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才多大啊,怎么就突然要结婚了?”张泽谦还没缓过神,眉头微微皱着,语气里满是诧异。
李佳阳无奈地摇摇头,伸手帮他把桌上的笔捡起来:“你这大惊小怪的,鑫鑫都22了,去年大学都毕业了,怎么就不能结婚了?”
妻子口中的李鑫,是小舅子李阳的大儿子。
李阳比李佳阳小一岁,今年45岁,当年结婚就早,22岁娶了陆思瑶,转年就有了李鑫。
如今儿子也要走父亲的老路,倒让张泽谦觉得格外巧。
张泽谦愣了几秒,仔细一算李鑫的年龄,才慢慢缓过神,随即笑了起来:“这小子可以啊,跟他爸一个样,做事都这么神速。”
“去你的,什么叫跟他爸一个样?人家那是感情到了。”
李佳阳说着,伸手在他胳膊上轻轻掐了一下,嗔怪他说话太直白。
“行,是我不对。”张泽谦笑着举手“投降”,话锋一转,认真问道,“他俩什么时候好上的?怎么之前一点消息都没听说?”
李佳阳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张泽谦旁边,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思瑶说,他俩大一军训的时候就看对眼了。”
“在一起都四年多了,一直没敢跟家里说,怕咱们觉得太早。”
张泽谦闻言,眼神微微一动,随即了然地笑了:“是不是有了?不然怎么突然着急结婚了?”
李佳阳惊讶地看着他,随即忍不住笑出声:“呵呵,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思瑶说,鑫鑫女朋友已经怀了两个月了。”
“俩孩子怕再拖下去不好,才敢跟家里坦白。”
“那李阳那边怎么说?没意见吧?”张泽谦最关心的还是小舅子的态度。
李佳阳摇摇头,语气轻松:“他能有啥意见?思瑶说他一听就乐坏了,立马就开始琢磨结婚的事。”
“日子都定下来了,就在农历二月初十,算下来差不多还有一个月。”
“行,到时候咱们抽时间过去两天,好好跟李阳喝两杯。”张泽谦点点头,语气肯定。
李佳阳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满脸惊喜:“真的?你真能抽出时间?”
她太清楚丈夫的工作节奏了,作为一省“一把手”,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能专门腾出两天时间参加侄子的婚礼,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呵呵,当然是真的。”张泽谦看着妻子惊喜的模样,伸手拍了拍她的手。
“我是李鑫唯一的姑父,他结婚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不去?”
“再说,也该借这个机会,跟李阳好好聊聊,顺便歇两天,刚好也回去看看爸妈。”
李佳阳心里瞬间暖了起来,眼眶微微发热。
她知道,丈夫这话不仅是为了侄子,更是为了让她高兴。
作为省委书记的家属,她早已习惯了丈夫“以工作为先”,但这份藏在细节里的体贴,总能让她觉得格外安心。
不过转念一想,她又有些顾虑:“可是你去了,会不会太张扬?”
“毕竟你的身份在这儿,到时候秦安和甘南的人要是知道了,肯定到时候会想办法凑过来。”
张泽谦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脸色微微一正:“所以这事得低调,咱们自己家人知道就行,别往外传。”
“到时候就以‘亲戚’的身份过去,不搞特殊,也别惊动其他人,安安静静参加婚礼就好。”
“我知道了!”李佳阳连忙点头,心里的顾虑一扫而空,起身就要往外走。
“我现在就给我爸打电话,让他也别声张,咱们到时候一起过去。”
说着,她俯身在张泽谦脸上亲了一口,脚步轻快地跑出了书房。
客厅里很快传来她给岳父打电话的声音,语气里满是兴奋。
张泽谦坐在书桌前,听着妻子欢快的声音,拿起桌上的蜂蜜水又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心里。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别墅里的灯光却格外温暖。
这一刻,张泽谦不是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只是一个即将参加侄子婚礼、享受家庭暖意的普通人。
………
次日。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省委办公楼的走廊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带。
张泽谦步履稳健地走进办公楼,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有许多事情等待他去处理。
当张泽谦走到秘书办公室门口时,徐海峰早已站在那里,面带微笑地迎接着他。
徐海峰是一个年轻而干练的秘书,他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且有着极高的效率。
“书记,早上好!”徐海峰向张泽谦问好,并迅速汇报了今天的行程安排。
“待会您要出发去秦都,时间上您看怎么安排比较合适呢?”
张泽谦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十点出发吧,这样过去正好可以吃个午饭,然后就直接开始调研工作。”
徐海峰立刻点头表示明白,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好的,书记,我这就去安排车辆和相关事宜。”
说完,徐海峰便转身快步离去,准备落实张泽谦的指示。
张泽谦看着徐海峰离去的背影,心中对这位秘书的工作能力颇为满意。
张泽谦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办公桌前,缓缓坐下。
桌上摆放着一杯刚刚泡好不久的茶,热气腾腾,散发出淡淡的茶香。
张泽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水的温度和香气。
这片刻的宁静让他稍作放松,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忙碌工作做好准备。
………
上午十时。
晨曦已褪去柔和,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秦安省的主干道上,一辆金色的考斯特正平稳向秦都市方向行驶。
车内,张泽谦端坐后座,手中翻阅着秦都近期民生工作的简要报告,时而指尖轻划纸面,标注下需要重点了解的民政服务、医保报销等关键条目。
身旁的省委秘书长刘拥军则轻声补充着秦都的最新动态。
省民政厅厅长、省医疗保障局局长两人也不时就分管领域的情况作简要说明,车厢内的交流既简洁又紧扣调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