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气急败坏,又无力反驳,她只能怒气冲冲的找补:“你们叫我一声二婶,我就是你们的长辈,有你们这样和长辈说话的吗?弟妹你也不管管她们吗?”
孙月娘平静的说:“她们说的是事实,我有什么好管的?”“你……你……”唐氏被噎得说不出话。
孙月娘说:“既然你早就做出了选择,不把宋家当亲人,那么如果你继续坚持这样的做派,我还会觉得你有几分傲骨,可惜现在看来,不过就是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之辈,
今天我让你进这个门,是看在二老的面子上,他们虽然对二伯失望透顶,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心愿还是兄弟能和睦,如果你能够认识到以前的错误,痛改前非,这门亲戚也不一定会断。
但是我看你所图不小吧?是不是想搬来这里,做这宋府的当家祖母?你的如意算盘还真是打得响,可惜,你没有这个机会。”
唐氏被戳穿了心思,面上无光,正想反驳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行了,你还要在这丢人现眼到什么时候,跟我一起回家吧。”
子苑喊了一声爹,原来是二伯来了,他今天过来是送祝福的,宋家添丁是大好事,他理当出席,二来是道歉的,他一直懦弱,家里都是唐氏说了算,
这些年来,他一直忍受着唐氏的跋扈,家里被她搞得乌烟瘴气,他不想父母操心,就尽量不和老家联系,子钰来找他时,他很开心,
子钰上门唐氏没给好脸色,但是私底下,他和子钰见过几次面,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被唐氏控制,他反抗过,但是结果就是唐氏变本加厉,弄得家宅不宁,
他累了,不想和她再起冲突,就这样过吧,在家里他也是能避开唐氏就避开,可是自从子安一家定居京城后,他发现唐氏起了心思,想要认回这门亲戚,上次她来了宋府,回去后,就大发雷霆。
今天她又非要跟着来,宋玉成知道唐氏没安好心,没想到她想做宋府的当家祖母,他是在忍无可忍,所以才发声让她闭嘴。
没想到,他的一句话点燃了唐氏的怒火,本来她就被孙月娘母女气得一肚子火没出发,现在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的相公竟然也来训斥她,她怎么能忍。
于是她拔下发钗,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撒泼打滚,边哭边骂:“你这个坏了心肝的白眼狼,你忘记了当初你在京城举目无亲的时候,是谁对你不离不弃,为你生儿育女的,
现在你的侄儿出息了,当了大官,你有靠山了是不是,你就开始嫌弃我了,是不是想要休了我,给别人腾地方?你忘恩负义,你不得好死,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今天就不活了呀,”
说完还作势要去撞桌子,几位夫人何曾见过这等市井泼皮的作态,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她,宋玉成气得手抖,又来了,每次唐氏没理的时候就用这一招。
唐氏边哭闹,边眯着眼睛看,怎么没有一个人来拉她,至少这个时候子苑会来配合的呀?子苑在做什么呢?她被子惠拉住了。
子惠说:“堂姐真可怜,怎么摊上了这么个不讲理的娘,这些年你都过着怎样的日子呀?”一边说,一边大力的拉着子苑,让她无法挣脱。
所以唐氏那边的情况就有的尴尬,她几次做出要撞桌子的架势,却因为没有人阻止,自己硬生生刹车,场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几位夫人都忍不住掩嘴莞尔。
这时,二伯的大儿子宋子涵看不下去了,他过来扶起唐氏说:“娘,您别闹了,咱们回家吧,”唐氏其实还想闹一下的,无奈今天没人捧场,自己都快收不了场了,儿子算是给了她一个台阶。
她喊了一声:“儿啊,娘要被你父亲活活气死了。”然后双眼一闭,假装晕死在儿子的怀里。子涵抱歉的对孙月娘说:“三婶对不起,搅扰了大家,家母身体不适,我先带她回去了。”孙月娘点点头,这个侄子看着不错。
一场闹剧就此收尾,二伯一家人匆匆离开,杨氏感叹的说:“真没想到,你家还有这样的亲戚,月娘你得小心点,那个唐氏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吧!”
孙月娘早就做了决定了,这个唐氏,以后她不会再让她进门了。两个孩子的洗三过后第二天,护国公夫人带着媒人上门,两家敲定了时间,陆钦彦和子惠的婚期定在八月二十八,
魏氏说她请高人看过,二人八字很合,那天是今年最适合二人的日子,孙月娘自然是同意的,只要子惠点头,她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日子过得真快,宋子安回来说,今年除夕前夜,皇帝皇后要在宫中大宴宾客,宴请京中三品以上官员及家属女眷,
这是要进宫了,孙月娘心中有点小小的期待。被封为诰命夫人后,她还没有正式穿过诰命夫人的那身行头。
二十八这天,大家早早起床,子钰子姝在家照顾月子中的瑾瑶和孩子们,孙月娘和子惠,王诗晴与子安子龙一起进宫。
顾飞雪和顾苡初也在邀请名单中,今天大家都穿上了正式的衣服,孙月娘穿上了一品夫人的朝服,红色大袖衫,深青色霞帔,褚子,霞帔上施蹙金绣云霞翟纹,挂着银花金坠子,雍容华贵。
这套衣服孙月娘光是看着就觉得贵重,这里的贵和重是两个词,王诗晴那边有熟悉礼仪的嬷嬷,她帮孙月娘梳了一个松山特髻,配上各种珍贵头饰,孙月娘看着镜中的自己,都有点不敢认了,要不是必须这样穿,她真的想要放弃了。
太隆重了,这样隆重的衣服让她有点不自在,大家看到焕然一新的孙月娘,都啧啧赞叹,子惠说:“娘穿上这身衣服,一品诰命夫人的气势一下就上来了,”
王诗晴点点头,“娘很适合这套衣服,”收拾完毕,大家坐上马车,进宫去了,帝后在福泰殿里摆下宴席,文臣武官按照品级分列左右,孙月娘一家的位置居中,就在几位朝廷开国元勋的后面,可见皇上对于宋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