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阳起身,从一旁的单人沙发上将自己的沙发毯拿了起来,给林珍珠轻轻地盖上。
看着林珍珠安详的睡颜,宋初阳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转身进了书房。
上午说要给大堂哥的三个孩子雕琢小玉锁,这会正好睡不着可以提前先把设计稿给画好来。
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在大堂的木地板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屋内静谧而温馨,只有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打破了这份宁静。
宋初阳坐在书桌前,窗外的微风轻拂着窗帘,带来了一丝丝清凉。
她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叠整齐的A4纸和几支磨得尖尖的铅笔。阳光照在纸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泽,让人感到舒适。
宋初阳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窗外花园里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宋初阳手中的铅笔在纸上轻轻舞动,很快三个小玉锁的轮廓就出来了。不是她一向来喜欢用的云纹锁的样式,这次她设计的是莲花纹样。莲花的周围还环绕着细腻的荷叶和波纹,仿佛莲叶轻轻托起莲花,寓意着家人对孩子们的呵护与支持。
随着时间流逝,阳光的角度逐渐偏移,屋内的光影也随之变化。
宋初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中,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她的设计稿逐渐丰满起来,小小的玉锁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已经能够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当宋初阳抬起头看向窗外时,发现天色已经渐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书桌上,给他的设计稿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金色。他满意地收拾好设计稿,准备明天开始雕刻。
走出书房,却发现原本在沙发上休息的姨婆早已经不在了。
她疑惑地走近沙发,发现姨婆已经将她的沙发毯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边,而且她也将茶几收拾干净了。
她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才发现现在已经六点半了。
宋初阳看着空荡荡的屋内,忍不住轻声嘀咕道:\"真不知道姨婆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怎么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呢?\"
其实林珍珠并没有睡很久。宋初阳进书房没多久,她就醒来了。只不过宋初阳太沉迷于创作了,所以没有注意到。
林珍珠怕自己打扰她,于是就悄悄地出门回自己家去了。
宋初阳从书房书桌上拿来了手机,熟练地滑动屏幕,找到姨婆的号码,然后按下拨号键。电话只响了两声,便被接通了。
\"喂?初阳啊!有什么事吗?\"
电话那头传来姨婆欢快的声音,隐约还能听到麻将碰撞的声响,想必她正在享受麻将带来的乐趣。
宋初阳听着姨婆的声音,内心瞬间安心了些。
\"姨婆你什么时候醒来的,都不叫我一声。\"
语气略带嗔怪。
林珍珠哈哈笑了两声,温柔地回答:\"姨婆是想叫你来着,可惜你一直都在专注地画画,不想打扰你,所以就没叫你。\"
“阿珠,该你出牌了。”电话那头传来其他人催促的声音。
林珍珠应了一声:“啊!好,叁万。我先挂了啊!”
宋初阳闻言,微笑着回应:\"好,姨婆你好好玩。\"
林珍珠笑着回答:\"哎呀,知道了,知道了。快点忙你的吧!\"
说完,林珍珠便挂断了电话。宋初阳看着手机屏幕,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宋初阳回到厨房,倒了杯水喝。然后,他拿起设计稿,转身前往工作室。
他推开工作室的门,走进去,将设计稿仔细地放在雕刻工作台上。
她转头看了一眼昨天放在避光处阴干的陶胚。经过一天一夜的阴干,陶胚已经基本上干透了。宋初阳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陶胚发出了清脆的声音,看起来已经干燥到位,可以进气窑里烧制了。
宋初阳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家里的燃气窑也好久没有开窑烧陶了,差不多有一年了吧。她决定晚上吃完晚饭就过来把这些陶瓷坯子给烧了,家里的茶叶也该赶紧装起来了。
\"初阳丫头?\"院子里突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宋初阳从工作室里探出头一看,原来是隔壁王婶。\"王婶啊,您怎么过来了?\"宋初阳笑着招呼了一声。
她心里想着王婶的关心和照顾,感到一种温暖和感激。
\"家里花生收了,有点多,所以送点过来给你。\"王婶很是关切地说着,把手里的那一篮花生递给了宋初阳。宋初阳接过王婶递过来的东西,放在了桌上。
\"初阳丫头,你最近都瘦了,多吃点,补补。\"王婶又关切地嘱咐了一句。
宋初阳点了点头,心里感到一丝丝的感动和温暖。“谢谢王婶。”
她突然想起来,自己前两天收下来的栗子并没有用完,开口挽留王婶。
“王婶,你等等,我这有些栗子,你带回去给几个孩子吃呗!”
宋初阳说着,进了工作室旁的储藏室里,拿了一袋栗子从袋子里取出来递给了王婶。
王婶接过栗子,笑眯眯地说道:\"好咧,谢谢初阳啦!\"
\"不客气。\"
两个人聊了几句,宋初阳突然想到自己今天晚上要烧窑的事情,就又问道:\"王婶,我这刚好这几天要烧陶,前些天我听你家孙子说,他最近学洗碗打碎了不少,要顺带手帮您烧点么?\"
王婶摆手说:\"不用了。这太麻烦你了。\"
她微笑着继续说,\"你自己烧自己用就行,他打碎的那些都用他的零花钱换回来了。\"
听到王婶这话,宋初阳忍不住笑了笑。他心里想着王婶的幽默和坚韧,感到一种愉快和放松。
\"那小兔崽子皮实着呢,你别管他。\"王婶笑骂了一句。
\"行,我知道了!\"宋初阳跟王婶又多聊了几句,王婶也没有多逗留,就离开了。
看着王婶离开,宋初阳就回了主屋。
吃饭,吃饭,吃过晚饭,就可以开窑准备烧陶。想到这里,宋初阳顿时感到一阵兴奋。