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旁人眼中难以辨别的中药材,看一眼就头晕,可她却非常有兴趣。
陈安发现,许多药材只需教她一遍,她便能牢牢记住,轻松辨认出来。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让陈安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陈安和妹妹陈婷一合计,决定好好培养秦京茹。
在闲暇时,时常传授秦京茹一些中药材的知识,从药材的产地、生长习性,到它们的功效和主治病症,都耐心教导。
不仅如此,两人还手把手地教她一些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
如何清洗药材,怎样将药材切成均匀的薄片;哪些药材需要经过烘烤来去除多余的水分,哪些又得通过蒸煮来改变药性;
还有捣药时如何掌握力度,熬药时怎样控制火候和时间,以及和料、搓丸等精细的工序。
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秦京茹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知识,俨然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医药学徒。
对于秦京茹,陈安心中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和安排。
如今的他,凭借着日益增长的精神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对医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他又知道,医术之道,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周末和空闲时间,陈安总会前往师叔那里,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医术。
很快,陈安的医术又有了质的飞跃。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即便不动用那些超常的力量,陈安在保和堂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特别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陈安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法。那些在其他医生眼中束手无策的病症,到了他这里,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且,他深知普通患者的难处,开的药都是最便宜的,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他的这份仁心和医术,深受患者们的欢迎和信赖。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一定的名气。
特别是陈安身怀催眠术这一绝技,对于那些因为精神压力大而饱受折磨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只需一次一小时左右的深度睡眠,患者的精神状态就能得到快速改善,元气也能逐渐恢复。
这种神奇的治疗效果,让许多患者对他赞不绝口。
后来,有一位市里的领导听闻了陈安的医术,慕名而来,找他医治自己多年的老毛病。
陈安仔细地为领导诊断后,采用针灸和药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的针灸技能已经到了10级登堂精英级,已经相当于中医国手了,每一次下针都精准无误;
药浴的药方也是他精心调配的,根据体质和病情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
不到10天的功夫,那位领导多年的老毛病就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一传开,陈安“小神医”的名头,便传到了一些领导的耳中。
从此以后,陈安到保和堂,治疗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提前预约的患者。这些患者中,不乏一些达官显贵。
然而,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有多高,陈安始终保持着风轻云淡的态度。顶多看在对方曾经于国有功的份上,表现得客气一些、尊重一些。
毕竟,以他现在的宗师级医术和身手,完全有这种云淡风轻的资格。
当然,给领导治病,也能为陈安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中,背后逐渐积累起来的人脉,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个社会中,人脉的力量不容小觑。
很多在底层人看来难如登天的事情,上面领导的一句话,可能就轻松解决了。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陈安自然不会无视这些现实因素。有所为,有所不为,利人利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陈安有时也会尝试改良一些传统的药方,试制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丹药。
在试制过程中,有时对所需的中药材有特殊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炮制。
虽然炮制工作可以安排保和堂的人去处理,但毕竟没有自己人来得方便。
而秦京茹,具备这样的天赋,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药材加工炮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将她培养起来,把药材加工泡制这些基础工作交给她做,刚好合适。
更何况,陈安身怀催眠术。即便他不会刻意去引导什么,但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对他忠心耿耿,没有人能够背叛他。
……
盘点完这段时间的收获,陈安回过神来,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
于是他站起身,伸了伸肩膀,轻轻活动了一下身体,朝着专门划给研究所的试验车间走去。
试验车间门口,两台洗衣机正在进行样品测试。
这两台洗衣机整体方方正正的,尽管陈安在设计过程中已经竭尽全力地朝着美观的方向靠拢,
但加工条件有限,与现实世界中那些造型流畅、流线型设计的洗衣机相比,它们显得颇为笨重。
不过,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眼中,这两台洗衣机的设计已经算是比较秀气了。
当初,因为看到秦京茹洗衣辛苦,陈安心中便萌生了购买或研制一台洗衣机的念头,并吩咐田军对家电行业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
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在国内现阶段的发展战略中,重工业和军工业被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而轻工业的发展则严重滞后。
这种发展策略导致了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局面。
在重工业领域,科技水平取得了较快的进步,甚至能够与国际一流水平相媲美;
然而,在轻工业方面,却连一些二流国家都比不上。家电市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这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家电产品,如收音机、电子管电视机和电风扇等,但它们的产量却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而像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空调等更为实用的家电产品,在国内根本没有,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陈安这才记起来,即便是现实世界中,这些家用电器也是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买不到就买不到吧,与其苦苦等待,还不如自己动手造出来!
陈安心中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