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直此时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那些受灾的百姓也已经被他巧妙地从混乱中分离出来,安置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房大哥,真的要按照这样的计划进行吗?这一步棋走下去,可真的是危机四伏,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啊。”程处亮满脸忧虑地望着房遗直,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与不安。
房遗直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自古以来,那些世家大族最喜欢的就是天降大灾大难,因为这往往成为了他们无情盘剥普通百姓的最佳时机。
每当这个时候,大地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而粮仓却总是掌握在那些世家手中。往往在大灾大难降临之际,粮食也会变得异常紧缺,成为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
这种危急存亡的关头,世家们往往会联合起来,用尽手段阻止外面的粮食流入灾区,他们狼狈为奸,共同抬升粮价,让粮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而当粮价居高不下,百姓们为了活命,不得不倾尽所有去购买那些高价粮食时,世家们便如同吸血的蚂蟥一般,无情地榨干百姓身上最后一滴血汗。
等到百姓们实在是被榨取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时候,世家们才会假惺惺地施舍一点蝇头小利,以此来稍稍挽回自己那早已臭名昭着的名声。
而现在,这些灾民们还并未走到那一步,也就是说,那些世家大族还并未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房遗直所提出的计划,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
说到这里,房遗直转头深深地看了程处亮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这件事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不能有丝毫的耽搁。这个冬天,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事情妥善处理干净,那么到了明年的春天,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更加残酷的灾难。”
灾民最难之处,莫过于灾后的恢复工作。
往往在灾难如狂风骤雨般降临的那一刻,会无情地摧毁百姓所拥有的一切,让他们的世界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房大哥,你应该深知这一点,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是绝不会轻易让你如愿以偿的。他们拥有着庞大的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构建了一张几乎坚不可摧的网。
尉迟宝琪的脸上写满了深深的忧虑,他明白,这个由世家掌控的天下,绝非他们这些普通人所能轻易撼动的。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便是像李二那样强势果敢的君主,面对着世家编织的这张大网,也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打破世家的封锁和桎梏。
这或许正是解释了为何李二明明已经深刻意识到世家对朝廷、对国家的潜在威胁,却始终未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不是他心中没有灭掉世家的念头,而是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根本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房遗直轻轻地叹了口气,眉宇间满是凝重。与世家为敌,这的确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更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其实我也清楚,这样做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房遗直的声音低沉而又凝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压力和忧虑。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透过那片虚空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重重危机。
一旁的程处亮和尉迟宝琪都被房遗直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面面相觑,脸上的惊愕和不解如同一层阴霾笼罩着他们。
程处亮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房遗直,嘴巴微张,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没有选择……”房遗直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心灵。连一向冷静沉稳的房遗直都陷入了如此绝境,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又该是多么巨大和沉重啊!
程处亮呆呆地望着房遗直,眼中的疑惑和关切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团乱麻。
他的嘴唇颤抖着,终于艰难地吐出一句话:“房大哥,你这是……真的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吗?”
房遗直缓缓转过头,与程处亮的目光交汇。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决绝,仿佛已经看透了命运的安排。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件事,并非是我内心真正渴望去做,而是时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一旁,尉迟宝琪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在脑海中迅速拼凑着某些碎片,忽然间,他的眼神一亮,仿佛恍然大悟,“房大哥,您是担心赈灾之后,会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世人唾弃,对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但更多的是对房遗直处境的理解与同情。
房遗直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尉迟宝琪的猜想。
尉迟宝琪继续说道:“这种事,在这乱世之中,绝非空穴来风。长孙无忌大人迟迟未露面,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而那些送来的农具,看似是援助,实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迫使房大哥您与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正面交锋。一旦迈出这一步,房家恐怕就会彻底失去那些世家贵族的支持与庇护。”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要知道,这天下,说到底还是那些世家的天下。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房家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立足,更遑论长远发展。”
