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书接前回。风尘三侠与张三丰、觉远罗汉等九圣于少林大雄宝殿论道七日,纵谈儒释道三家真谛,又论及天下武道传承、大唐国运兴衰,末了各抒己志,或归山苦修,或云游济世,或隐于市井观风,九圣身影渐次淡出江湖,暂且不表。

单说这八水环绕的长安城,自九圣离去后,光阴荏苒,又过了两载春秋。渭水的波痕涨了又落,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被车辙碾出的凹痕添了新纹,坊市间的喧嚣依旧如昔——卖炭翁的吆喝穿巷而过,波斯胡商的琉璃盏在晨光里流转,小儿们举着糖画追逐打闹,溅起的尘土混着桂花的香气,是长安独有的烟火气。只是那朱雀大街尽头,当年太宗皇帝御驾亲征时,老将们扬尘送别、铁甲映日的景象,却如褪色的绢画,被岁月悄悄晕染得模糊。当年随太宗皇帝平定四海、又随苏定方远征异域的老弟兄们,恰似秋后的草木,经不得霜风一吹,便接二连三地凋零了。

最先去的,是屈突通、屈突盖这对同袍同骨的将门弟兄。说起这二人,长安城里的老卒们无不竖起拇指——当年苏定方挂帅平定西突厥,兵至鹰娑川,遇颉利可汗麾下猛将莫贺咄设率三万铁骑据险而守,正是这弟兄二人一守一攻,硬生生撕开了敌军防线。屈突通生得面沉如水,用兵素来持重,当日他领两千步卒守左翼山口,敌军轮番冲击了七次,箭矢如蝗般落进阵中,他麾下士卒连眼皮都未眨一下,盾牌组成的防线竟如铜墙铁壁,连一只飞鸟都插翅难越;胞弟屈突盖却截然相反,性如烈火,善使一柄镔铁长刀,每逢战阵必身先士卒,那日他见右翼敌军阵型松动,竟单骑突入敌阵,刀光过处,敌兵首级纷纷落地,直杀得浑身浴血,仍高呼着“随我杀贼”,硬生生将莫贺咄设的中军搅得大乱,为苏定方的主力合围争取了时辰。那一战,鹰娑川的草被鲜血浸成了暗红色,屈突兄弟的威名也随捷报传遍了西域。

两载前的暮春,长安城里忽降一场罕见的暴雨,淅淅沥沥下了三日未歇。屈突通已是七十九岁高龄,腿脚虽有些不便,却仍爱坐在府中廊下,就着雨声听家人讲市井传闻。那日午后,雨势稍歇,檐角的水珠串成帘,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他望着院角那株老槐树,忽然想起当年在雪山与西突厥作战的日子——那时天寒地冻,雪没膝盖,夜里宿营时雪水顺着帐篷缝隙灌进靴筒,冻得脚趾发麻,他与屈突盖、史大奈等人挤在一处,围着篝火烤着冻硬的面饼,听苏定方讲日后平定西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念想。想着想着,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对身旁端茶的老仆说:“那年雪山的雪,比这雨凉多了……老弟兄们在那边,该等急了,我也该去见他们了。”

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要去坊市买些茶叶。当晚,家人见他躺在床上,神态安详,呼吸已绝,枕边还放着一枚当年从鹰娑川战场上捡回的、被箭簇击穿的铜钉——那是当年屈突盖替他挡下一箭后,二人合力从敌兵尸身上拔下的,相伴了近四十载。

屈突盖闻听兄长噩耗,如遭雷击。他本就因早年战伤缠身,近些年常咳疾发作,此刻扶着兄长的灵柩,竟连哭都发不出声,只是死死盯着灵前悬挂的兄长画像,画像上的屈突通身披铠甲,目光如炬,还是当年鹰娑川时的模样。他在灵前守了三日三夜,水米未进,第四日清晨,忽觉胸口一阵翻涌,猛地咳出一口鲜血,溅在灵前的白烛上,烛火摇曳间,他指着墙上悬挂的那副旧甲——那是当年平定西突厥后,太宗皇帝亲赐的明光铠,甲胄上还留着一道刀痕,是莫贺咄设的长刀所划。他颤巍巍地对儿子屈突诠道:“把这甲……还给陛下……就说……屈突家的儿郎,守得住大唐的疆土,没辜负陛下的信任……”话音未落,头一歪,溘然长逝。

