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嬴政听着这些荒谬的规矩简直目瞪口呆。他十分不理解,这后世的朝廷就没想过,如果立下了这样的规矩,那女子不是要整天待在家里,那田里的地怎么办?那田地里的农活怎么办?全都依靠男子去耕种吗?这现实吗?而且种的过来吗?就算种的过来男子们难道不会因此心生怨言?可若是女子也一同下地劳作,那这规矩立出来又是做什么的?当个摆设吗?还是说,不需要女子劳作的时候就拿出来用,需要她们下地的时候就暂时收回去?这与伪君子何异?
嬴政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么一对比,他忽然觉得,大秦的那些儒生们,简直越听越顺眼了!虽然他们有些迂腐,整天念叨着分封制,但至少他们坦坦荡荡,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搞这些阴私手段来恶心人。
想到此,始皇帝陛下默默拿出了手机,给小玄猫发了个消息,让它代替自己给远在咸阳的儒生们传递一道“圣意”。
天幕之上,一道金光闪过,始皇帝的专属弹幕框骤然亮起:
[祖龙-嬴政:大秦的儒生们,之前是朕对尔等有些偏见了。今日的见闻让朕知晓了,尔等方为真君子!那理学之人,于你们提鞋都不配!尔等敢说敢言,知行合一,虽偶有迂腐,却不失为正直君子,断不会给朕提出那理学中般畜生不如的条陈来恶心朕,朕心甚慰。]
然而此言一出,却让天幕之下的两拨人瞬间一起破防了。
大秦的儒生们,尤其是那些咸阳宫里的博士们,在看到始皇帝这条弹幕的瞬间,先是一愣,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憋屈涌上心头。陛下这是在夸我们吗?好像是……但是,为什么要把我们和那些“理学之人”相提并论?!这简直是对吾辈人格的莫大侮辱!
[陛下!万不能将臣等与那等败类相提并论啊!此乃奇耻大辱啊!陛下!!!]
[陛下!我等虽与陛下政见偶有不合,然皆为国为民!断不可与那等扭曲圣贤之言、残害女子的败类相提并论!陛下此言,实乃辱我等太甚!请陛下收回圣言啊!陛下!]
[臣附议啊!陛下!那理学之辈,曲解圣贤之意,戕害人伦,与禽兽何异!陛下将我等与之并列,臣……臣死不瞑目啊!]
而另一边,那些理学儒生们,本就被先前各朝的口诛笔伐弄得灰头土脸,此刻再被始皇帝指名道姓地痛斥为“畜生不如”,更是直接破了大防,被气得眼前发黑,几欲晕厥。
[岂有此理!始皇帝焚书坑儒,他懂什么儒学?!竟敢如此污蔑我等!]
[他凭什么说我等畜生不如?!我等传承圣贤大道,维系纲常伦理,何错之有?!]
[暴君!果然是暴君!只会行此等粗鄙之举!]
然而,嬴政在给小玄猫发完消息后,便直接放下了手机,对这些弹幕的后续反应毫不在意,转而又看向李今越,问道:“后来呢?”
李今越冷哼一声:“哼,元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九十八年,可这理学所带来的封建余毒,却整整毒害了华夏数百年之久!即便到了现代,也依旧能看到它的一些影子,还在支撑着某些封建余孽的思想。”
林幼微也是轻叹一声,点了点头:“是啊,明明咱们此前保持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对女性相对宽容的社会风气,却被那些理学家们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彻底改变了。”
李今越挑了挑眉梢:“那可不?那些文人士大夫,以及那些从压榨女子中尝到了甜头的既得利益者,怎么会甘心让自己已经攫取到手中的利益不翼而飞呢?所以啊,他们遵从的,究竟是儒学,还是自身的私利,不是已经昭然若揭了吗?”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那些理学家的徒子徒孙们更是气得七窍生烟。他们的遮羞布被一层又一层地无情扯下,如今连他们赖以立身的根基——所谓的“道义”,都被指斥为“利益”,这让他们感觉脸上一阵阵火辣辣的疼,仿佛被人当众掌掴。
“明朝,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皇朝,在推翻了蒙元统治之后,竟然全盘接纳了元朝的法律,就连恢复唐宋时期较为开明的习俗的想法都没有,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所以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朱元璋。”
听到这话,原本正盯着天幕若有所思的朱元璋简直气的跳脚,他娘的,自己虽然之前对李今越有些意见,但总体来说,还是挺欣赏这姑娘的,结果这姑娘竟然说她不喜欢自己!
