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愁绪慢慢被旅行的疲累冲淡。
从青山县上车只买了坐票,过了两个停靠站后,又找乘务员补了三张卧铺票。
虽然没在一起,但也有个歇息的地方。
晚饭的时候,乔雨眠在餐车买了三份盒饭,边吃边聊。
“你怎么知道夏然打电话过来了。”
乔霜枝吞下一口饭,小声道。
“那天晚上你们都在聊天嘛,电话就响了,我刚哄完萱萱本来想去接的,可是被陆怀玉接起来了。”
“我就听见他们在聊,好像是夏然被骗了,现在身无分文,找陆怀玉救他。”
“陆怀玉讽刺她两句之后就把电话挂了。”
“第二天一大早,陆怀玉又接到电话了,还威胁夏然,不要再打电话过来,要不然报公安了。”
乔雨眠跟陆怀野对视了一下。
“这曹小秋可真厉害,把夏然骗得团团转,连买票回来的钱都没了。”
陆怀野道。
“昨天曹小秋给俊仁打了电话,俊仁给她送了钱,她已经离开临海了,现在夏然可没地方找人。”
“虽然曲折,反正总算是离了婚了。”
乔霜枝一脸的疑惑。
“姐,姐夫,我不明白,离了婚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呢?”
乔雨眠将自己饭盒里的红烧肉夹给了乔霜枝。
“当然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啊。”
“不仅要让他们两个离婚,还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夏然的过错。”
“而且已经登报声明了,就算以后夏然再想闹什么幺蛾子,他是不占理的。”
“他自己不占理,就算回来闹,也不会有人搭理他的。”
陆怀野快速地扒完了饭盒里的饭。
“怀玉已经跟我爸妈商量好了,等下半年再开学,她要去上学,看看试试能不能考个大学。”
“如果考不上,也要上班了。”
“怀玉也算是成长了。”
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三个人吃着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直到吃完了,也该睡觉了,简单洗漱了一下,便各自回床铺。
列车摇摇晃晃,乔雨眠昏昏欲睡。
现在,所有人的人生都已经改变了。
对于别人的事,她只能帮到这里,至于以后怎么发展,全凭个人的命运。
她现在,要去专心修改自己的命运。
不到两天的时间,火车到华京时,是上午十点多。
三个人拿着介绍信在火车站附近住了招待所,放下行李去找地方吃饭。
华京对于乔雨眠,已经是很熟悉的地方了,毕竟上辈子在这里生活过,也见证了它的变化。
陆怀野倒是有些好奇,他小时候在这边住过,但现在跟小时候的变化也非常大。
最震惊的当属乔霜枝。
“姐,你看,那好高的楼啊!”
“姐,这家饭店是卖什么饭菜的,需要什么票啊?”
“天呐,街上好多车啊。”
“华京的姑娘真抗冻,穿这么少,不冷么?”
乔霜枝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这看看,那摸摸,好奇的不得了。
“姐,幸亏你带我出来了,要不然我永远不知道青山县之外的世界是这样的。”
乔雨眠牵着乔霜枝的手,生怕她跑丢了。
“我们可能要在这生活好几年了。”
“如果有机会,我们以后来这定居。”
华京是首都,无论是各项发展,都走在全国的最顶端。
陆怀野早就已经开始研究公交车的站牌。
“我们先去你学校附近看看吧。”
乔霜枝一听到学校,这才彻底安静下来。
乔雨眠安慰道。
“学校是你俊仁哥托朋友给你找的。”
“我们先插班到小学六年级,你先上一学期,如果还是跟不上,就再读一年。”
“霜枝,你启蒙晚,按照你这个岁数,应该已经上高中了。”
“所以你要努力一些,要在学习上吃很多苦,奋力地追上进度。”
乔霜枝握着小拳头。
“姐,我会努力的。”
三个人随便在街边吃了面条,就座上了公交车。
时间紧,任务重,陆怀野带着他们看了乔霜枝的小学,又看了乔雨眠的大学。
然后在两个学校之间租了一个房子。
典型的四合院,一个院子里挤了十二家。
他们住的屋子只有十平米左右,是一个大房子隔成两个小房间,分别租给两家。
屋子有点小,乔雨眠其实不是很满意。
但是陆怀野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我们现在确实可以花更多的钱租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但是你要考虑到现实情况。”
“你去上学,不一定天天能回来这里住,几乎是霜枝一个人住在这里的。”
“院子里人多,热闹,住着安全一点。”
陆怀野放低声音。
