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刘坤和李景有些缘分,他们做官以来任地都相距不远,而且二人升迁速度也是前后脚,算是十分难得了。
李山本以为这回可以将两位好友都见一见,可没想到刘坤家中有白事,请了假回安平镇了。
李景看着好几年没见的李山很是激动,他们上回在李家村相遇,还是因为他娘离世,那时候李山爹娘也才离开不久,二人皆沉湎于悲伤中,没有心情好好叙旧。
*
酒桌上,依然消瘦的李景,拿起一杯果酒,冲李山敬了敬,有些怅然的开口。
“大山啊,不知为何,这时间好像是越过越快了,一眨眼咱俩都变成糟老头子了。”
李山也回忆起儿时两人在李家村作伴的时光,笑着回:“是啊,我还记得咱俩小时候最大的希望,就是想吃点好的或者给家里人买点好东西,不让他们被人看不起。”
“我们,也不算是辜负了孩提时的自己。”
李景虽不像李山一般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能靠科举改换门庭,除了努力外记忆力还算不错的。
儿时的记忆对他来说十分鲜明。
他有三个姐姐,母亲因为连生三个女娃,再加上父亲早年读书占用了家中资源,导致母亲时不时会被妯娌挤兑,时间久了就连奶奶也对母亲有了意见。
父亲是个十分正直的人,但他作为村长,要处理的琐事而不少,难免有顾不上家中的时候。
所以母亲总会有受委屈的时刻。
他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幸好生了他,不然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他就是她的命根子。
父亲也很看重他,从小就会给他灌输为人处事的道理,不论他是否听得懂,他也果真从小便十分懂事儿。
李景喜欢母亲,也尊重为了大家操劳了一辈子的奶奶,但内心深处更心疼勤劳且任劳任怨但却在家中存在感很低的三个姐姐。
后来他拼了命的读书,除了知道这是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想追逐自己好兄弟的步伐外,也有几分想给几位姐姐撑腰的原因在内。
因为哪怕他作为这个小家中唯一的男丁,占尽了家中资源,但姐姐们依然会心甘情愿的为他好。
读书费银两,大姐熬夜刺绣赚钱补贴他、二姐变着花样用贫瘠的菜品给他做美食补身子,三姐永远比家中其他人先发现他哪里衣服破了或是鞋底开了。
他知道他们这只是被社会“规训”的很好的结果,但他的姐姐们也有自己鲜活的一面。
大姐面对心上人时会红了脸、二姐私下里想成为大厨,三姐希望长大后能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漂亮狸奴。
所以,他偷听到奶奶说想把大姐许配给隔壁村一富户做继室时,完全无法接受,当时一向听话的他便闹了起来。
他更加努力的读书,一定,一定要中秀才,才能让姐姐能选择自己中意的人,才能替家里人撑腰。
他熬的太狠,虽然学业小有所成,但身体彻底垮了。
是自己好兄弟大山四处奔波,帮他找了在省城有神医之名的大夫养身子,养了许久才能如同常人一般生活。
后来的日子,是他儿时想都不敢想的,顺遂的不可思议。
在自己地位越来越高后,母亲在村里人人尊敬、奶奶也不用在那么辛苦,几个姐姐也因为他,过的更好了。
尤其是二姐和三姐,一个如愿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食馆、一个专门培养漂亮的狸奴受到不少大户人家小姐的追捧,也算是有了自己小小的事业。
大姐最终还是嫁给了她喜欢的男子,但是时移世易,再多的激情也躲不过岁月的消磨,逐渐的他们也和村里其他村民日子没什么差别。
但因为有他这个出息的弟弟,加上大山这位更出息的族人,大姐夫和他家里人也对大姐算得上尊重。
偶尔李景也会想,是不是当年不插手大姐的婚事,反而还要好一点?
但若是再给大姐一次选择的机会,她恐怕也会选自己喜欢的人吧,这次不再是因为少女情谊,而是因为他那孝顺懂事儿的大外甥。
李景拉回思绪,又开始和李山话当年。
“对啦,你知道么,当年你送给秀娘婶子一根银簪子,她可开心了。一向内敛的婶儿那时候天天戴着银簪子去洗衣服,可把村里其他婶儿给眼气坏了。”
嗯,他是不会告诉好兄弟,之后他跑去抄书替人写字,也给自己娘买了更细一些的,当时娘还感动的抱着他大哭一顿,这事儿说出来怪难为情的。
“是吗?那时候我好像在外面读书吧,都没能见到娘这一面。”
李山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