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二二
以下是《凯安四章·其三》的相关介绍:
原文
总总干戚,填填鼓钟。
奋扬争气,坐作为容。
离若鸷鸟,合如战龙。
万方观德,肃肃雍雍。
译文
众多的舞者手持干戚,鼓钟之声响亮。舞者们奋力起舞,意气风发,或坐或起,姿态优美。分散时如同凶猛的鸷鸟,聚合时就像战斗的巨龙。天下各地的人都来观礼,场面庄重而和谐。
注释
? 总总:众多的样子。
? 干戚:干,盾牌;戚,大斧。都是古代兵器,也用作舞具。
? 填填:形容声音宏大。
? 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雕等。
生僻字注音
? 鸷:zhi
《凯安四章·其三》作为唐代祭祀乐章,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祭祀现场的盛景,深刻体现出古代祭祀文化的庄重与神圣。在古代,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与敬意表达,更是强化国家统治、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这首诗以其精妙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
一、逐联解析,探寻诗句深意
开篇“总总干戚,填填鼓钟”,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出祭祀现场乐器陈列的壮观景象。“总总”一词,生动地刻画了干戚数量众多且排列整齐的状态。干戚作为古代祭祀和舞蹈中常用的道具,其繁多的数量和整齐的摆放,象征着祭祀仪式的庄重和隆重。“填填”则形象地模拟了鼓钟发出的雄浑而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在祭祀场所中回荡,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神圣的祭祀场景之中。
“奋扬争气,坐作为容”转而刻画祭祀者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仪态。“奋扬争气”描绘出祭祀者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状态,他们怀着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祭祀仪式的虔诚,全身心地投入到祭祀活动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坐作为容”强调祭祀者无论是站立还是就坐,都保持着庄重的仪态,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规范,体现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彰显出祭祀者内心的敬畏之情。
“离若鸷鸟,合如战龙”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祭祀队伍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离若鸷鸟”将祭祀队伍分散时的状态比作鸷鸟出击,形象地表现出队伍行动的敏捷迅速,如同鸷鸟般迅猛而灵活。“合如战龙”则把祭祀队伍聚合时的场景比喻成战龙腾飞,突出了队伍聚合时的威武雄壮,宛如战龙般气势磅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比喻,展现了祭祀活动的有序性和庄严性,体现出祭祀队伍的训练有素和对仪式的严格遵循。
“万方观德,肃肃雍雍”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影响力和现场的庄重氛围。“万方观德”表明四方诸侯纷纷前来观礼,他们在祭祀活动中感受到了祭祀所蕴含的德行和威严。这不仅体现了祭祀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唐朝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文化和影响力辐射四方。“肃肃雍雍”则细致地描绘了祭祀场面的庄重与和谐,“肃肃”体现出祭祀现场的严肃气氛,“雍雍”则传达出一种和谐有序的感觉,二者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隆重和神圣。
二、多维赏析,领略艺术匠心
从结构上看,《凯安四章·其三》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总总干戚”与“填填鼓钟”,前者描述祭祀道具的状态,后者刻画乐器的声音,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奋扬争气”与“坐作为容”,一个展现祭祀者的精神状态,一个强调祭祀者的行为仪态,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上下句在词性、平仄上高度契合。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读者在诵读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如同跳动的音符,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方面,诗人精心雕琢,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总总”一词,简洁明了地描绘出干戚的繁多,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祭祀现场的壮观。“肃肃雍雍”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祭祀场面的庄重和和谐,使诗歌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现场乐器、队伍等场景的细致刻画,又融入了对祖先的崇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望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自豪感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