说到这里,尉迟宝琪不禁叹了口气,似乎对房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房遗直闻言,目光更加坚定,他转向程处亮,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已经损失了三十万贯钱财,这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但如果不继续前行,那这一切牺牲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百姓,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安宁,怎能因一时的困难便轻言放弃?”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听闻此言,心中皆是猛地一震,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置信。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这位出身世家的公子哥,竟然会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一般而言,世家子弟往往养尊处优,行事优柔寡断,且自私自利。然而,眼前的这位公子哥却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他的身上,似乎并没有那种常见的世家子弟的纨绔气息,反而更像是一位满腔热血、不畏艰难的愤青。他为了心中的正义与理想,甘愿付出一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房家既然已经选择了站在道义的一边,与民同乐,共渡难关,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心头。
他们意识到,房家的这一决定,不仅是一种道义上的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不能退缩。
程处亮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掷地有声的誓言,彰显着他作为武将的担当与勇气。
这已经不是一场寻常的斗争了,它上升到了道统之争的层面,是关乎思想传承与信仰根本的较量。
这样的道统之争,已经数百年未曾在这片大地上上演,而今它的突然出现,预示着局势的严峻,已容不得半点犹豫与妥协。双方一旦碰面,便是不死不休的死战,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是啊,到了这一步,我们也算是明确了自己的立场。”
程家与尉迟家,这两大世家皆已与房俊展开了合作,但这样的联盟,在世家林立的环境中,显然不会轻易被其他世家所信任。毕竟,这是一场关乎道统的争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早先,孔家便已率先找上了房俊,他们的态度明确而坚决,试图在这场道统之争中占据先机。
然而,房俊的反应同样不含糊,他的态度之坚定,犹如磐石不可动摇,那就是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奉陪到底,绝不退缩。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那座筹备已久的道家学院,至今仍未能顺利开办起来,这其中或许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阻力。
但房俊却另辟蹊径,在雍奴县成功创办了一家道家学院,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儒家势力的敏感神经,使得他们开始密切关注起房俊的一举一动。
“你们几家还好,毕竟没有真正卷入这场道统之争的漩涡之中,只是与房家走得比较近罢了。”话语间,透露出一丝对房家现状的担忧。
房家此刻所面临的困境,已然不容乐观。一旦涉及到道统之争,那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任何妥协与退让都将成为奢望,唯有全力以赴,方能在这场关乎信仰与传承的较量中,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房大哥,难道在这件事情上,就真的再也没有别的转圜余地了吗?”说话之人面露难色,显然对眼前的困境感到束手无策。
儒家的代表,那些什么人-士族,他们不仅仅是大唐的根基,更是大唐实际的掌控者。
即便是英明如李二,也不过是他们推选出来的代言人罢了,在许多决策上都不得不向这些士族妥协,以求得朝堂上的平衡与稳定。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件事如今已是板上钉钉,没有丝毫转圜的可能。”
房遗直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内心深处其实也并不愿意走到这一步。
但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何当初房俊会毅然决然地投身道家,如今却成了儒家眼中钉、肉中刺,被处处针对。
眼下的赈灾之事,更是棘手。如果不能做得彻底,让灾民们真正满意,到时候儒家必定会借题发挥,大肆攻击,将此事作为打击他们房家的把柄。
这世家大族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利用那些仁义道德的说辞来绑架人心,迫使他人就范。
而他们之所以屡试不爽,正是因为天下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道德绑架的说辞,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
“房大哥,你放心,我们始终站在你这边,全力支持你。”见房遗直神色凝重,一旁的人连忙表态,以示忠诚。
很快,房遗直便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施粥的地方。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灾民,他们或站或坐,虽然衣衫褴褛,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救济,他们的精气神已经恢复了许多,眼中也重新焕发出了希望的光芒。
“诸位乡亲,我乃房遗直,今日站于此地,心中有几番肺腑之言,不吐不快。”房遗直深知,要想顺利推行眼前的这项计划,首要之务便是要赢得这些饱受灾难之苦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
然而,这条道路绝非坦途,灾民们对于朝廷官员的印象早已被过往种种不公与冷漠所侵蚀,他们的心中,那些所谓的官员往往与贪婪、腐败划上了等号。
特别是本地的官吏,更是如同蛀虫一般,与世家大族勾结,不断压榨着已经处于困境中的百姓。
但幸运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赈灾努力,房遗直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公正无私的分配粮食,还是尽心尽力的安抚民心,都逐渐在灾民中赢得了些许口碑。
一些开始持怀疑态度的百姓,也开始对他的作为有了正面的评价。
“房大公子,您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我们听着呢。”正当房遗直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开口之际,程处亮与尉迟宝琪暗中安排的人员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们的出现为房遗直的话语增添了几分分量,也让现场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房遗直见状,深吸一口气,稳定了心神,他知道,虽然开局时大多数人仍保持着冷漠与观望的态度,但那份隐藏于心底的好奇与期待却如同微弱的火苗,只需轻轻一吹,便能燎原。
“乡亲们,你们所遭受的苦难,陛下时刻挂在心头,他第一时间便派我前来,誓要与大家共度难关。朝堂之上,诸位大臣也是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只为能让大家尽快摆脱困境,至少能有口饭吃,有个安身之所。”
房遗直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与谦逊,他没有将这份功劳独揽于身,而是巧妙地将它分给了李二陛下以及朝堂上的众多大臣,这样的做法不仅彰显了他的大局观,更让在场的百姓感受到了朝廷的诚意与决心。
百姓已经以一种近乎麻木与冷漠的眼神静静地看着房遗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这样的目光,让房遗直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尴尬与苦涩,但他深知,作为读书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那份坚韧与厚脸皮,房遗直自然也不例外,他暗暗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坚定有力。
“然而,这眼前的困境,仅凭我们的微薄之力,恐怕只能勉强支撑到开春之际。可开春之后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未知?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行?”
