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乐章之四
颂仙宗承道
再上
仙宗绩道,我李承天。
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俗登仁寿,化阐蟺涓。
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生僻字注音
? 蟺涓(shàn juān):形容疏导、化育的细微绵延(此处指德政润泽深远)。
? 贻范(yi fàn):留下典范(“贻”音同“宜”)。
注释
1. 仙宗绩道,我李承天
? 仙宗:指道家(或道教)的宗脉。
? 绩道:继承、延续道统(“绩”通“缉”,意为接续)。
? 承天:承受天命(指顺应天道治理)。
2. 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 庆深虚极:福庆源于“虚极”之境(“虚极”出自《道德经》,指空明宁静的极致状态)。
? 符光象先:祥瑞之光先于万象显现(“符”指符瑞,“象先”指先于物象存在的道)。
3. 俗登仁寿,化阐蟺涓
? 仁寿:长寿安康(出自《论语》“仁者寿”)。
? 化阐:德化彰显。
? 蟺涓:本指水流动的样子,此处比喻德政如涓涓细流,潜移默化润泽天下。
4. 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 五千:代指《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
? 贻范:遗留典范。
? 亿万斯年:形容年代久远(“斯年”为语气助词,无实义)。
译文
道家宗脉绵延不绝,我等承续天道治理人间,
福庆源于虚极之境,符瑞之光先于万象闪现。
世俗百姓皆得长寿安康,德化如细流润泽深远,
《道德经》五千言留传典范,佑护万代永续千年!
这首诗作围绕对道家仙宗道统的歌颂与传承,从多个维度展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无限尊崇,抒发对道家文化传承不衰、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景。下面,让我们逐联赏析这首诗。
首联:再上仙宗绩道,我李承天
“再上仙宗绩道”开篇,“再上”一词,不仅有追本溯源、再度弘扬之意,更彰显出诗人对仙宗道统的虔诚敬意与传承决心。“仙宗”作为道家仙派的正统宗脉,其悠久的历史沉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无数先辈对“道”的不懈探索与践行。“绩道”突出仙宗在践行和传承道的漫漫长路中,所积累的辉煌业绩与不朽功勋,这些成就宛如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对“道”的追寻之路。“我李承天”紧随其后,诗人以坚定的口吻表明自身立场,“我李”明确家族传承,“承天”寓意承接天命。这不仅是对自身肩负传承仙宗道统使命的宣告,更传达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感,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及其家族被选定,肩负起延续仙宗辉煌、顺应天命的重大责任,为全诗奠定了庄重、宏大的基调。
颔联: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庆深虚极”中,“庆”代表福泽祥瑞,“深”凸显福泽之深厚,“虚极”源自道家思想,描绘出一种空灵纯净、深邃无垠的境界。在这一境界中,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与本质得以彰显,蕴含着无尽的祥和与福祉,体现了道家对宇宙万物深刻的洞察与理解。“符光象先”一句,“符”象征祥瑞的征兆,“光”代表光明希望,“象先”表示先于万物形象而存在的“道”。这句诗表明,祥瑞之光是“道”的外在体现,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先于万物之象而存在,强调了“道”的先验性和神圣性。同时,这也暗示着只要遵循仙宗道统,顺应“道”的运行规律,祥瑞必将降临,进一步彰显了道家思想对宇宙万物根源性的深刻把握。
颈联:俗登仁寿,化阐蟺涓
“俗登仁寿”表达了诗人的社会理想,“俗”指代世间百姓,“登”意味着达到,“仁寿”代表仁爱长寿的美好生活状态。诗人期望通过传承仙宗道统,将道家的智慧与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引导百姓遵循“道”的准则,营造出一个充满仁爱、和谐美满的社会,使百姓能够尽享长寿与幸福。“化阐蟺涓”进一步阐述道家教化的影响力,“化”指教化,“阐”意为阐明传播,“蟺涓”原指细流,在此比喻道家的教化如同涓涓细流,虽看似柔弱,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强调了道家教化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尾联: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五千贻范”,“五千”特指《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虽篇幅简短,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无尽的哲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行为准则,成为道家文化传承的核心典范。“亿万斯年”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传承的永恒期许,希望仙宗道统能够如同《道德经》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跨越时空的界限,在亿万斯年的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持续为世间带来智慧的启迪与福祉的庇佑。这一句不仅升华了全诗对道家文化传承的赞美与期盼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永恒价值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以对道家仙宗道统的尊崇为起点,逐步深入到对道的境界的体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其传承的期望,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内涵,生动地展现了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对其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愿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