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是中医对外感病的一种总称,主要指的是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疾病。这里提到的“伤寒二三日”,意味着病程已经持续了两到三天。而“心中悸而烦”,则是患者的主观症状表现,心中悸动不安,烦躁不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等药物组成。这个方剂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那么,为什么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要用小建中汤来治疗呢?这主要是因为,在伤寒病的初期,如果邪气侵袭人体,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就容易出现心中悸动、烦躁不宁等症状。而小建中汤能够温中补虚,调和气血,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小建中汤中的饴糖还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因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状。而桂枝、生姜等药物则能够发散风寒,有助于驱邪外出,促进疾病的康复。
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段描述中的脉象与症状。伤寒病中,若阳脉(通常指寸口脉的浮取部分,代表阳气的盛衰)涩,说明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而阴脉(通常指寸口脉的沉取部分,代表阴液的盈亏)弦,则提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这样的脉象组合,往往预示着患者体内存在气血两虚、肝气不舒的病理状态。
“法当腹中急痛”。由于阳气不足,气血运行受阻,加之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很容易导致腹部气血瘀滞,从而引发腹中急痛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张仲景提出了先与小建中汤的策略。小建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它能够通过温补脾胃,调和气血,从而缓解腹中急痛的症状。
然而,如果服用小建中汤后,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即“不瘥者”),则说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或者存在其他未被识别的病机。此时,张仲景建议改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小柴胡汤是中医另一经典方剂,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的功效。它能够通过调和少阳枢机,疏肝解郁,从而改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缓解腹中急痛等症状。
小建中汤方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桂枝三两(去皮):桂枝味辛甘,性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在此方中,桂枝主要起到温阳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
甘草二两(炙):炙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此方中,炙甘草主要起到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
大枣十二枚(擘):大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在此方中,大枣主要起到补益脾胃、养血生津的作用。
芍药六两:芍药味苦酸,性微寒,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在此方中,芍药与桂枝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与炙甘草、大枣相伍,则能缓急止痛,补益气血。
生姜三两(切):生姜味辛性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在此方中,生姜主要起到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作用。
胶饴一升:胶饴即麦芽糖。下面,我将从胶饴的来源、药性、功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来源
胶饴是由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过发酵糖化而制成的甜味物质。在中医中,它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软质的胶饴通常被用作入药的主要形式。
二、药性
胶饴味甘,性温。它归脾、胃、肺经,这意味着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作用于这三个脏腑。胶饴的甘温之性,使得它既能补益中气,又能缓急止痛,同时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功效
1. 补中益气:胶饴能够补益脾胃之气,对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它与桂枝、白芍、甘草等药材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其补益中气的效果。
2. 缓急止痛:胶饴的甘温之性能够缓急止痛,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同时,它还能治疗里急腹痛等症状,与干姜、花椒等温中散寒止痛之品一起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3. 润肺止咳:胶饴入肺经,能补虚润肺止咳。对于肺虚燥咳、咽喉干燥、咽痒、咳嗽等症状,胶饴单独使用或与人参、阿胶、杏仁等药材配伍使用,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胶饴通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疼痛时,可以与黄芪、大枣、甘草等补中益气之品一同使用;在治疗肺虚久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时,可以与人参、阿胶、杏仁等药一同配伍使用。
此外,胶饴还可以用于制作丸剂、膏剂等中药制剂,方便患者服用。同时,它也可以作为食疗佳品,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寒、肺虚咳嗽等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胶饴会助湿生热,令人腹部胀满。因此,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痰热咳嗽、小儿疳积者不宜服用。在服用胶饴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情况适量食用,以免出现身体不适。
将这些药材按一定比例配伍,加水煎煮后服用,即构成了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此外,小建中汤还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西医疾病,疗效显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建中汤功效显着,但并非人人适用。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原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正是中医经典方剂小建中汤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该方的禁忌症。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首先,关于小建中汤的煎煮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这五味药材(已按一定比例配伍好)放入七升水中,用火煎煮,直至水分减少到大约三升时,滤去药渣,然后将胶饴(即麦芽糖)加入药液中,再用小火加热,使胶饴完全溶解于药液中。
接下来,是服用方法:“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煎煮好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约一升),每日服用三次。服用时,应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以免寒凉伤胃。
此外,还提到了小建中汤的禁忌症:“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有呕吐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小建中汤。这是因为小建中汤中含有大量的胶饴,味道甘甜,而甘甜之品容易助湿生痰,加重呕吐症状。因此,对于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小建中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等症状的治疗,但在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对于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也应严格遵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