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段一凡就在秦世杰和黄爱国的陪同下去了苦水井村,在路上秦世杰小心翼翼地向段一凡问道:“段书记,待会到了村里您看要怎么安排?是让村支书找几户村民到村部来座谈还是……”
秦世杰这是认识到了段一凡不好糊弄,索性把主动权完全交给段一凡,省得犯错,段一凡想了想道:“我调研有两个必看,一是村里最穷的一户或者几户人家,无论多偏多远,我一定要去看,二是如果村里有学校,我一定要去看,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我希望能在学校听一堂课……”
秦世杰和黄爱国对视了一眼,得亏问了这么一嘴,要是像以往应付领导调研一样,指定几户条件好的村民座谈一下想糊弄过去,又得撞枪口上了。
到了苦水井村,村支书和几个村干部都早已得到通知在村部等候了,村支书和几个村干部一看都是那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一脸苦色,见到段一凡也有的畏畏缩缩,放不太开。
好在段一凡有经验,上来先拿出烟散了一圈,和他们拉起了家常,家里几口人啊?孩子多大了?在哪里上学(工作)啊?慢慢村支书和村干部们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没那么紧张后,村支书和村干部们就开始向段一凡诉苦了,说村里如何如何穷,话里话外就是希望县里能拨点扶贫款下来救济一下。
段一凡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只说县里会统筹考虑,就让他们带着去村里最穷的村户家去看看。
苦水井村最穷的一户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据村支书介绍这老光棍有点好吃懒做,也不怎么合群,和村里人也不怎么来往。
到老光棍家一看,都快中午了,老光棍还没起床呢,村支书进去叫了几次他才十分不情愿地打着哈欠出来了,眼角的眼屎都没擦,屋里也是乱得跟狗窝似的,没法下脚,村支书只能从他家里搬了两条条凳出来,众人坐在屋坪外聊天谈话。
段一凡耐心地和老光棍拉家常,他也是有一句没一句地答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把低保扶贫款发下来。
看到这种情形段一凡也是不由暗叹一口气,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想让农民摆脱贫困首先得从思想根源上让他们产生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榜样,以先进带后进,否则国家拨再多的扶贫款都没用。
从老光棍家里出来,段一凡又提出去村里的学校看一看,村里的学校是社会爱心人士捐建的,刚建好的时候县领导还过来剪了彩,县教育局也联系了几个有爱心的大学毕业生过来支教,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不过后来支教的大学毕业生一个个都走了,学校就沉寂了下来,乡里本想把学校撤掉,让学生们都到山下的另一所大一点的学校去上学,但县里不同意,说这是爱心学校不能撤,乡里只好从乡里的中心学校抽调了一位老民办教师过来教学,勉强维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