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要说一说清朝的野史了,这也是相当的炸裂的】
很好,这又是野史,野史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是非常非常难以形容的形象了,什么炸裂的往上写,虽说随着朝代的发展,正史记录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野史记录的一定是相当野的。
清朝众人已经能够想象到是要说的那一段野史了,毕竟在后来的清朝人心中也是非常怀疑的,但是毕竟是他们的皇室,也不能说些什么。
想到之前所说的民间传说“太后下嫁”时间,皇太极一时间感觉到了当初李世民的感受,实在是大感憋屈,但是他比李世民要好上太多,主要这不是真的,李世民那是真的,还有就是李世民是被自己的儿子给挖墙脚了。
其他各朝人士保持着看好戏的想法,毕竟大家都被野史给祸害了,好像只有清朝的人没有被野史祸害过,这怎么能行呢,要祸害都要一起被祸害,怎么能独独留下清朝人呢。
他们一致表示不服,现在到了他们看清朝好戏的时候了。
【对于这些野史各位都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千万不要当真,追求真实性还是要看正史,多方面去考察史料】
朱棣点点头,表示要快点讲,大家都等着的。
【李世民:放心,我们都是抱着吃瓜的态度的,肯定不会认真的,所以,现在快点,我估计就是那个“太后下嫁”事件】
【李隆基:对对,小吃都准备好了】
【刘邦:我的茶点都备上了】
……
清朝人:……
特别是清朝皇室的人,看到这样的弹幕,都是一脸爹无语,好家伙,讲前面历史的时候都不见你们有这么的热情,怎么一到野史的时候都被炸出来了。
除清朝之外的各朝:呵呵,说的你们在看我们野史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看到这么多的弹幕都在催促秦锦快点讲述,秦锦一下子也提起来兴趣,毕竟大家都想看,秦锦自然也是相当提起兴趣去讲述。
当然秦锦本身也很感兴趣,毕竟爱看热闹是大家所共有的习俗。
【既然大家都这么想看,那我就讲快点,再次说明这只是野史,说起这事还要从布木布泰小的时候说起,当时皇太极已经和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结婚,但是由于哲哲没有儿子,为了加强和皇太极的联系,或者是这样说是努尔哈赤为了加强与科尔沁的联系】
【再一次带着他的儿子们来到草原和科尔沁联姻,这个时候海兰珠和布木布泰都在其中】
【布木布泰的地位是要高于海兰珠的,在电视剧中,海兰珠是侍女所生,而且海兰珠有爱人】
【多尔衮与布木布泰年龄相近,两人非常玩得来,结果就是有一次布木布泰被皇太极救了,英雄救美脑海自动加工,再加上皇太极本人也是长得英俊潇洒的,这不就让布木布泰心生爱慕了】
各位老祖宗表示果然不出所料,英雄救美的剧情永远都不过时,虽说剧情俗套,但是他们都爱听。
【英雄救美的剧情永远也不过时,一般来说美人落难此时必定会有一公子上场,从恶徒手中救下美人。如果这位公子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气度不凡,那么美人一定会一脸娇羞的感谢公子,并且说出那句着名言论:“小女子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
【但如果是公子长得有些抱歉,那么美人一定会说:“小女子无以为报,只能来世做牛做马来报答公子的救命之恩”】
【秦始皇:……】
【霍去病:……】
……
虽说给各位老祖宗无语到了,但是仔细想了想,好像是也对,这样说来好像也没错啊。
长得风度翩翩、气度不凡,说明家庭背景一定是不错的,但是长的有点抱歉的话,虽说也不一定说明家庭背景不好,但是肯定没有前者信度来的高啊。
表面上是对颜值的肯定,实际上是窥探上背后的真实的背景。
这都不能够细想,一细想,美好的英雄救美瞬间就不美了。
布木布泰听到这里表示有点无语,自己才会想皇太极那个恋爱脑一样,真的是一点都看不上恋爱脑这种剧情。
特别是在听到了皇太极的恋爱脑故事,还有自家儿子的恋爱脑上头的故事,对于恋爱脑的恐怖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对于自己在这个故事中变成恋爱脑的剧情,她表示非常非常接受无能。
而与此同时年纪尚小的布木布泰瞬间对于爱情没有了想象,破灭了她对于爱情的幻想。
【再加上布木布泰在出生之际就被他们部落的人认为是长生天贵人,生来就是要登上天底下最尊贵的位子的等等诸多此类的言论,也因此最后皇太极娶了布木布泰】
【而多尔衮和布木布泰在民间中的野史和电视剧中向来都是将其描述成一对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恋人。故而在后来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之后,都认为是皇太极拆散了他们】
布木布泰更加无语了,要知道在此之前她从来都没有见过多尔衮,多尔衮一直是跟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而她早早的就嫁给皇太极了,身处后院又如何能认识到多尔衮,并且成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恋人呢,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多尔衮也觉得离谱,不会在后世的民间的传言中,他都是为了布木布泰放弃皇位的吧?
多尔衮越想越觉得是有这种可能,不,民间一定是这样说的,这野史的发展他都能看出来了,后面一定是什么布木布泰为什于多尔衮,多尔衮为爱放弃皇位。
越想多尔衮越是气不过,他,真的不是像皇太极和小皇帝那样的脑子,脑子有洞啊,以为谁都是为了女子放弃天下的吗?
可是在百姓听来确实是津津有味的,毕竟那前面的高大上的,为了政局什么的理由,他们都听不懂,还是爱情故事能听得懂。
故而这也就是野史被广泛传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