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帝的话,文武百官纷纷竖起了耳朵,他们都知道,皇帝要和他们商量的事情肯定不简单。
看到他们的状态,高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是这样的,朕此番巡视四军,发现四军远离京城,朝廷难以节制,这样下去恐怕有前朝藩镇割据之危!”
“故朕打算组建枢密院,列于四军统帅之上,凡军队调动、对外作战的事宜皆由枢密院而定,四军之将无财权,无调兵权,只有训练军队,防御敌患之责!”
“诸卿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文武百官皆明白,皇帝这是要限制四军,将军权收归朝廷,更准确的来说,是把军权收归于皇帝一人掌控。
对于这个结果百官是无异议的。
毕竟于百官而言,皇帝就是朝廷的根基,皇帝手握兵权,便相当于朝廷手握兵权,这并不矛盾。
最起码现在看来并不矛盾。
这样也能有效的防止地方军尾大不掉,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局。
就这样,首辅于明阳率先站了出来,拱手言道:
“陛下之策可保我大燕万世基业,臣无异议!”
“陛下英明!”
魏直、张雎、黄昭、杨干这四位内阁重臣也纷纷站了出来,齐声言道:
“臣附议!”
“陛下英明!”
其实在高策出巡之前,便已经有了组建枢密院节制四军的想法,并且将这想法暗中知会了这五人,
对于高策的想法,这五位内阁大臣是相当认同,所以今日自然要好好的和皇帝配合,把这件事推行下去。
五位内阁重臣皆已同意,只剩下最后一位,刚刚才入职文渊阁的马异。
那日在检阅西戎军的时候,他便知道皇帝要组织枢密院。
若是他像以前那般掌控西戎军,他自然不愿意再组建一个枢密院压在自己头上,可现在无所谓了。
再者,皇帝刚刚夺了他的兵权,明显是不信任他,所以马异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不给皇帝的面子。
权衡过利弊之后,马异还是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英明!”
“臣无异议!”
见六位内阁重臣皆以同意了陛下的想法,其余文武官员自然不会在反对,纷纷站了出来向高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
“陛下英明!”
见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所有官员的认可,高策微微一笑,拍手说道:
“好!”
“很好!”
“诸位卿家既然都没有异议,组建枢密院的事情就快些施行吧!”
“魏直,你要率领户部官员与吏部和礼部的官员一起商议出组建枢密院所需的预算,以及官员编制、礼仪等一系列的问题。”
魏直连忙拱手称是。
户部、吏部、礼部,这三部的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齐声称是。
就组建枢密院的事情顺利就这样推行下去。
…………
魏直做事的效率很快,赶在年前完成了组建枢密院的所有准备,也为枢密院选好了几个官员。
但是其中一些关键职位需要高策自己定夺。
为了让这件事在年前彻底完成,高策早就想好了枢密院官员的人选。
枢密使正二品,由永诚侯顾言担任。
知枢密院事从二品,由延平侯费忠担任。
枢密副使正三品,由广德侯唐华担任。
同知枢密院事从三品,由东川侯曹政担任。
这四位臣子占据了枢密院的重要岗位。
枢密院作为军方权力中枢,极其重要,能在这里担任高位的人,必须是能力和威望都足够的人。
但是高策想自己手握兵权,不想被他人掣肘,所以才选了这四人。
这四人都是太祖一朝的功臣勋将,太祖一朝的功臣勋将大多数都已经凋零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位。
这四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有五十八岁了。
高策之所以选这四位老将入职枢密院,就是因为他们的军功和威望都够格,同时也都已经老了,无力处置军务,无法与皇帝争权。
说白了,高策就是让这四个老头在枢密院当傀儡,真正的掌舵人,真正手握军权的人还是高策。
枢密院不过是一个纸糊的机构。
而这四人也明白皇帝的心思,接下了这个职务后,便安心在枢密院养老了。
对于他们四人的态度,高策很满意,之后便是让枢密院与守卫边境的四军建立联系,正式确立上下级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了,枢密院毕竟是名义上的军方权力中枢,枢密使便是名义上的军方首领。
其实比起永诚侯顾言,还有一人更适合担任这个职位。
那便是太祖一朝唯一一个活到现在的国公,也是高策的武学老师,英国公庞牧。
太祖一朝初封的六位国公就剩下他一个还活着了,而他自从前些年告老还乡之后,便再未入京。
高策本来确实想过把他召回京来,让他担任枢密使一职,毕竟他的军功和资历无人能比。
但是庞牧得知高策的意思后,直接拒绝了。
他话说的也很明白,他已经告老还乡了,不想再掺和朝政之事。
而且他很明白高策的心思,高策只想把枢密院当摆设,要是他回来担任枢密使,凭借他的威望,难说不会影响高策的地位。
他不想妨碍高策。
对于庞牧的拒绝,高策也只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又选了永诚侯顾言担任枢密使。
他与庞牧感情深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是一直把庞牧当成自己的长辈的,而庞牧也是把高策当成自己的孩子,二人虽然有段时间没见过面了,但是二人之间的感情不必多言。
不过说实话,庞牧今年已经年过八旬了,他的夫人早逝,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守寡的女儿照顾他。
高策也想把他召回京来,赡养他至终老。
是可惜被庞牧严辞拒绝了。
…………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管怎么样。
在年前,枢密院组建完毕,守卫大燕的四方军队皆归拢于这个纸糊的枢密院之下。
高策通过枢密院,直接掌控四军。
军权归于皇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