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品书中文 >   >   【番外七】

费映环是从浙江的江山县,走陆路进入江西地界的。

沿途惊动官员,府县官吏纷纷出动。

广信知府早早得到消息,备上船只去玉山县恭候。玉山知县迎送到县界,上饶知县无缝衔接,而铅山知县早已在鹅湖镇东边等待。

放在新朝创立之初,这种行为是被禁止的,不准地方官吏兴师动众去迎接权贵。

三十多年过去,官场陋习复生,趋炎附势又变得习以为常。

上饶水驿。

费映环已经八十多岁,抵达驿站之后,并未下船游玩。

知府侯昌也不敢胡乱打扰,只随船在旁边候着。邻近傍晚时分,县丞靠船过来说:“县尊,一房先生请来了。”

“快请!”侯昌连忙说。

费映环在家乡的老相识,陆陆续续都已病逝,如今只剩这位“一房先生”。

此君名叫王鄘,字孟侯,号一房。

崇祯四年,费映环、胡梦泰、王鄘等同乡,曾经结伴进京赶考。费映环和胡梦泰都落榜了,王鄘却考上了进士,明朝灭亡时已经担任山东省参议。

当时山东糜烂,王鄘这个参议毫无实权,干脆直接挂印归乡。可大明还未灭亡,王鄘拉不下脸投靠“逆贼赵瀚”,便在乡间设立私塾教,乡下愿读书的孩子,都进了官方小学校,王鄘只能在家耕读度日。

直至新朝思想开放,讲学之风兴盛,潜心修学多年的王鄘,终于在上饶县开宗立派。

“公爷,一房先生前来拜见。”

“王孟侯?快快有请!”

八十多岁的费映环,身体居然还挺利索,由健仆搀扶着,手拄拐棍亲自出舱迎接。

王鄘比费映环年轻几岁,一身布衣,静立船头。

两舟接近,王鄘拱手朗声说道:“灵翁,好久不见!”

“贤弟快请上船喝酒!”费映环高兴道。

费映环六十多岁的时候,在杭州灵隐寺建了别墅,自号“灵苑居士”、“灵叟”。他在学术上没有开宗立派,专攻史学、文学、书法和绘画,还参与编撰《民始全书》,在大同新朝的学术界也算名声响亮。

王鄘当即被邀请上船,知府侯昌也搭了便车,其余弟子和官吏皆在旁边船上候着。

“请坐,侯知府也请。”费映环心情愉悦。

“多谢老公爷!”侯昌小心翼翼坐下,半个屁股悬在空中。

娄氏也被侍女搀扶过来,王鄘和侯昌连忙起身拜见:“老嫂子(老夫人)安好!”

“都坐吧。”娄氏满脸微笑,亲自给他们倒茶。

费映环问:“贤弟身体可好?”

王鄘回答说:“还过得去,大病没有,小病不断。”

费映环有些惆怅:“唉,当年赶考的上饶士子,如今就只剩你我二人了。我记得,我们一起进京考了三次,我跟老胡(胡梦泰)一起考了五次。”

王鄘笑道:“本来该四次的,崇祯元年那回,我临行前生病了。”

费映环也笑起来:“就是那回,我在北京也病了。却没曾想,因病耽搁时日,回来的半路上,居然遇到了当今陛下。那个时候怎能料到,随手带回来的小娃娃,做得出这等改朝换代的大事。”

“此天命也!”王鄘奉承道,“也是灵翁的福气,更是费家历代贤者留下的福荫。”

费映环得意的捋着胡子,点头说:“当年一次次赶考,就想弄个官做。最后实在没法,只能花钱买了个知县。但这数次落榜,也非没有收获,沿途体悟百姓疾苦,不再是闭门苦读的无知书生。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仗剑远游之风更甚,年轻学子赶上了好时候。”

王鄘附和道:“是啊,现在的小年轻,真真赶上了好时候。天下安定,没有草寇肆虐;百姓富足,粮价也稳得很,出门比以前容易多了。最近听说,赣江有了那什么蒸汽船,可以烧着煤炭日行千里。”

“日行千里只是虚言,二三百里却是有的,”费映环笑道,“只需船工往锅炉里添加煤炭,蒸汽船就能无风自动。听说还在改进,指不定往后船速更快。另外,还得沿途修建煤站,没有煤炭就跑不起来。”

知府侯昌突然插话:“广信府这边,已在筹划修建煤站了,两三年内必可通蒸汽船。”

费映环点头道:“如此甚好。”

突然,费映环又问:“贤弟子孙,可有在做官的?”