房遗直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他抛出的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灾民们的眼神中早已失去了希望的光芒,他们只知日复一日地挣扎求生,对于遥远的未来,不是不想去考虑,而是现实太过残酷,考虑再多也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在这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任何长远的打算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不切实际。
“诸位乡亲,我们不谈那太过遥远的未来,就眼下这个即将来临的严冬,大家打算如何度过?”房遗直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
随着天气日渐转冷,没有遮风挡雨的庇护所,这些灾民的生命就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其实,很多人心里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只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早已一无所有,房屋化为废墟,农具不知所踪,生活的一切都被无情地剥夺。
“在此,我有一个提议,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线生机,不知大家能否同意?”
房遗直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他的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他知道,这个提议或许能成为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但也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房遗直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灾民们的情绪与需求变化,他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世家大族们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必定会百般阻挠,让前行的道路布满荆棘。更何况,要想将这项浩大的工程顺利推进,还离不开灾民自身的积极参与以及禁军的全力配合。
然而,禁军的人数毕竟有限,若是灾民们过于分散居住,那么即便是筹备充足的粮食,也难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运送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世家们对于房遗直此番破格的救灾举措早已心怀不满,他们习惯了从中捞取好处,而今房遗直的做法无疑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让他们倍感失落与愤怒。以往,他们还能在某些环节上占到些便宜,但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面对着重重困难与挑战,房遗直却并未退缩,他坚定地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将所有人分为十队,每队大约万人,在禁军的统一指挥与带领下,我们将逐个村子进行有序的重建工作。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灾民们打造一个温暖的新家园。”
咔嚓一声,仿佛连空气都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房遗直。帮助他们重建村子?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历朝历代以来,赈灾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发放粮食、衣物等基本物资上,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重建计划。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不敢轻易相信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毕竟,它太过超乎寻常,太过令人震惊。
“房大公子,您这话可是当真?”终于,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满脸疑惑地追问着。
而此刻,房遗直早已安排好的“托儿”们也开始适时地发挥作用,他们或惊讶、或疑惑、或兴奋地引导着舆论的方向,让整个场面更加热闹非凡。
房遗直微微颔首,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这是自然,我房家人向来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岂有不兑现之理?”
房遗直也不傻,他迅速捕捉到了这个为房家树立正面形象的机会,不动声色地给房家打起广告来。在他看来,那些做了好事却不留名的人,要么是真正的傻子,要么就是不懂得利用机会彰显仁义的呆子。
毕竟,“房家”,这可不简单的房家,而是权倾一时的左相之家,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随着房遗直这一举动的展开,更多的人开始跟风,他们或是出于好奇,或是真心被触动,原本那些对官府毫无信心的人们,此刻也开始在心中萌生出了一丝希望。
重建家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降甘霖,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毕竟,若能如此,他们这个冬天就再也不用为饥寒交迫而担忧,再也不用害怕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最终被冻僵而死。
“房公子,你想怎么做,我们全力支持你!”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带节奏的人更是主打一个快速响应,他们仿佛一群嗅觉敏锐的猎犬,一旦发现目标便迅速集结,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已经将事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然而,就在这股热潮即将席卷一切的时候,忽然之间,一群世家乡绅走了过来。他们的眼神冰冷而锐利,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死死地盯着房遗直。
房遗直的行为无疑已经触碰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更何况,以往他们总是能想方设法地从各种灾难中捞取好处,占尽便宜。但这一次,房遗直行事极为利落,已经迅速完成了对灾民的登记工作。
这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像以前那样蹭吃蹭喝,占灾民的便宜了。而此刻,房遗直却还要断了他们最后的念想——重建家园的计划一旦实施,他们这些乡绅往日的特权和利益都将被彻底打破。
一旦真的着手进行灾区重建工作,那些只图私利之人将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好处。他们的如意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诸位远道而来,可有何急事相商?”房遗直和颜悦色地开口问道,言语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