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五点十三分,龙安心被一阵急促的狗吠声惊醒。他摸黑套上沾着泥点的工装裤,手电筒的光柱在晨雾中划出一道模糊的轨迹。大黄狗在院门口焦躁地转圈,犬齿间垂下的涎水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怎么了老黑?\"龙安心蹲下身,粗糙的掌心抚过狗背上炸开的毛发。狗突然扭头朝后山方向狂吠,前爪不住地刨着地面。手电光照过去,湿润的泥地上印着几个新鲜的蹄印,每个都有成人拳头大小,凹陷处积着浑浊的泥水。
龙安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抓起倚在墙角的铁锹,锹刃上还沾着昨天的泥巴。沿着野猪踩出的小径往黄精地走,靴底碾碎的白霜发出细碎的脆响。离地头还有二十多米,一股混杂着腐殖质和动物腥臊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整片黄精地像是被犁过一遍,黑褐色的土壤翻卷着裸露在外。那些精心培育了两个月的黄精苗被连根拱起,嫩白的块茎断口处渗出透明的黏液,在晨光下泛着病态的光泽。有几处泥土被獠牙掘出半米深的坑洞,残留着野猪的毛发和唾液。
\"操!\"龙安心狠狠踹了一脚地头的界石,疼痛从脚趾直窜上脑门。他蹲下身,颤抖的手指拨开一株被拦腰咬断的黄精。这株已经长出拇指粗的块茎,断面参差不齐,像是被某种钝器硬生生撕开的。旁边散落着几颗带血的獠牙印,最深的一道几乎贯穿了整个块茎。
2
\"全完了......\"吴小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赤着脚就跑来了,脚底被碎石划出几道血痕。这个平时吊儿郎当的年轻人此刻脸色发青,手里攥着的镰刀柄被捏得咯吱作响。
龙安心没说话,从兜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红梅烟。打火机咔嗒响了四五下才点燃,劣质烟草的辛辣冲进肺里。他数了数还能抢救的苗——不到三十株,而且都带着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批从省农科院引进的仿野生黄精,光种苗就投入了两万八,更别说那些有机肥和三个月的人工。
务婆拄着花椒木拐杖出现在地头时,太阳刚爬到山脊。老人眯着昏花的眼睛扫过狼藉的田地,突然弯腰捡起半截黄精根,在打满补丁的衣襟上蹭了蹭,直接塞进嘴里咀嚼起来。干瘪的腮帮子蠕动着,混浊的眼珠却亮得惊人。
\"药性没散。\"她吐出几根纤维,黄绿色的汁液顺着嘴角的皱纹流下来,\"晒干了每斤还能卖八十。\"
龙安心掐灭烟头:\"野猪拱过的也有人要?\"
\"蠢崽!\"务婆的拐杖重重杵在地上,\"猪拱三寸土,药性入三分。老辈人采黄精都要带猪崽上山,专找野猪拱过的挖。\"她弯腰又捡起几根断茎,动作利落得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明天赶场,我带你去找收药材的老麻子。\"
3
晒场上的竹席铺了满满三大张。龙安心和吴小勇把抢救出来的黄精根洗净切片,薄如蝉翼的断面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务婆坐在磨盘旁监工,时不时用拐杖指点:\"切厚了药性锁不住!那片带黑点的不要!\"
\"老麻子专收外伤药,\"务婆捏起一片对着光看,\"这种被野猪牙划过的,他肯出高价。\"她突然压低声音,\"去年乡卫生院的院长,偷偷找他买了二十斤......\"
正说着,吴晓梅拎着竹篮从晒场边经过。她今天换了身靛青色的苗服,银项圈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篮子里装着几包晒干的刺梨,金黄的果皮上布满细密的尖刺。
\"阿公让拿来的。\"她蹲下身,指尖避开尖刺捏起一颗刺梨,\"野猪嫌扎嘴,后山的刺梨丛从没被祸害过。\"
龙安心接过刺梨,指腹立刻被扎出几个红点。果实坚硬得像石头,散发着酸甜的清香。他想起去年在县城超市看到的进口刺梨干,250克标价68元。
\"鲜果收购价多少?\"
\"一块二。\"吴晓梅用镰刀尖剖开一颗,橙黄色的果肉渗出晶莹的汁液,\"去年丰收时压到八毛。\"
晒场边缘传来孩童的嬉闹声。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又来了,脏兮兮的小手里攥着颗玻璃弹珠。她踮起脚把弹珠塞进龙安心工装裤口袋,附在他耳边说:\"阿婆说,这个能换糖。\"说完就蹦跳着跑开了。
弹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龙安心突然想起父亲说过,野猪最怕反光的东西。
4