“或者说,我并不怎么喜欢明朝这个时代。明朝无疑是强大的,也确实有‘刚明’的骨气,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老朱家的皇帝们,一个个也都挺有特点的,尤其是朱棣,他在古代皇帝里,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了。朱元璋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功绩也是实实在在,但是,我想,是个女子,对元明清这几个朝代,都很难喜欢得起来的。”
“明朝几乎全盘继承了元朝的律法制度,程朱理学的发展也是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程朱理学对女子的行为规范、限制约束,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严苛程度,甚至比元朝时期还要恐怖。他们那所谓的‘贞节’观念,更是被推向了极致,甚至被强行跟因果报应联系在了一起。丈夫一旦死亡,妻子就可能被视为扫把星,遭受各种歧视。而且,这个时期的女子,几乎就是必须从一而终,夫死不嫁,更有甚者,那些极端一些的,甚至会要求丈夫死后,妻子也要跟着自尽,以此来彰显所谓的‘贞烈’。”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各个朝代的人们更是目瞪口呆,继而是遍体生寒。
这……这他娘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殉夫?还要女子跟着去死?!这是什么道理?!]
[扫把星?丈夫死了,女子本就悲痛,还要背负这样的污名?天理何在!]
[汉人王朝,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家的女子?!]
林幼微此刻也叹了口气,举了个例子:“我就说一个我们知道的吧,这个也是我们从以前的老人口中知道的,明清时期,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恶劣的陋习,就是说一个女子的丈夫死后,就把他的妻子梳洗打扮,然后抬上花轿,敲锣打鼓游街三天,吸引别人来看,等三天后,妻子就会在众人的面前,在家人的陪伴下被扶着登上高台,然后,自尽。”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无论是哪个朝代的百姓,都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那画面,光是想象,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嬴政的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沉声道:“此等陋习,竟能公然行之?地方官府不管吗?”
李今越看着嬴政那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不由得冷笑一声,摇了摇头:“管?他们巴不得多出几个这样的‘烈女’来装点门面,彰显他们‘教化有方’呢!这样的现在可不止有这一件,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陋习,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很多地方都有。”
“而且理学的影响可不只有这些,就比如贞节观念吧,明清之前,那时对人们更重视的是精神出没出轨,而到了明清开始绝对强调的是你身体有没有出轨,而且严格到了离谱的程度,就比如说,有时候甚至是女子无意中被男子看到了身体或者女子无意间看到男子的身体,都会被认为是失贞,还有用那个屁用没有的守宫砂,当然,还有那个简直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女子的贞节牌坊!”
“说实话,就朱元璋下令表彰节妇、提倡贞节牌坊的时候,他就没想过这玩意儿能害死多少人吗?就没想过有人会因为他给的那些银子,逼着寡妇自尽吗?
这时,小玄猫也适时地在光幕上贴出了明清时期因为节妇所奖励的银子,而被逼迫自杀的女子数据:
【根据《明史·列女传》记载,其收录三百零八名“贞烈”女性中多是殉夫、自杀守节的案例。而清代地方志中也记载大量了妇女因守节自杀,部分州县仅一地的“节烈”案例就达数百人。而《闺塾师》估算明清两代因贞节压迫致死的女性可能达数十万,而实际数字可能更高。清代《阅微草堂笔记》载,某族为“贞节”名誉,将欲改嫁的寡妇囚禁致死。清代甚至在多地设置“贞节堂”,名义上收容寡妇,实为变相监禁。而仅安徽歙县一地,明清两代贞节牌坊现存八十余座,每座背后可能对应多名女性的血泪,若扩展至全国,受害女性数量可能达百万级。】
看着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天幕下的人们简直更加不寒而栗,这程朱理学竟然直接或者间接害死了这么多人,简直,简直太可怕了!
李今越这时也说道:“所以我们如今再来看看,程朱理学和咱们孔夫子的区别。孔夫子的儒学,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也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也那是父系社会难免的结果,孔夫子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更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程朱理学呢?却将女性严格限制于家庭角色,将其价值限定在家务和生育上。”
“其二就是,孔夫子,主张‘有教无类’,其弟子中也有包括如颜征在这样的女性,体现了相对开放的态度。而程朱理学呢?认为女性应接受教育,但仅限于学习妇德、礼仪,以及管家能力,这是有教无类吗?这是给自己培养工具人吧?”
“其三,孔夫子的儒学更多关注普遍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对女性的具体行为约束较少。而程朱理学呢?通过‘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规范,详细规定女性的行为准则,要求她们在家庭中绝对服从男性权威。”
她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说他们尊重儒学吗?需要提到孔夫子的时候就说自古以来,圣人教诲。被人反驳的时候就说需要与时俱进,我大明,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呸,伪君子。”
杏坛之内,孔夫子听着这番对比,脸色愈发沉痛。他看着光幕上那些因“贞节”而逝去的女子数据,只觉得心如刀绞,又想到那些打着自己旗号,却行着与自己理念背道而驰之事的后世“儒生”,心中充满了悲哀与愤怒。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啊!”孔夫子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吾之所愿,天下大同,人人皆可为君子。何曾想,后世竟有人以此为名,行如此人神共愤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