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被任命为南平县当教谕,到任的第一年,海瑞的准则就与大明官场上的风气产生了一次碰撞,在当时朝廷的御史到县学视察,其他的教师都跪在地上通报,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言:学堂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该屈身行礼。海瑞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应该对上官随便下跪】
【要知道巡察御史是代天视察,所到之处就无一不跪拜的,而当时的海瑞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教谕,在众人都跪拜的情况下,海瑞不跪】
【朱元璋:哈哈哈,好,是个骨头硬的】
朱元璋大笑,觉得海瑞是好样的,代天视察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子了不成?还所过之处无一不行跪拜的。
【海瑞以此声名大噪,但也因为其不同的行事风格而被官场所排挤,成为大明朝堂上的另类】
“果不其然”李斯早就想到这点了。
“官场向来如此,不同,就注定了被排挤,就像是赵高“指鹿为马”一样,坚持真理的人下场总是不太好”
李斯心中想着,从这件事情上他就发现海瑞是一个相当坚守心中准则的人,这样的人是不适合那个背景下的朝堂的,在大明初期还能够被重用。
李斯彷佛已经看到了海瑞那不被重用的一生,也难怪会被成为“孤勇之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海瑞看到百姓生活艰苦,而富豪享用三四百亩田地,而贫户却无一粒米之收获,于是海瑞重新丈量土地,规定赋税负担,使得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
【海瑞自己生活节俭,用他的行为践行着“清廉”二字】
这么一说朱元璋更是喜欢海瑞了,他正需要这样不为权势低头,还能守住自己的初心的人。
“以海瑞的行为,看来海瑞在官场上是没什么“朋友”了,与其说是海瑞被官场之人所排挤,我倒是认为海瑞是不屑与之为伍”
于谦感慨。
【根据《明实录》以及《明实·海瑞传》的记载,嘉靖三十九年,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那是一路走一路贪污,腰脖子都粗了一大圈。鄢懋卿路过淳安之时,海瑞提供饭菜都相当简陋,还言县衙小不能通过这么多的马车】
【也有其他的记载言当时海瑞是直指鄢懋卿出行所谓的节省,实则是奢侈,故而在之后海瑞失去了一次上升的机会】
【秦始皇:其品行难能可贵】
【杨坚:不愧是能体现大明风骨的臣子】
【海瑞的作为不仅仅是如此,总所周知嘉靖皇帝一心修道,二十多年都不带上朝的,专搞“长生之术”。由于嘉靖皇帝是个非常“不听劝”的皇帝,朝中的大臣几乎是没人敢上去劝诫,甚至于讨好皇帝,给皇帝送上一些迷信的吉祥物】
【而海瑞就不一样了,敢于重拳出击,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单独上疏。引经据典,又是用汉文帝、又是用严嵩、又是引用《礼记》,还直言嘉靖皇帝的过错,指责其二十来年不上朝、不听政、国家律法已经松弛、买卖官职的屡见不鲜】
【总结而言大明变成这样嘉靖皇帝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
李斯、房玄龄、杜如晦等直呼好家伙,只有李世民一脸的僵硬,这感觉有点似曾相似啊。
扑面而来的熟悉感瞬间让李世民想起来某个“喷子”。
“喷子本喷”的魏征相当赞同海瑞的话,他也觉得这是嘉靖皇帝的锅。
要是自家陛下这样搞,他也会如此谏言。
房、杜二人也感觉像是自己的同事—魏征,但可惜的是嘉靖皇帝可比不上自家的皇帝。
“要遭殃了”
【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上书,当即大怒要把海瑞抓起来,幸而宦官黄锦言:海瑞上书时就知道自己是冒犯了死罪,和妻子诀别,遣散家中奴仆,还给自己买了一口棺材,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嘉靖皇帝一听更加郁闷了,海瑞都已经做了死的准备,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但嘉靖皇帝一边叹息一边还是将海瑞关进大牢中】
【李世民:这老朱家的皇帝还是气量太小了点,要学学我,要有容人的气度,要大气、要宽容,看看魏征那个喷子数次这样在面前喷我,我不还是没把他怎么样】
【魏征:……我那不是喷子,是谏言,是谏言】
【李世民:看到没,我这皇帝当的,嘉靖应该照千古一帝太宗陛下好好学习学习】
【朱元璋:嘉靖你要是敢砍了海瑞,等我穿过去有你好看】
而许多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也不禁感叹。
“海瑞流传后世,实属应该”
鲜少有人去用自己的姓名赌皇帝的宽容。
【当然嘉靖皇帝将海瑞关起来,估计是没想着杀他,两月之后,嘉靖皇帝就死了,穆宗继位,海瑞被放出来,提牢主事认为海瑞不仅没死还被放出来,一定会被任用,于是就用酒菜招待。主事悄悄告诉海瑞:“皇帝死了,先生必受重用”】
【海瑞大哭,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明史》)】
朱厚熜没想到自己死的这么的猝不及防,虽然前面早有预料,更没想到的是海瑞哭的那么惨,依照秦姑娘所讲述的海瑞的品行,自然是不可能有做戏的成分存在的。
“海瑞是一个忠君之臣”
朱厚熜在听了明朝的历史,知道现在的大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也想要改变,也想要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而不是“老道士”,最关键的是后世那样发达的科技都没研究出让人长生不老的药丸来,还发现有毒。
着实是朱厚熜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长生之路”,故而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让大明活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