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之地在属于齐国的时候,并不被重视,所以东莱之地的发展远远比不上即墨片区,东莱之地人烟稀少,可供耕种的土地也少。
不过东莱之地被楚国设立东莱郡之后,东莱之地也逐渐得到了开发,但因为人口不多,所以发展还是比较缓慢。
但自从楚国的海贸发展起来之后,东莱郡趁机在夜邑设立了港口,夜邑位于渤海湾,距离燕国很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楚国商船停留在夜港。
港口的繁荣很快就带动了夜邑的发展,夜邑作为东莱郡的郡城,很快就涌入了不少人口。
半年前,海军部又在距离夜邑不远的地方设立了一处军港,名为威海,威海港建造完成之后,黄海舰队就开始逐渐北移,只在琅琊留下一支分舰船。
“战争要来了”,黄海舰队的旗舰镇海号上,副舰长芈恒看着周边陆续出海的舰船,对其旁边的沈浪说道。
沈浪如今已经担任舰长,但他这个舰长只是一支分舰队的舰长,品级还比不上芈恒这个旗舰店副舰长。
不过这个分舰长也是很多水兵门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一个月前,在外巡视的舰船全部被召回,如今每日出海都只是检测舰船性能,可见已经是在为战争做准备了”,沈浪沉声说道。
“战争来了,但这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啊”,芈恒的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哪个男儿没有一个金戈铁马的梦,芈恒自入读兵学院之后,对于战争也是极度渴望。
“我们?战争要来了,将军恐怕就要离开了吧”,沈浪对芈恒说道。
芈恒乃是楚王的嫡长子,战争之中的危险可不会挑人,只要上了战场,任何人都有危险,所以沈浪觉得芈恒或许不久之后就会被调离。
芈恒转过头看了沈浪一眼,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本将的确会离开舰队,但却不是回都,而是被调入伐燕大军”。
“伐燕大军,我们果真要讨伐燕国了?”,沈浪一脸惊喜的问道。
“去年年末,燕国国君被燕国太子骜弑杀,燕国公子羽假借燕侯遗诏讨伐太子骜,如今燕国已经彻底乱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芈恒说道。
“那将军离开的时候,能够将末将也带走”,沈浪脸上也露出了对军功的渴望。
楚国的海军福利待遇很好,但在举世无敌的情况下,哪里有立功的机会?
攻打燕国,作战的主力只会是陆军,海军恐怕只能做一些运兵运粮的机会。
听到沈浪的请求,芈恒笑了笑,说道:“本将只会暂时将你编入伐燕军中,等燕国战事结束之后,你还是要回到海军”。
“为什么?”,沈浪有些疑惑。
“因为大王已经下令让海军开始远洋,凡是在远洋之中发现如宝岛大小岛屿者,舰船主将升爵两级,赏钱百万,舰船其余官兵晋爵一级,赏钱一万;
凡是能发现一座如吕宋大小规模岛屿的舰船,主将爵升三级,赏钱两百万,其余诸将爵升一级,赏钱三十万,凡是能发现三倍于吕宋岛规模的岛屿的舰船,主将爵升四级,赏钱三百万,其余兵将爵升两级,赏钱五十万”,芈恒看着沈浪说道。
“将军是想让末将出海?”,沈浪问道。
“海外虽然危险,但却有大机遇,尤其是对你们这些舰长而言更是泼天的富贵,最重要的是,本将需要了解海外的情况”,芈恒一脸郑重的对沈浪说道。
“末将愿意为将军出海”,沈浪一脸坚定的说道。
泼天的富贵,沈浪肯定是在乎的但他很在意的是芈恒将军教给他的任务。
芈恒拍了拍沈浪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己的父王有在海外分封诸侯的意图,作为楚王的继任者,他自然要对海外进行了解。
燕国蓟城,燕侯宫内的大殿之上,燕国太子骜,不,应该是说燕侯骜坐在君位之上,在燕国诸卿离开之后,立刻靠在了椅子的靠背上,脸上也是露出了疲惫之色。
这半年的时间,燕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始作俑者确是他那个哥哥公子羽。
半年多以前,公子羽这个已经在夺嫡之中彻底落败的哥哥对于太子骜而言不过是抬手可灭的可怜虫,要不是顾念他是自己的兄长的情况下,他早就让人将其抹除了。
只是这个完全被自己忽略的可怜虫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差点翻了盘,若不是自己有五万新军为依靠,今日坐在这君位上的就是公子羽了。
而经过半年多的查询,燕侯骜现在也终于明白公子羽为什么会突然起势,其主要原因就是有楚国在背后支持。
半年前,公子羽先是暗中跟之前明确反对燕侯骜施行军功授爵令的燕国旧贵族联络上了。
这只是公子羽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借机在蓟城散布燕侯骜想要效仿楚国变法的志向,等太子骜继位之后就会颁布释奴令,释放燕国境内的所有奴隶来增加燕国的人口。
其实燕国公卿们都知道太子骜有变法图强的志向,但他们觉得太子骜日后变法的时候肯定要跟他们这些人商量,就像之前施行军功授爵一样,用军权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只是太子骜也许是以为燕国局势已经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蓟城开始流传他要施行释奴令的时候,他不仅不听从燕国相姬信的劝告予以辟谣,反而想着利用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诸卿对释奴令的态度。
在面对燕国公卿们试探性的询问时,太子骜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看到太子骜是这个态度的时候,燕国公卿们内部却开始出现反对太子骜的声音。
但太子骜却没有太过放在心上,觉得只要自己没有正式施行释奴令,燕国公卿都不会真正的反对自己。
果然在燕国相姬信的安抚下,燕国公卿们都不满很快就被平复下去了。
只是部分燕国公卿对于太子骜的怀疑已经种下,没有那么容易消失。
一个月后,燕国相姬信在一次出行的过程中被人刺杀而死。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太子骜的警醒,他当即下令搜捕刺客,但这件事却最终没有一个结果。
但太子骜却觉得刺杀姬信的应该是暗中反对自己的燕国公卿,于是,太子骜在面对公卿们的时候也没有了往日的温和。
在没有燕国相姬信的调和,燕国的部分公卿对于太子骜的表现也越来越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