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喜欢毛茸茸的珍珍,从那一天开始不待见毛茸茸。
修仙界的毛茸茸谁能有跳蚤?
她是真没想到普通小世界的毛茸茸居然有辣么多辣么多跳蚤,只回忆一下她都头皮发麻,这也意味着小铜钱在她这里彻底失宠。
没了毛茸茸,珍珍没了乐趣,一心一意投入药品研发事业上。
修复液经过老爷子的手上报,曾院长都没来得及用到试验之人身上就被拦截下来了;虽然,最后药品依旧用在定下的三个人身上,但他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三名服用修复液的人无一例外,毒素排出体外,暗疾消失,身体康复。
至于残疾的地方,那没办法,无法重生。
“赵医生,赵医生,好事儿啊!好事儿啊!”
赵珍珍守在实验室守着最新研究的药品,相比西药,她更喜欢用中药制作;听见咋咋呼呼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曾院长站在实验室小窗外面眉飞色舞。
她看了一眼还有一会儿才能过滤干净的药液,转身走到实验室门口,打开反锁的锁头,拉开门。
“曾院长,您怎么来了?”
“赵医生,好消息,修复液试验成功了!三支都成功了。”曾院长迫不及待跟她分享,“你是不知道,服用修复液后的三人恢复程度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没服用之前身体千疮百孔,服用之后排出巨量污垢,然后身体被修复到了成年人的健康状态,甚至更甚!”
“您的研发非常伟大!”竖起大拇指,钦佩不已的继续说道:“上面来了好些人,就在我办公室等着您呢,想见一见您。”
赵珍珍打量着语无伦次,手舞足蹈的人,淡淡开口,“没空。”
“啊......您什么?”
“我说,没空!”她一字一句的重复。
曾院长的笑脸没了,不确定的问道:“您是在搞新研究?”
“对!”
曾院长脸上再次灿烂,连连点头。
“好好好,您安心搞研发,我去回了他们;他们会理解的,您的研究最重要。”
珍珍满意颔首,“修复液的后续事宜得麻烦曾院长和我爷爷一同跟进。”
“没问题,我们一定办好。”
曾院长不问她正在研究的是什么药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人已经消失在走廊。
赵珍珍摇摇头,回到实验室再次将门反锁,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之中。
她要制作的是修复液的药丸子。
药液不方便携带,大批量生产的话必须用上冷冻库,否则,药效会在玻璃管里一点点消失。
若是做成中成药,封上蜜蜡,药效不会消失,还方便储存。
且,兔国的中成药技术不是行学就能学会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曾院长回到办公室,在众位大佬的眼神询问之下,道。
“抱歉诸位,赵医生正忙着走不开,修复液后续事宜委托给了翟老爷子和我。”
五个大佬坐在一起,翟老爷子欣然接受,“这孩子忙起来不顾身体,曾院长,得麻烦你多看顾着些;我家小孙子在部队,没办法时时刻刻照顾到她。”
曾院长和另外四位大佬都是混迹官场多年之人,听出了翟老爷子的话外之音。
翟家很看重赵珍珍和翟卫国两口子。
翟卫国在部队要能力有能力,要军功有军功,翟家也不是吃素的。
前来的四位大佬不是一个派系,别有用心之辈不是没有。
翟老爷子此言一出,四人心里都明白,但凡敢出手别怪他剁了对方的手。
护短没有理由!
“翟老爷子放心,我们医院的同志们都会照顾赵医生的;修复液一出,咱们的同志多的是感念赵医生的好。”
好的,又被敲打了。
四位大佬有两人眼神闪烁不定,另外两人则是无动于衷,他们没有坏心思,一心为公;不管旁人怎么敲打,他们听不懂,只做认为对的事情。
“那就先谢谢曾院长照拂家中小辈了。”翟老爷子笑眯眯说完,看向四个人,只看他们面上的神色便知谁有私心。
“几位同志,接下来的事情跟我和曾院长谈吧。”
“修复液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只是,药材方面的困难,以及生产线都需要解决。”一心为公的两人之中的其中一人开了口。
“是啊!中药材该怎么大批量运送进京,又该去哪儿寻找更多的中药材。”另一人提出忧虑。
那两个有私心的在旁笑的勉强,插不上话,也不想插话。
他们算是听明白了,赵珍珍把谈判权交给翟老爷子,就是同意翟老爷子的处置方式,也许他们之间早有默契;毕竟是翟老爷子的孙媳妇,早早通气也正常。
这也意味着他们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反正,翟老爷子是出了名儿的老狐狸,他们抓不到翟家的把柄就什么也不是。
谈来谈去,最后的结果是中药材由官方出面解决,各地收购不足的话再开发种植基地;总之不能少了修复液的所需药材,这是关乎全国人民的大事儿。
产线交给军方,最后分一成净利润给赵珍珍。
拿到这个,赵珍珍很满意,对亲自来送分成合同的翟老爷子。
“谢谢爷爷,劳您费心。”
翟老爷子乐呵呵地,“说什么谢,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爷爷愿意干;只是,为了以后少些麻烦,分给你的利润只能这么多。”
“利润我不在意,我也不缺钱,能帮助更多的人才是最要紧的。”
“好孩子,一成利润也不少了,够用就行。”
珍珍点头赞同,“爷爷说的是,我和卫国都明白爷爷做的一切是为我们好;不过,上一次爷爷送来的存单和地契太贵重了......”
“都是些身外物,给你和卫国我高兴;你让卫国跟我说的存粮食,我也存了不少,你们两口子不用担心我。”不等她再开口,翟老爷子拿起了她签好的合同又走了。
送走老人,珍珍去了一趟院子里的地窖。
里面储存了许多粮食,大约有五千多斤;粗粮有玉米面、红薯、高粱,细粮有白米、白面粉、三合面粉。
肉类只有腊肉、腊肠。
翟卫国还买了许多调味料,担心的就是以后不好买,买多了引人注意;凡是能长期保存两到三年以上的调料,翟卫国都买了十来斤。
这些东西花了家里明面上的三分之一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