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大陆的战火逐渐熄灭,德国与大明王朝皆感受到军事压力如退潮般缓缓下降,双方顺势将部分资源与精力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移至百废待兴的建设领域。
德国在战后迅速展现出强大的恢复能力与战略眼光。罗马尼亚的石油产业成为德国经济复苏与军事补给的关键支撑点,德国倾尽全力恢复其石油产能,力求满足自身庞大的能源需求。苏联的覆灭,为德国带来了意外之喜——八百多万吨的石油储备。这犹如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德国长期以来石油紧缺的严峻状况。此前,德国空军常常因石油资源的掣肘,导致飞机出勤率严重不足,如今这一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德国空军的战机得以再次翱翔天际,这无疑给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其如芒在背。
得益于盟军空袭的大幅减少,德国国内的工业复苏进程全面启动。众多企业在废墟中重燃生机,开始紧锣密鼓地恢复建设与生产。大量工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曾经因战争而停滞的生产流水线再次轰鸣运转,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然而,苏联虽已灭亡,但在其广袤的土地上,仍有星星点点的抵抗之火尚未熄灭。在德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即莫斯科以北至北冰洋沿岸地区,活跃着一些侥幸逃脱的苏军残余人员。他们心有不甘,妄图凭借顽强的抵抗卷土重来。这些抵抗组织背后得到了美利坚的暗中援助,时常对德国占领区进行袭扰。不过,在克莱斯特元帅的铁血镇压下,大部分抵抗力量被迅速瓦解。而在大明王朝的控制区域,反抗的苏军主要集中在乌拉尔工业区一带。他们凭借乌拉尔山脉复杂的地形负隅顽抗,给大明军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库尔班将军率领的山地军凭借卓越的山地作战能力,对这些反抗力量展开清剿,逐渐将其消灭殆尽。
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在战后也迎来了发展的曙光。希特勒为了巩固同盟关系,展现出罕见的慷慨,将南斯拉夫的部分土地分给了三个仆从国。这一举措使得这三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大幅增加,匈牙利更是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出海口,为其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芬兰也趁此机会,成功夺回了历史上被沙俄侵占的领土。不过,对于战略要地圣彼得堡,德国坚决不肯放手。芬兰虽心有不满,但无奈实力悬殊,也只能选择撤军。即便如此,芬兰在此次变动中依然获利颇丰,国力得到显着增强。
波兰在领土问题上,也因大明王朝的介入得到了妥善解决。波兰失去的国土在白俄罗斯地区得到了一定补偿,尽管其国土面积相较战前略小,但这一切皆得益于朱由检的从中斡旋。从此,波兰对大明王朝心怀感激,成为欧洲大陆上一个极为亲华的国家。
大明王朝在欧洲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强化华夏民族在新占领区域的主体地位,大明王朝有条不紊地从亚洲大陆向中东及欧洲地区移民。从版图上看,大明占领的土地面积虽不算庞大,但每一处皆独具价值。法国所获的那片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经济文化底蕴深厚。其余占领区域则以丰富的资源着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再加上巴库油田的加持,其石油储量堪称世界第一。此外,各种稀有金属、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也大多掌控在大明王朝的辖区之内,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尽管德国获得了苏联的一部分石油储备,但从长远来看,其石油供应依然存在缺口。若德国未来继续与美国展开大规模对抗,石油危机必将再次降临。德国深知,自己在能源方面不得不依赖大明王朝。德国的战略目标清晰明确——征服英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德国必须大力扩充海军与空军力量,据说元首已经批准了海军元帅邓尼茨递交的方案,发展建设德国的航母编队,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恢复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建设。而这无疑需要海量的石油资源作为支撑。仅依靠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对于庞大的德国海军舰队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很快便会消耗殆尽。
因此,寻找新的石油来源成为德国下一步战略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部分已知的优质油田都掌控在大明王朝手中,希特勒不得不另辟蹊径。此时,西非地区进入了德国的视野,据说已有勘探队伍在那里发现了石油的踪迹,这无疑为德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经过一段短暂而高效的战后建设安排后,德明两国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英吉利海峡,一场新的战略角逐即将拉开帷幕。他们的目标明确,一是征服隔海相望的英国,二是将矛头直指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欧洲大陆的局势在短暂的平静后,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风云变幻。
为此,大明王朝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集结了大量的海军陆战队,以及大量的军舰和登陆艇。
德国方面因为军舰和登陆艇均不足,只能大量征集民间的普通船只,作为登陆艇。在登陆英国方面,海军极度依赖大明王朝海军。
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迫切的需要德国拥有自己的海军航母编队和各类军舰,包括登陆艇。为此邓尼茨元帅建议元首,停掉一大半的潜艇生产线,把资源向航母倾斜。
元首急切之下,制定了一个海军发展规划,三年之内建设十艘中型航母,三十艘轻型航母,以及各类军舰的庞大计划。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钱和资源,德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欧洲,但大部分还是以人口密集区为多,真正的矿产资源并不多。
拿乌克兰来说吧,粮食产量巨大这没的说,但是矿山破坏严重,一时半会也借不上力。
没有办法,德国只能派兵继续把挪威抢回来,以满足自己的铁矿需求,同时以商业贷款的形式,向大明王朝大量采购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