兄弟二人相继辞世的消息,像一阵寒风,吹遍了长安的军营。那日午后,老将史大奈正在万年县的校场上,看后生们演练枪法。这位当年从突厥来降的猛将,如今已是八十一岁高龄,满头白发如霜,背脊却依旧挺直。他本是突厥阿史那部的贵族,当年见太宗皇帝仁政爱民,便率部归唐,一生随太宗、苏定方南征北战,从洛阳城下到辽东半岛,从漠北草原到西域诸国,不知饮过多少战血,身上的伤疤多得数不清——左肩肩胛骨里,至今还嵌着一枚当年洛阳之战时的箭簇,那是屈突通替他挡下的。

那日校场上,后生们持枪演练的正是苏定方所创的“破阵枪法”,枪影翻飞间,史大奈忽然想起当年在洛阳城外,他与屈突通并肩冲锋,一支冷箭从斜刺里射来,眼看就要穿透他的后心,是屈突通猛地扑过来,用自己的护心镜挡了一下,箭簇虽被挡偏,却还是擦着他的肩胛骨射了进去。后来在军营里,屈突通握着他的手说:“老史,你我都是大唐的兵,你的命,也是大唐的命,不能轻易丢。”

如今,那替他挡箭的人,走了。

史大奈拄着手中的铁枪杆——这杆枪陪了他五十多年,枪杆上布满了老茧磨出的痕迹,枪头虽已锈迹斑斑,却依旧透着寒气——望着屈突兄弟府邸的方向,浑浊的老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滚落,砸在身前的尘土里,洇出一小片湿痕。“老哥哥们……走得真快啊……”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忽然一阵剧烈的咳嗽,身子猛地向前一倾,竟再也没能直起身子。

围上来的后生们惊呼着扶住他,只见老将的手还紧紧攥着枪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双目圆睁,望着校场入口的方向——那是当年苏定方率他们出征时,必经的路。枪尖斜指地面,仿佛还在发力,要刺向那早已消散在岁月里的假想敌阵。

史大奈故去的消息传到苏府时,苏定方正坐在院中擦拭那杆“寒骨枪”。枪杆上的红缨早已褪色,泛着陈旧的暗红色,枪身是当年西域玄铁所铸,历经数十年风雨,依旧泛着冷光。他听儿子苏庆节说完,只是沉默着,用一块鹿皮细细擦拭枪尖,擦得那锈迹斑斑的枪尖重新露出锋芒,而后长叹一声:“史大奈……当年在辽东,你抢着替我喝那碗毒酒,说‘将军是帅,不能有事’,如今……倒是你先去了。”

话音未落,院外的风卷着槐树叶飘进来,落在枪杆上,像是在应和他的叹息。

没过半年,又一位老将走了——张公瑾。这位以智谋闻名的老臣,与苏定方、屈突通等人不同,他手中的剑少沾鲜血,胸中的谋略却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当年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率重兵反扑,正是张公瑾站在玄武门前,一箭射落李建成的帅旗,帅旗落地的那一刻,东宫叛军的军心瞬间溃散;后来随苏定方征讨高句丽,敌军以百艘战船横亘在辽水之上,封锁航道,又是张公瑾深夜勘察水文,献上“火攻计”——他让人用芦苇扎成草人,披上铠甲,置于空船之上,趁夜顺流而下,诱敌放箭,待敌军箭矢耗尽,再以满载硫磺、火油的快船紧随其后,一把大火烧得高句丽战船樯橹灰飞烟灭,硬生生打开了辽水的航道。

晚年的张公瑾深居简出,不再过问朝堂之事,每日只在书房里整理旧年的战报、兵书。他怕眼睛花了看不清字迹,便让家人将烛火挑得极亮,案头堆满了泛黄的纸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哪一战用的是“诱敌深入”,哪一战靠的是“声东击西”,哪一处地形适合设伏,哪一支敌军的主将性情急躁……他说,这些都是用无数弟兄的性命换来的经验,要一一绘图注解,留给后世的将领作参考,免得他们再走弯路。

那日清晨,家人端着早饭走进书房,却见张公瑾伏在案上,右手还紧紧握着一支狼毫,笔尖的墨迹尚未干透,纸上画的正是当年辽东海战的布阵图——图上用朱笔圈出的,正是他当年设伏的芦苇荡,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此处水浅,敌船难行,可置火船……”