王鄘摇头感慨:“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都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只能去考吏员做些杂事。倒是有一乖孙,前几年中了末榜进士。那小子能吃苦,主动请调虾夷县,跟岛上的土着打交道,如今已做了虾夷知县。”

费映环问:“虾夷县我听说过,就是日本北边那个大岛?”

“然也,”王鄘详细讲述,“岛上分为三股势力,一为虾夷野人,二为日本移民,三为汉人移民。我那乖孙儿来信,他在虾夷县引种水稻,岛上各族百姓皆顺服。那里以前是不产米的,今后就有大米吃了,且口感上佳,种出来的大米皆为良品。”

费映环赞许说:“此大功一件,贤弟养了个好孙儿。”

又聊一阵,王鄘说:“灵翁,天色已晚,移驾寒舍住几日如何?我有一方大池塘,养了许多鲤鱼草鱼,饮茶垂钓说不出的惬意。”

费映环婉拒道:“我这次回铅山定居,有的是时间闲游,鹅湖镇挨着上饶,待安顿好了再去。”

“那咱们就约好日子,”王鄘笑着说,“届时再请周边的耆老和名士,一边钓鱼饮茶,一边吟诗作赋。”

费映环笑道:“此亦美事。”

众人移步至甲板,费映环极目远眺,在昏暗的江面上,隐隐可见渔火如豆。

知府侯昌趁机诉说政绩:“老公爷容秉,如今这广信府,可谓是物阜民丰,人丁比崇祯年间翻了两番。人口虽多,百姓却能得温饱。家中田地不够的,都进了茶厂和纸厂。特别是纸厂,广信府诸县所产纸张,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另外,如今商业大兴,广信府又是四省通衢,只这货物运输就能养活无数人口。”

费映环点头说:“实属不易。我还记得年轻那会儿,大约每过十年,就要闹一回饥荒。铅山县还立了座白菜碑,知县带着百姓一起啃白菜,劝导富户捐粮救活了无数饥民。”

王鄘笑道:“全赖陛下开拓之功,海外已有多个产粮地。每年无数粮食运回,沿海数省皆不愁吃的,粮价也日渐稳定下来。不像前明那会儿,每年漕运耗费无数,南方各省粮价跟着涨。”

“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开疆万里,四海归服,此自古未有之盛世。”知府侯昌继续拍皇帝马屁。

王鄘笑道:“若非我已老迈,怎也要去北海、葱岭、大宛看看。特别是北海的属国城,看报纸上说,去年建起了苏武庙,苏属国泉下有知亦可安息了。”

当夜,王鄘在船上歇息,翌日清晨拜别归家。

费映环和娄氏继续坐船西行,当天中午抵达鹅湖镇,消息迅速在四里八乡传开。

费氏各宗子弟集体出动,扶老携幼前来迎接,附近百姓也纷纷来瞻仰老公爷的风采。

“老爷,可还记得我?”一个老丈由孙辈搀扶着上前。

费映环有些老花眼,戴上眼镜仔细端详,随即欣喜道:“你是……剑胆?”

剑胆笑道:“就是我啊!”

费映环问道:“琴心和酒魄可还在?”

剑胆伤感道:“都已经没了。”

“是啊,你们年纪也不小了。”费映环叹息。

琴心和酒魄的后人,纷纷上前拜见,费映环和娄氏都跟见到自己的儿孙一般,怎么看都觉得格外亲切。

费文蔚突然在人群外嚷嚷:“老公爷,老公爷……你们快放我过去!”

这货一番折腾,终于获准拜见,但他的叔伯们却没啥好脸。当然,家丑不可外扬,酒魄子孙们打官司分家产的事情,不可能闹到费映环面前。

娄氏扫了一眼,指着那群孟加拉人问:“这是你买来的仆从姬妾?”

