽开温暖的笑容,她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回来得正好!我这最后一个菜马上出锅。我估摸着你们转这一圈也该饿了。” 她边说边利索地将炒好的青菜装盘。
陈淑琴看着李秀兰额角细微的汗珠,心中暖流涌动,连忙上前几步,语气带着真诚的感激:“婶子,真是辛苦您了!本该是我来做饭的,反倒让您受累了。” 说着就要去接她手中的盘子。
“哎哟,跟我还客气啥!”李秀兰轻轻挡开她的手,笑容慈祥,“你们刚结婚,又是头一天正式在这院里过日子,事儿多着呢。我这当婶子的,别的帮不上,做顿饭还不是应该的?快去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她那自然而然的关切,仿佛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林默也笑着,语气亲昵:“婶子,那我们可就擎现成的啦!您先忙着,我去前院请大娘过来一块儿吃。昨天忙前忙后,今天又带淑琴认门,都多亏了她老人家。”
“快去快去!”李秀兰连连点头,“把大娘请来,咱们热闹热闹。”
陈淑琴这次没有再坚持帮忙炒菜,而是乖巧地开始帮忙摆放碗筷,将四方桌在枣树下支好,又进厨房将李秀兰已经做好的菜一一端出来摆上。
一碗重新加热过、依旧油润诱人的红烧肉,一盘金黄嫩滑的葱花炒鸡蛋,一碟清爽开胃的自家腌咸菜丝,还有一盆热气腾腾、汤色奶白的白菜豆腐汤。简单的四样菜,却散发着无比真实的家的味道。
林默快步穿过中院,来到前院。王大娘果然正坐在她屋门口那个磨得光滑的小马扎上,就着明亮的阳光,手里纳着一只结实的千层底布鞋。那鞋底的尺寸和样式,林默再熟悉不过——从小到大,他很多双鞋都出自王大娘之手。
“大娘!”林默人还没到跟前,亲热的喊声就先到了。
王大娘抬起头,看清是林默,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瞬间像秋日盛开的菊花,每一道褶子里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意:“小默啊!不在屋里陪新媳妇,跑前院来干啥?” 她放下手中的针线,目光慈爱地在他身上打量。
林默走到近前,自然地弯下腰,轻轻搀住王大娘的胳膊:“大娘,饭都好了,秀兰婶子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肉,炖得烂烂的。走,我扶您过去,咱们一块儿吃!”
王大娘心里受用,嘴上却习惯性地推辞:“哎呀,你们小两口自己吃多好,清清静静的。我这儿有早上剩的粥,热一口就行……”
“那可不行!”林默不由分说,手上稍稍用力,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站起来,“淑琴还等着您呢,说要好好敬您一杯茶。再说了,您要是不去,我们这饭吃着都不香,没您坐镇,哪像一家人吃饭的样子?”
这话说到了王大娘的心坎里,她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假意嗔怪地用手指虚点了点林默的额头:“就你嘴甜!好好好,我去,我去!别让淑琴等急了。”
西跨院里,桌子已经摆好,菜肴飘香。陈淑琴见林默扶着王大娘进来,连忙迎上前,和李秀兰一左一右,小心地扶着王大娘在桌边那张带着靠背、最稳当的椅子上坐下。
“大娘,您坐这儿,这儿舒服。”陈淑琴柔声说道。
“哎,好,好孩子。”王大娘坐定眼里闪过一丝欣慰。
“人都齐了,快,动筷子!这天气,菜凉得快。”李秀兰热情地招呼大家。
林默率先夹起一块炖得色泽红亮、几乎入口即化的红烧肉,仔细地挑了一块瘦多肥少的,稳稳地放到王大娘碗里:“大娘,您尝尝这个,何叔的手艺,特意给您留的,烂糊,不费牙。”
接着,他又给李秀兰夹了一大筷子金黄的炒鸡蛋:“婶子,您忙活一上午,辛苦了,多吃点。”
最后,才转向身边的陈淑琴,夹了一筷子清爽的炒青菜放进她碗里,声音不自觉地放柔:“饿了吧?先吃点青菜,肉稍微有点腻,缓缓再吃。”
这一连串细微而自然的举动,全都落在王大娘和李秀兰眼里。两位长辈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满意的眼神。
王大娘更是微微颔首,觉得这孩子成了家,果然更知道体贴人了。
大家开始吃饭,气氛轻松而温馨。阳光透过老枣树繁茂的枝叶,在桌面和每个人的身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碗筷碰撞发出轻微的脆响,偶尔响起几句家常的闲聊。
几口饭菜下肚,胃里暖和了,话匣子也更容易打开。林默放下筷子看向王大娘:“大娘,说起我和淑琴这事儿,周阿姨,可是头号功臣!这正经的谢媒礼咱们还没表示呢,您说,按规矩该怎么谢她才合适?我这心里头一直惦记着这事儿。”
王大娘正小口喝着白菜豆腐汤,闻言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她慢悠悠地放下汤匙,用随身带的手绢擦了擦嘴角,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是该好好谢谢人家。”
李秀兰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是这么个理儿!周大姐可是正经的媒人,这礼数不能缺。”
陈淑琴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浅浅的红晕。
林默追问:“那您说,咱们该怎么谢?还按老规矩,送猪头、蹄髈?”
王大娘被他逗笑了,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你这孩子,尽想着老黄历!”
她顿了顿:“周家妹子是双职工,家里条件不差,人图的不是东西,是那份心意和尊重,是看着自己撮合的小两口日子过得好,她脸上有光,心里高兴。”
“那您的意思是……”林默虚心求教。
王大娘略一思忖,便有条有理地说道:“要我说啊,这谢媒礼,重在情意,不在价值。你们小两口,挑个周末,买两包上好的点心,像什么稻香村的八件儿,或者正明斋的蛋糕,用红纸那么一裹,体体面面的。再扯上几尺时兴的好料子,给周家妹子做件衣裳。她肯定高兴。”
她看向林默和陈淑琴,眼神慈祥而认真:“最重要的是,你们得亲自去一趟,登门道谢。”
李秀兰听得连连点头:“大娘说得在理!”
陈淑琴也轻声对林默说:“大娘考虑得真周到。那我们这个周末就去看看周阿姨吧?我也该当面谢谢她。”
林默心中豁然开朗,笑着对王大娘说:“还是奶奶您想得周全!行,就按您说的办。周末我和淑琴就去东四,好好谢谢周阿姨这位大媒人!”
王大娘见他们听劝,脸上笑得更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