烛火早已燃尽,只剩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飘出窗外,与长安城里的晨雾融在一起。张公瑾的头靠在纸卷上,神态安详,仿佛只是累了,伏在案上小憩片刻。

一时间,长安城里的白幡接连升起,从朱雀大街到东西两市,从将军府邸到寻常巷陌,随处可见挂着白布的门庭。当年贾柳楼结义的弟兄,当年随太宗皇帝征战天下的袍泽,当年跟着苏定方远征西域、辽东的老卒,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这繁华帝都。

百姓们站在街边,看着送葬的队伍缓缓走过——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妻,有身着孝服的儿孙,有拄着拐杖的老战友,他们走得很慢,哭声被风吹得断断续续。有经历过贞观盛世的老人,望着队伍里那些熟悉的姓氏牌匾,忍不住抹着眼泪叹息:“当年那些为大唐镇守四方的老将军啊……一个个都走了……还记得贞观年间,苏将军率他们平定西域,捷报传到长安时,这朱雀大街上全是欢呼的人,如今……”

话未说完,便被一阵呜咽声打断。街边的小儿不解地问爹娘:“那些老爷爷去哪里了?”爹娘摸着孩子的头,轻声道:“他们去天上了,继续守护咱们大唐呢。”

长安的秋来得悄无声息,梧桐叶落了满地,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城西的苏府,依旧静立在两株老槐树下,与周围的哀戚氛围不同,这里除了偶尔传来的枪风呼啸,便只剩庭院深深的寂静。

苏定方已年近八旬,须发皆白,连眉毛都沾着白霜,却仍每日清晨天不亮便起身,在院中练枪。他的动作不复当年那般迅猛如雷,却每一招每一式都沉稳有力——“定军枪”的起手式,枪尖斜指地面,如泰山压顶;“破阵枪”的连环刺,枪影层层叠叠,如惊涛拍岸;“回马枪”的转身,枪杆横扫,带起的风竟能卷起地上的落叶,旋转着飘在空中,又缓缓落下。

那杆“寒骨枪”陪了他近六十年,从少年时在故乡冀州练枪,到随父征战河北,再到追随太宗、平定四方,枪杆上的每一道纹路,都刻着岁月的痕迹,也刻着无数弟兄的名字。他舞枪时,常常会想起当年在鹰娑川,屈突通、屈突盖一左一右与他并肩;想起在辽东,史大奈抢着替他喝毒酒时的决绝;想起在辽水之上,张公瑾指着地图,眼中闪烁的智谋之光……枪风掠过,仿佛那些逝去的老弟兄们就站在他对面,与他隔空对练,枪影交错间,依稀还是当年金戈铁马的模样。

“爹,天凉了,风也大,回屋吧。”儿子苏庆节披着一件厚衣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住他的胳膊。苏庆节如今也已年过花甲,鬓角染霜,这些年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看惯了他每日练枪,也看惯了他望着远方出神的模样。

苏定方收枪而立,枪尖拄在地上,支撑着他略显佝偻的身躯。他望着长安城的方向,远处的朱雀大街隐约可见,晨雾中的城楼轮廓朦胧,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苍老而沙哑,带着难以言说的怅惘:“他们都走了……屈突通、屈突盖、史大奈、张公瑾……一个个都走了……倒把我一个人留下,看这长安的秋。”

话音未落,远处的军营方向,忽然传来一阵号角声——“呜——呜——呜——”

号角声雄浑而苍凉,穿透晨雾,在长安的上空回荡,一遍又一遍,像是在为那些逝去的老将们,奏响最后的挽歌。八水环绕的长安,渭水、泾水、沣水、涝水……依旧静静流淌,水面倒映着飘落的梧桐叶,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只是那水中,再也映不出当年那些并肩作战、意气风发的身影了。

苏定方久久伫立在院中,握着枪杆的手微微颤抖,浑浊的目光望着远方,眼角的皱纹里,不知何时已浸满了泪水。风卷着槐树叶落在他的肩头,像是在安慰这位孤独的老帅,又像是在诉说着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穿越我有招兵系统封御三国:潜龙问鼎暗尘明月楼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穿回渭北做刀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阵主回到东汉当赵云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后汉异星录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程序带我穿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