“我打听了,这一片是制药厂的家属分房,也算是‘贫民窟’,小偷都不会光顾这里。”
“反正你们俩白天上学,只有晚上回来住一晚,屋里收拾得干净一些就行了。”
交了半年的房租,领了钥匙,房子算是先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陆怀野回部队报道,回去前,把姐妹两个送到了新租的房子。
昨天他们下午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上班,院子里只有两个老太太。
这会又赶着上午来,院子里还是没有人。
乔雨眠和乔霜枝简单打扫了一下屋子,乔雨眠借口出去买东西,从空间里拿出了一点地瓜和土豆去串门。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应该先接触的就是这些大爷大妈。
因为他们知道怎么生活才是最划算的。
住在把门第一个的大娘有些冷淡,板着一张脸。
乔雨眠把土豆和地瓜拿出来。
“大娘您好,我和我妹妹今天租了最里间的房子,从今以后就要麻烦您照顾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娘看到乔雨眠送过来的东西并没有伸手去接。
“不用这么客气,都是一个院子住的,我看你有人管的,估计也麻烦不上我。”
大娘说话有些夹枪带棒,乔雨眠想了一下才想明白。
估计昨天是他们三个人来的,又只租了一个房间,这个大娘有些误会了。
“我丈夫在部队里回不来,我又要去上大学,我妹妹一个人住的时间比较多。”
“她年龄小,没什么生活经验,肯定要您多照顾一下的。”
听到这话,大娘立刻睁大了眼睛。
“哎呀,敢情不是你们仨住啊,我以为你们仨住一起呢。”
这个年代对任何人都是有滤镜的,要说最有滤镜的两种人。
一个就是部队当兵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学生。
大娘的态度立刻转变了。
“我夫家姓桑,你们叫我桑大娘就行。”
“刚才这不是误会了我,我……我……哎呀,不说那个了,快进来说话。”
乔雨眠没进去,就在门口说。
“大娘,我们这初来乍到的,想添一点家具,您知道哪里卖么?”
桑大娘人倒是很热情,给他们指了路。
乔雨眠又拿着礼物,挨家敲门。
可能是大家都上班了,算上桑大娘,只有三户在家。
乔雨眠十分有礼貌,又解释了自己的情况,表示只有妹妹经常住这,邻居们这才安心起来。
她每家都问了一个地方。
桑大娘问了卖家具的地方,王大姐问了卖厨具的地方,田大娘问了菜场。
其中田大娘更是热情,把黑市的地点都跟她说了出来。
乔雨眠并没震惊,现行政策下,黑市的必然会出现的,各地都有。
她只是震惊,田大娘就这样水灵灵的给说出来了。
看来华京的政策比青山县更加开放。
乔雨眠带着乔霜枝忙了一整天,在旧货市场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姐妹两个累得要命,也只铺好了一张大床,其余的东西都堆在地中间。
房子很小,又堆了满地的东西,有点下不去脚。
两个人出去吃了晚饭,回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人都回来的差不多了。
十二户人家,住了三对夫妻,五个一家三口。
王大姐带着上高中的闺女,田婶子和桑婶子的房子比较大,两个人都是从老家过来,帮着儿子带孙子。
剩下的便是乔雨眠和乔霜枝这个小房子。
王大姐就是跟乔雨眠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另一户。
乔雨眠不偏不倚,每家都送了一些地瓜和土豆,有小孩的人家也给抓了一把糖。
虽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但是每户人家普遍的情况也是比青山县好多了。
看到出来,每个家庭都还过得不错,给了孩子糖,也都立刻吃了,没有小心翼翼的舍不得吃。
连着坐车好几天,乔雨眠根本就没休息好,跟邻居们聊了一会天,早早就睡下了。
可能是睡得太早了,在半夜醒了过来。
乔雨眠本来想躺下继续睡,就听见了隔壁悉数的声音。
这屋子就是用红砖垒的一道墙,并不隔音,乔雨眠能听清楚是王嫂子发出的声音。
王大姐小声地叮嘱闺女。
“你快睡觉吧,我去黑市一趟,给你买点肉。”
一听到黑市两个字,乔雨眠立刻来了精神。
虽然自己手里有钱,但是也不能坐吃山空。
空间里能种菜,又有鱼,离开青山县时候,她还买了十只鸡和一窝小鸡仔。
就算赚不到大钱,怎么也要把日常生活费赚出来。
乔雨眠也赶紧穿衣服,假装自己要起夜,正好‘偶遇’了要出门的王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