费文蔚端端正正回答:“回禀老夫人,晚辈闲不住,便去了孟加拉闯荡。已在孟加拉那边,白手起家挣得良田万亩,这些都是晚辈从孟加拉带回的,明年还要带一些同乡去孟加拉发财。”

费映环赞许道:“有志气,有义气,孙辈这般出息,酒魄也能含笑九泉了。”

此言一出,知道费文蔚底细的乡邻,纷纷掩嘴偷笑,同时又对其羡慕无比。

费映环当年兄弟四人,四弟封侯定居湖南,几乎没怎么回来过。

另外两个兄弟已经病逝,留下一群不成器的儿孙,此刻就住在鹅湖费氏老宅里。不说大富大贵,日子还算富裕,其中一个纨绔子弟,还因为殴人至死流放雪区——若非看在费家面子上,早就秋后问斩了。

费映环、娄氏夫妇,被侄子、侄孙们簇拥着回家。

一路询问状况,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只说长房家的老四学习好,公费就读于南昌大学,未来几年多半能考上进士。兄弟俩留下十多个子孙,也就这一个成器的,算是未来的门面人物。

费映环早先每年都要回家祭祖,65岁以后就没再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再回故乡老宅,触目生情,感慨良多。

可惜,大都是些生面孔,年轻辈一个都不认识。

路上偶有老人上前打招呼,费映环和娄氏虽记不清了,却都感到非常高兴,让随从递上些铜钱做见面礼。

在费家老宅用过午餐,费映环便带着妻子娄氏,迫不及待的去乡间溜达。

宅子附近全是茶山,更远处还有造纸厂。

费映环指着一处没种茶的山地说:“那里以前是我家的地吧?”

费映环兄长的次子说:“叔父,那里以前确是费家的地,不过国朝初立时已经分给了佃户。”

“分了也好。”费映环笑道。

他拄着拐杖往前走,却见地里有个老农,正在割薯藤往竹筐里装。

费映环老远就喊道:“收红薯呢?”

老农闻言转身站起,看清情况之后,连忙过来拜见:“少……老爷,红薯还能再长,我割些薯藤回去喂猪。”

“你可是想喊我少爷?”费映环问。

老农说道:“老爷,我以前在费家做小厮,在杂院里住了好几年。先前老爷回鹅湖,我也带家人去镇上迎了,见到老爷心里可欢喜得很。”

费映环高兴道:“也是故人,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老农说:“我叫费聪,今年62了。”

费映环又问:“家里过得可好?”

老农打开话匣子道:“早先靠种地就不愁吃穿,后来孩子多了,又有了孙子,这地里刨食就不够。我家老大在河口镇做船工,已经做到了二把头,全家搬去了河口镇。老二不争气,只能跟着我种地。老三是没福气的,学习成绩挺好,放暑假下河洗澡淹死了。还有两个闺女,一个嫁去了横塘,一个嫁去了城关。我那大孙子也拿工钱了,在纸厂做了几年学徒。二孙子进的茶厂,也快要出师了。三孙子……”

“多子多福,你好福气。”费映环笑道。

老农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看他们自己去挣。”

几个有眼力劲的随从,帮着老农割薯藤,然后帮老农挑回家。

费映环一路跟老农闲聊,身后跟着一大群人。

老农的家是四间半土屋,其中那半间属于猪舍,正养着两头大肥猪。

“汪汪汪……”

拴在猪舍前的大黄狗,看到众人恶狠狠狂吠,被老农呵斥两声便消停了。

老农的家人纷纷出来,端板凳给费家人坐,又用陶土碗沏来几碗碎茶,这种碎茶在产茶地很便宜。

费映环走进堂屋,发现房梁上居然悬着几块腊肉。

费映环笑道:“此清平之乐也。”

老农说:“咱们这些种地的,有好皇帝才能享福。”

费映环接过一碗碎茶,品了一口,味道不咋地。他来到院中,听着猪舍里的拱槽声,远处突然传来鸡鸣,猪舍前那条大黄狗,也跟着神经质的叫唤起来。

眺望远处的茶山和农田,费映环问妻子:“夫人,此间安逸,可以终老。”

娄氏笑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确是养老的好归处。”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