晚饭后,龙安心坐在火塘边算账。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开支:种苗、有机肥5600、围栏材料3200......总收入栏只有务婆预支的2000元药材定金。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爆出的火星在账本上烫出几个焦黑的洞。
吴父的石膏腿架在矮凳上,粗粝的手指摩挲着酒壶:\"89年发大水,我种的当归全泡烂了。\"他啜了一口苞谷酒,\"后来改种辣椒,反倒赚出你吴晓梅的学费。\"
龙安心盯着跳动的火苗。他记得父亲也说过类似的话——93年霜冻毁了天麻,改种的红薯却救了一家人的命。
\"刺梨好活。\"吴父突然递过来个粗陶碗,里面是橙黄色的液体,\"尝尝。\"
酒液入喉,先是尖锐的酸,而后泛起蜂蜜的甜,最后留在舌根的是淡淡的涩。龙安心呛得直咳嗽,眼泪都出来了。
\"晓梅酿的。\"吴父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刺梨酒,五斤鲜果出一斤酒,城里卖八十块一斤。\"
火塘对面,吴晓梅正就着油灯绣花。银针在彩线间穿梭,蝴蝶纹样渐渐成形。她抬头时,耳坠上的小银铃叮当作响:\"明天要去挖苗吗?我知道哪片山的刺梨最甜。\"
5
黎明前的山雾像牛奶般浓稠。龙安心背着竹篓走在最前面,柴刀劈开挡路的荆棘。吴晓梅指的路越来越陡,裸露的岩石上长满青苔,踩上去像抹了油。
\"就这儿。\"她扒开一丛蕨类植物,眼前豁然开朗——整面朝阳的山坡上,野刺梨像瀑布般倾泻而下。金黄的果实压弯枝条,有些已经熟透开裂,露出里面宝石般的果肉。
吴小勇兴奋地冲过去,立刻被扎得嗷嗷叫。龙安心戴上务婆给的牛皮手套,还是被刺扎穿了几个洞。他们专挑三年以上的老桩,用锄头小心刨开板结的土层。挖出的植株根系发达,主根有手腕粗,须根上还带着深山的腐殖土。
\"这种抗旱。\"吴晓梅抹了把汗,在脸颊上留下一道泥痕,\"我阿爸说,根越黑果子越甜。\"
正午时分,他们坐在岩石上吃带来的糍粑。龙安心数了数战果——二十多株优质苗,足够种半亩地。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在热浪中微微颤动,像一幅被水洇湿的水墨画。
\"其实......\"吴晓梅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山风吹散,\"寨子后山有个老苗圃,以前集体种过刺梨。\"
龙安心转头看她。
\"后来分田到户,没人管就荒了。\"她指着北面山坳,\"可能还有活着的。\"
6
废弃苗圃的铁门早已锈蚀,龙安心用石头砸开锁链时,惊飞了一群乌鸦。园子里杂草丛生,但依稀能辨认出整齐的垄沟。他们像寻宝似的分开齐腰深的茅草,不时惊起一两只蜥蜴。
\"这儿!\"吴小勇突然大喊。在一片野枇杷树下,十几株刺梨顽强地活着。它们显然经历过自然筛选,树干有小孩胳膊粗,枝条上的刺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龙安心蹲下身,拨开厚厚的落叶层。土壤黑得发亮,捏在手里能挤出油来。他忽然注意到树干上的疤痕——是人工嫁接留下的痕迹,切口平整得像是昨天才割的。
\"农技站搞的良种。\"吴晓梅的指尖抚过疤痕,\"阿妈说过,这叫'糖心刺梨',果肉比普通的甜三倍。\"
他们一直挖到日头西斜。归途经过务婆家的菜地时,老人正在摘南瓜。她眯眼看了看竹篓里的苗,突然转身从屋里拿出个陶罐。
\"拌土用的。\"她掀开盖子,里面是黑乎乎的粉末,\"老墙土,我攒了十几年。\"
龙安心道谢时,务婆往他手里塞了块硬糖:\"弹珠我收下了,抵药钱。\"她缺牙的嘴抿着糖块,皱纹里漾出笑意,\"明天记得来拿黄精钱。\"
7
新开的刺梨地选在寨子东头的缓坡上。这里日照充足,又避开了野猪常走的兽径。龙安心按照务婆教的方法,把老墙土混着腐熟的羊粪撒在坑底。
\"要斜着种。\"吴晓梅示范着,\"雨季不积水。\"她弯腰时,银项圈垂下来晃荡,在阳光下划出闪亮的弧线。
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那个送弹珠的小女孩突然跑过来,往每个坑里丢了颗玻璃珠。\"阿婆说的,\"她一本正经地宣布,\"这样结的果子会亮晶晶。\"
大人们都笑了,但谁也没把珠子捡出来。龙安心扶正一株苗,突然发现土里有什么东西反光——是块碎瓷片,青白色的底釉上残留着半朵蓝花。他想起父亲说过,这片坡地曾是老窑址。
太阳落山时,三分地全部种完。新栽的刺梨苗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叶片背面泛着银白色的光泽。吴晓梅从篮子里取出个竹筒,把里面的液体浇在每株苗根部。
\"刺梨酒糟泡的水,\"她小声解释,\"阿公的秘方。\"
回寨子的路上,他们遇到放牛归来的阿公。老人看了看他们的成果,突然从牛背上取下个旧军用水壶。
\"尝尝。\"他拔开塞子,浓郁的酒香立刻飘出来,\"82年酿的。\"
龙安心灌了一大口,酸甜的液体像火线般从喉咙烧到胃里。恍惚间,他仿佛看到父亲站在远处的田埂上,手里也拿着个类似的水壶。
\"怎么样?\"阿公的问话把他拉回现实。
\"好酒。\"龙安心抹了把嘴,\"就是太烈。\"
