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那楚霄需要做的事情肯定还有很多。
次日清晨,宫门才打开不久,文武百官们便鱼贯而入。
当他们走到大殿门口,却纷纷停下了脚步。
百官们抬眸,就看到大殿内竟然已经有人先他们一步到了,而且这个人还是许久没有露过面的定国公。
百官们脸上都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有不少官员都在心中猜测,今日的朝会恐怕会非常的不一般。
还有几个认为跟定国公关系不错的,便大着胆子走上前想要从定国公的嘴里打听一些消息,可无论是谁来问,定国公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不知道。
这并非是敷衍,而是事实。
说真的,此时的定国公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昨天半夜宫中内侍通知他今日要来参加早朝,可是并没有跟他解释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楚霄的身影出现在御座前,百官们山呼朝拜之后,朝会依照惯例进行,讨论着全国各地呈报上来的的大事。
然而,当百官们上奏的问题都已经商量完毕,楚霄却并没有跟往常一样宣布退朝,百官也默契地垂首侍立,一道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这位监国太子。
楚霄没有让这悬着的气氛持续太久,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越地开口:“趁着今日诸位爱卿均在,孤有几项事宜宣告。”
他微微一顿,随即唤道:“林文远!”
户部尚书林文远听到楚霄的呼唤,几乎是本能地迅捷出列,躬身行礼的姿态带着十足的谦卑。
楚霄深深地看了一眼林文远,脸上露出了笑意。
林文远见到楚霄那表情,心中稍安,看起来殿下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可谁知这样的想法才刚刚升起,接下来楚霄所说的话却让林文远直接怀疑人生了。
“从即日起,朝中增设文渊阁,户部尚书林文远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官授五品。”
林文远猛地眨了眨眼,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他这位堂堂二品户部尚书,太子心腹,被加封了一个区区五品的官职,这听起来不像是什么好事啊。
这是什么意思?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背窜上,他脑中飞速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太子殿下竟然要以这样的方式当众敲打他。
这样错愕的人不在少数,周遭不少官员也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几位素来与林文远政见不合的官员,嘴角甚至已经扬起,眼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
楚霄看到林文远的脸色不好看,便知道这家伙肯定也是想歪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开口解释。
紧接着,楚霄接连点了好几个人的名字。
比如刑部尚书季玄、兵部尚书方策、吏部尚书李琦等几位重量级大臣都被叫了出来,他们无一例外,皆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品级同样定为五品。
这下,满朝文武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纷纷低下头与周围的同僚小声讨论,这诡异的任命完全不合常理,太子殿下究竟想要做什么啊。
就在大殿中的议论声越来越高的时候,楚霄终于揭晓了答案。
他手指重重的在桌子上敲了敲,百官们瞬间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人敢再多说一个字。
楚霄目光扫过众人,满意的轻轻颔首。
随后,他才朗声道:“孤知道你们现在心里肯定有很多的疑惑。”
“孤设立文渊阁,是想要组建内阁,协助孤处理政务,参与机要。”
“此后各地重要章奏,皆由文渊阁先行审议,草拟处置意见,再呈报于孤。”
“如此,既能集思广益,避免疏漏,亦可为孤分担压力,提升朝政效率。”
楚霄的一席话如同惊雷一般落于殿中,霎时间,所有人都惊讶的张大嘴巴。
这哪里是打压,分明是赋予了一个超越品级,直达权力核心的机会!
这个新设的文渊阁,俨然将成为未来大夏政务运转的真正枢纽。
林文远脸上的惶恐早已被巨大的惊喜取代,他与其他几位被点名的尚书一同,深深拜下,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
刚刚那几个准备看林文远笑话的官员此时如丧考妣,从今往后,这几个文渊阁大学士才是朝堂上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人呀。
很多人都对楚霄举动感到不理解。
以往历代天子,都在想尽办法集权,可楚霄作为监国,不仅不忙着从百官手中收拢权力,反而还赋予了他们一部分独属于天子的权柄。
虽然这内阁的成员只能有建议权,并没有决定权。
但是他们的建议却能直接影响到楚霄的决定,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眼红了。
待殿中因内阁而起的波澜稍稍平复后,楚霄的目光便转向了武官队列最前方的定国公。
“如今内阁初立,孤需一位德高望重,且能总揽全局之人居中协调,作为首辅。”
楚霄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定国公!”
被点到名的定国公身躯微微一震,抬起眼帘,迎着楚霄的目光,他上前踏出一步,恭敬行礼。
“孤命你出任文渊阁首辅大臣,总领内阁诸项事宜,你可愿意?”
此言一出,定国公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终于明白,楚霄让他来参加朝会的目的是什么了。
楚霄的这个任命,是他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做出来的决定。
首辅之位,权责重大,非比寻常。
第一,这个人必须要有能力,能够洞察政务,协调各方,绝非庸碌之辈所能胜任。
第二,这个人需要有足够的威望,能够震慑同僚,使得内阁诸位大学士能信服其领导,确保政令通达,运转顺畅。
环顾满朝文武,能同时满足这两项条件的人寥寥无几。
其中定国公无疑是其中最合适的人选。
他一生戎马,战功彪炳,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定国公见惯风雨,其资历与忠诚亦无可挑剔。
有他坐镇内阁,无论是林文远这般的心腹近臣,还是季玄、方策这等手握权柄的重臣,谁敢轻易造次?
这不仅能确保内阁内部的稳定,更能借定国公的威望,减少新政推行的阻力,平衡朝堂各方势力。
果然,当楚霄宣布这项任命后,殿内百官虽仍有惊色,却没有人敢露出不服或质疑的神情。
方才几位被任命为大学士的尚书,如林文远、季玄等人,也都微微躬身,向定国公的方向致意,显然是认可了这位首辅的权威。
定国公深吸一口气,他向着御座上的楚霄郑重一礼,“老臣,领旨!”
楚霄看着定国公接受任命,微微颔首。
内阁的骨架,至此已经搭建完成。
以定国公为柱石,以几位核心尚书为栋梁,组成了一个新的决策中枢,而他楚霄,往后则只需要把控住大方向,不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繁重的奏折上。
这样不仅他能轻松一点,也能多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大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