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未亮,贾环也早早地被宝钗叫醒了来,然后他也在宝钗的服侍中穿戴好了衣服等物。
待洗漱好了之后,贾环也照常用了一些早餐,然后才跟着宝钗辞别道:
“好姐姐,我上衙署去了,你在家里可别太想着我!”
闻言,宝钗的俏颜上也多出了好看的红晕,她只羞嗔道:“好好的,怎的又说胡话了,还是上你的衙署去吧。”
“嗯,不过我若是在那边想着你了,又该怎么办?”贾环笑说道。
“你可别再胡说了,等着下午回来见着了,不就成了吗?”宝钗也羞着一脸说道。
“好,那等我下午回来见你哦!”贾环说着,也才从她的屋子内走了出来。
宝钗也跟着送到了门边,直到看见了贾环的身影消失在了门口,她这才重新回到了屋子里边来。
贾环从宝钗的院子内出来了之后,也回到了黛玉的屋子内给她告别了一回,然后才往着府外那边走了过去。
这儿的马车等物也都已经准备好了,贾环直接进入了车里,然后便朝着衙署进发。
如今是六月份的天,就是早上也不是很冷,秦淮河畔的灯火依旧亮着,依稀还传来了琴音,甚至还夹杂着欢笑声。
贾环倒也不会去羡慕这样的生活,不过说实在的,大周这边的商税还真的征收得太低了,倒是供养着这些富人纸醉金迷着。
江南这边虽然是繁华,不过繁华也只是属于那些地主乡绅的,而底层的百姓人等却是什么也都没有。
贾环之前也瞧见过这江南地界上饿得瘦骨嶙峋的乞丐,也还有那些身着破烂的寻常百姓人等。
这些人在这儿到底也是难以生存的,而且这江南土地兼并的问题频发,也致使了许多的百姓走上了山贼水匪之路。
贾环觉得自己的责任还是很大的,还是得在江南这边多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行呢。
不过贾环如今也考虑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商税提高了,可能不会像他想象的那般好,还会带来许多的影响。
商税提高,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物价的情况也会提高,物价提高,购买者意愿降低,购买力下降,商业低迷。
商业低迷,外加重税(层层盘剥下变为重税),则会导致商人逃离,接着便是经济不景气,经济不景气,便会带来失业。
失业之后,没有饭吃,上山当土匪,靠江当水匪,危害社会安全,接着出兵剿匪,税收不上来,没钱剿匪,哦豁,完了。
可能贾环想象得有些悲观,不过事实恐怕也差不多如此。
所以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的税额还是不能太随意提高了,主要还得针对那些娱乐和暴利产业好一些。
就是提高了商税,这些富商还会将多缴纳的部分直接转嫁到那些劳工的身上去,这也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剥削。
而且若是税额太高的话,可能还会导致商人逃离,这就会造成市场的不景气,届时还可能会导致收到的税额更少。
所以这个税收的调整到底是极其严谨的事情,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提高的。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万历年间宦官掌握矿税,清朝的厘税也都是极好的例子,所以这些东西,贾环也得认真地考虑清楚了。
得需要制定一些合理的措施,才能让着市场的经济欣欣向荣,社会环境安稳,而且还能让着大周的税收蹭蹭上涨。
不过这个得回去好好地研究着,他眼下还要上衙呢。
贾环到了这边之后,也照常进行了点卯,待听取了这些属员的汇报之后,然后又开始了今日份的查账工作。
因做着这些已经够熟悉了,所以贾环的工作效率倒是也提升了不少,才一上午的时间,他也已经完成四五十本账本的核查。
其实这些账目的核查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且这种传统账目的字体也是比较大的,一本账本也没有太多的内容。
而且贾环自己也还会现代的运算公式,对于乘除法上的运算甚至可以直接快速通过心算算出,所以工作的效率也自然挺高的。
前些时候,贾环也趁着中午的时间将着现代笔算的方式交给了和自己一起查账的属员们。
当他们运用着算盘和现代运算方法一起运算时,效率也是直接提高了不少。
如今贾环他们核算的账本也剩下不多了,只要将着账本核算清楚之后,他这边就能跟着正兴帝做汇报了。
又过了几日时间,贾环这边的查账也弄清楚了,就是情报也收集好了,不过如今他查出来的问题还是真的不要太多。
前任布政使刘筠溢真的该死,他干的坏事儿可太多了,比如单单虚报火耗就有个上百万两。
这个火耗就是将着百姓手里征收来的碎银熔化成官银,这熔炼过程中的自然消耗便是火耗,不过被他给夸大了太多。
而那些多余的火耗部分就直接是被前任布政使以及其他的官员等全部贪墨了去,这涉及的地方官员倒也多得很。
虽然已经有了养廉银,就是高薪养廉,一般从商税上的补充,也有火耗银子补充,不过火耗还是没有完全纳入监督体系里。
除此之外,还有之前的谎报灾情等,自然对于在前任布政使的审查中,这些倒是也直接查出来了。
甚至还有通过截留税银,虚报工程款项,官办买卖、伪造账册等手段制造了许多的虚账、假账。
这些也仅仅是税务层面上的,还有案子层面上,官场上的卖官卖爵等倒是真真不要太多。
累累罪行,罄竹难书,不仅仅涉及前任布政使刘筠溢,还涉及了好些地方官员人等。
贾环也明白了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真真不是虚传的,甚至其实这些在江南这般富庶地区也还算是少了的。
贾环做好了查账的这些任务之后,也拟写好了折子,将这里查出来的事情给正兴帝汇报过去。
贾环上的是两份折子,一份陈述他所查出来的问题以及涉及的官员人等,另一份则是涉及商税和土地兼并的问题。
那些商税和土地兼并的事情,贾环上的是密折,因为这个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贾环之前也是认真地思考过了古代和现代的税收历史,也认真地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倒是也得到了一些可行之策。
而至于自己查税查出来所涉及人员和问题等,贾环倒是通过巡抚这边来上奏的。
官场上的规则是一般不能越级上奏,虽然贾环有上密折的特权。
不过贾环也知道还要跟着巡抚一起共事的,所以他多少也得给巡抚裴璟一些面子才行。
对于查账中所涉及的地方官员人等大多是刘筠溢之前的党羽一类,巡抚裴璟这边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的。
其实裴璟也是有着清名的,对于上任布政使刘筠溢的行径也较为不齿。
只是他这个人是官场老油条,也更想着安生一些,所以倒是也没有干涉刘筠溢的利益。
不过如今刘筠溢已经死了,就是裴璟这边之前也被正兴帝下旨申斥过一番了,还扣除了他一年的俸禄,罪名上司察吏不严。
所以他现在也自是不会再对那些地方官吏等的行径护短的,而且若是知情不报,他也是要顶罪的。
当然贾环这折子上的官员名单中最高的就是知州,还有知县,并没有知府一类的,他们倒是隐匿得太深了,查不到什么信息。
其中也有着江宁县知县,就是那个抢占了章生土地,还想占有他两个妹妹做妾室的家伙。
自然贾环所查出来的东西也都是真实的,也有着真凭实据在的,毕竟弹劾不实则是要反坐的。
在大周朝这边,上官弹劾着下官基本上都要讲究个真凭实据,若不然,后果也是极为严重,基本上都是流放三千里。
因此对于所查询来的信息,贾环之前也是让着人反复地核查过许多次的,为的则是确保万一。
他可不想因着自己疏忽而置身于险地,当然他当了这个布政使,也得要干出些出成绩来才行。
不然以后正兴帝就不用他了,没有了皇帝的信任,那他就没有了最大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