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下半夜,杨康正在熟睡被朱子柳悄悄叫到甲板上,此时周伯通和冯默风也已早在船的甲板上等候了。
周伯通见到杨康和朱子柳出来,兴奋的迎了上前:“嘻嘻,四弟让我和三弟在此等候,一定是有好玩的吧。来,拿出来吧。”周伯通以为杨康有好玩的东西给到大家,向杨康伸出了双手。
冯默风连忙把周伯通的手拉了回来:“二哥,别闹,大哥这么晚叫醒我们在此,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杨康也是不明所以:“不是我有事情,是四弟叫醒我过来的啊。”
“四弟,你有什么事情?放心,我们都是兄弟,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大家转头看向朱子柳。
朱子柳犹豫了下,随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说了出来:“几位哥哥,这件事我已在心里考虑了很久,我是想,让大哥带领我们,一起造反吧!”
“造反?”周伯通和冯默风均惊呼了一下。
“四弟,你不是疯了吧?说出这种话。”冯默风心里从来没有过要谋反的想法。
“嘿嘿,这会好玩了……”周伯通说道:“四弟,你是大理国人,我和三弟是宋人。大哥嘛,他虽然是宋人血脉,但他又是金国的小王爷。我们如果说造反,造谁的反呢?”
只有杨康并没有做声,他没想到朱子柳会主动说出这个想法。不过虽然他也很高兴,杨康还是想完全弄清楚他们的意图,这到底是他们的真实想法还只是在试探杨康。
“那我们就造天下的反!”朱子柳十分坚决的说道。
“现在宋国国力软弱,贪官却赚的盆满钵满,难道你们还要扶持这样一个朝廷吗?”朱子柳继续解释道:“现蒙古人在铁木真的带领下,实力日益强大,我看终有一天,蒙古人会用武力吞并周边各国。”
但我看蒙古人不过都是一些野蛮人,就这次蒙古勾结血衣教来说,血衣派胡作非为,无恶不作,蒙古竟与这种邪派合作。他们这种做派,即使得到了天下,也不能使天下太平,黎民百姓能够安家乐业。”
朱子柳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你怎么相信我杨康能带着你们,创造一个太平盛世?”杨康问道。
“大哥,我不但相信你有这个能力,而且我知道大哥你也有这个想法的。”朱子柳毫无顾忌的说道。
“大哥早已有造反的想法?”冯默风有些不相信:“我跟大哥这么久了,怎么没有发现大哥有此想法?”
面对冯默风的问题,杨康还是没有回答,反而继续对朱子柳道:“四弟,为何有这么一说?”
朱子柳微微一笑,说道:“大哥,你虽为金国小王爷,却不与那些贪图享乐之辈同流合污。在与大哥的接触中,三弟发现其实你一直心怀天下,对百姓疾苦多有关注。且大哥武艺高强外,智谋过人,见识远在我等之上,就拿在白驼山大哥提出的那些举措,是普通人根本做不到的。大哥在白驼山已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包括自己的军队,只待时机一到,便可振臂一呼……”
朱子柳一股脑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然后就等着杨康发话:“大哥勿疑,这是我全部的真实想法。还有大哥身份特殊,身为宋人,又是金国小王爷,如果处理的好,在宋金两国皆能得到支持,这是旁人所没有的优势。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大哥成就一番大业的好时机。若能由大哥来治理天下,定能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开创太平盛世。””
杨康听后,心中波澜起伏,他没想到朱子柳竟如此了解自己,看问题也很是透彻。
但是要成大事,必须先有统一和坚定的思想,他还得将其他两位兄弟的心统一起来。
“二弟,三弟,你俩又认为如何?”杨康把问题抛给了周伯通和冯默风。
周伯通:“以前常听七公嘴里说起这国难救了,不过我可不懂这些,总之,大哥让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就是。”
冯默风的神情却有些犹豫起来:“可是我觉得我们做为宋国的子民,怎么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呢?”
“现在宋国的皇上,只顾得贪图享乐,亲小人远贤人,国家已经内忧外患,却仍然不知,这样的君主,我们却还要拥护他,于天下百姓又有何益?”朱子柳争辩道。
“可是……”听朱子柳这么一说,冯默风不知道如何反驳,他本来也是一个不善争辩的人。
杨康知道冯默风虽然说不过朱子柳,但他并没有真正认同朱子柳的做法,所谓的忠君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
“三弟,你可听说过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杨康问冯默风。
“嗯,这句话有听说过,说的是那些封王拜相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贵族。”冯默风答道。
“对的,其实所提倡的忠君爱国,大部分却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而便于自己的统治而已。”杨康继续说道:“现在大家理解的忠君爱国,首先是要忠于自己的君主,但我的看法是,爱国首先是爱民而不是忠于某个君主。如果这个皇帝昏庸无能,轻民又愚昧,不管我们怎么忠君而与万千的平民老百姓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忠的应该是我们的民族,而不是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