阿公哈哈大笑,缺了半截的小指在壶嘴上敲出清脆的声响:\"等你的刺梨结果,我教你酿真正的烈酒。\"
夜幕完全降临时,龙安心站在新开的地头点了支烟。星光下的刺梨苗像一排排小小的哨兵,玻璃珠在月光下偶尔闪出微光。远处传来务婆唱古歌的声音,苍凉的调子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8
三天后的赶场日,龙安心跟着务婆穿过拥挤的集市。药材区弥漫着混杂的药香,摊位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根茎、树皮和晒干的昆虫。老麻子的摊位在最角落,一块发黄的帆布上摆着几个玻璃罐,里面泡着蛇蝎之类的药材。
\"哟,务雅来了。\"老麻子咧开嘴,露出镶金的门牙。他接过务婆递来的黄精片,对着阳光仔细端详,\"野猪拱的?好东西啊!\"
龙安心注意到老人右手少了三根手指,剩下的两根正灵活地翻检着药材。\"这批我给一百二一斤,\"老麻子压低声音,\"别告诉卫生所那帮人。\"
称重时,老麻子从柜台下摸出个铁皮盒子,里面是厚厚一沓现金。龙安心接过钱时,闻到纸币上浓重的药味和汗味。务婆在一旁数着钞票,突然抽出一张对着光看:\"这张缺角了。\"
\"哎呀,老眼昏花了。\"老麻子赶紧换了一张,顺手往务婆布袋里塞了包东西,\"新到的雪莲,给您老泡酒。\"
回程路上,务婆突然在一家五金店前停下。\"买点铁丝网,\"她用拐杖点点地,\"野猪再来,就用这个。\"
9
铁丝网围栏搭好的第二天,龙安心在地头发现了几串新鲜的野猪蹄印。那些蹄印在围栏外徘徊许久,最终转向了山林深处。阳光下,绑在围栏上的玻璃珠和碎瓷片闪闪发亮,像一道小小的银河。
吴晓梅蹲在地里检查新苗的长势,突然惊呼一声:\"快来看!\"她拨开一片叶子,嫩绿的芽尖上竟然冒出了细小的花苞。
\"这时候开花?\"龙安心皱眉。他记得刺梨应该是五月开花,现在才三月中旬。
务婆闻讯赶来,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拍腿大笑:\"好事啊!这是老苗说的'惊蛰花',结了果特别甜!\"她转身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撒点这个,保果的。\"
布包里是种灰白色的粉末,闻着有股淡淡的腥味。龙安心小心地撒在植株根部,突然发现吴晓梅正盯着自己的手看。
\"怎么了?\"
\"你手上......\"她指了指他的虎口。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道细长的疤痕,形状像个月牙。
龙安心愣了一下。这是小时候被父亲木工凿划伤的,已经淡得快看不见了。他刚想解释,远处突然传来孩子们的喊声——那个送弹珠的小女孩举着个东西飞奔而来。
\"阿婆阿婆!我在溪边捡到的!\"她摊开掌心,是颗浑圆的鹅卵石,表面天然形成个蝴蝶状的花纹。
务婆接过石头,手指微微发抖。她抬头看向龙安心,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泛起水光:\"蝴蝶妈妈......显灵了......\"
10
那天晚上,寨子里格外热闹。务婆破例取出了珍藏的糯米酒,阿公宰了只下蛋的老母鸡。火塘边,老人们传看着那块蝴蝶石,用苗语低声交谈着。龙安心注意到,吴晓梅的父亲一直盯着石头看,石膏腿不自觉地轻轻颤抖。
\"这是吉兆。\"务婆给每人倒了杯酒,\"当年我嫁过来那年,也出了这么块石头。\"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了刺梨上。阿公突然起身,从里屋抱出个落满灰尘的陶罐。\"三十年前县农技站留下的,\"他揭开蜡封,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纸页,\"刺梨栽培手册。\"
龙安心小心地展开那些几乎一碰就碎的纸张。泛黄的图纸上,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嫁接方法、施肥时机,甚至还有酿酒配方。最让他惊讶的是最后一页——那是张手绘的销售网络图,标注着省城几家老字号的地址。
\"当年要是成了......\"阿公摇摇头,又灌了口酒。
夜深时,龙安心独自走到新开的地头。月光下的刺梨苗已经比栽种时高了一截,嫩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他摸出那块蝴蝶石,轻轻放在田埂上。石头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翅膀状的纹路仿佛在轻轻颤动。
远处,务婆的古歌还在继续。那苍凉的调子穿过层层夜幕,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过去和现在紧紧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